重生東京1986

第435章 加大火力

“對了,斯卡利桑,你的掌上電腦計劃進行到哪一步了,CPU的研製順利嗎?”

聊完正事,竹下雅人突然想到斯卡利目前主推的專案,想要簡單瞭解一下。

“專案目前還處於初期的設計階段。至於CPU的研發,我們準備透過在ARM買設計方案的形式自己生產。”

如果問斯卡利對蘋果公司的最大貢獻是什麼?

那一定是投資ARM公司。

這筆只有幾百萬美元的投資取得了十分豐厚的回報,售出時獲利十幾億美元。最終為二進宮蘋果的喬布斯留下了寶貴的資金支援。

“ARM?”

青年對這家日後壟斷手機微處理器晶片市場的晶片設計公司自然不陌生。

但他擔心華為的事情也在自家上演,因此再次問。

“我們可以自己出設計方案嗎?”

“可以,就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斯卡利很瞭解這一塊,立馬給出肯定的回應。

“這樣啊,那一代還是用ARM的,二代開始我們再獨自進行晶片設計工作。”

ARM眼下雖然還沒達成後世的壟斷地位,但已經成為精簡指令集架構CPU領域最強霸主。

星海集團想要追趕,最少也要花費數年時間。

不如一代用別人的,二代上自研。

“是,明白。”

斯卡利緊張的情緒立馬放下,看來不用更改原定的設計計劃了。

聊完星海科技本部的一系列事務,竹下雅人抬頭看向兩人問。

“要不要去星海晶圓逛一逛?”

“好啊,正好我有段時間沒過去了。”

“我也是。”

既然兩人都點頭同意,青年也不墨跡,乾脆的前往星海晶圓新總部,位於東京都江東區的第八晶圓廠。

這裡是星海晶圓的總部,也是星海集團旗下最先進的8英寸製程晶圓廠,投資額高達15.8億美元。

“小池桑,第一晶圓在代工領域從頭做有什麼困難,儘管說出來。”

星海晶圓拆分後,小池淳義主要負責對內生產業務,對外的代工已經全部轉交張汝晶管理的第二晶圓廠。

但分工並不意味著星海第一晶圓廠從此退出代工領域,恰恰相反的是,第一晶圓廠要加強這部分業務。

因為竹下雅人的目的是,第一晶圓廠和第二晶圓廠在保持自身優勢地位的前提下,形成彼此激烈競爭的局面。

第一晶圓廠可以去搶第二晶圓廠的代工,第二晶圓廠也可以搶第一晶圓廠本社的晶片生產。

只有彼此相互競爭刺激,才能始終保持領先不落後。

他可不想自家的晶圓廠,未來像英特爾、三星等巨頭那樣,在臺積電的競爭下紛紛落敗。

“謝謝會長,暫時還不需要,第一晶圓廠已經簽下三份數千萬美元的代工合約。”

小池淳義的人脈不是蓋的,很短的時間內就幫助第一晶圓廠在歐洲西門子等製造巨頭手中拿下新的合約。

“漂亮,不愧是小池桑。”

竹下雅人簡單掃了一遍小池淳義提供的合同副本,很欣慰公司能有如此大才。

“很棒的思路,美國公司的代工我們不好拿下,西歐確實是更好的機會。”

美國科技行業正在透過扶持臺積電、三星等灣灣和韓國企業壓制日本半導體的發展,同樣受到美國打壓的西歐,確實很適合自家產業進入。

別的不說,起碼能有一絲同病相憐的感情在。

“哪裡,只是歐洲企業好說話一點。”

九十年代,正是西歐最富裕的時刻。

美國和日本加一塊,也沒有老歐洲有錢。不像後世,歐元區都縮水到不如中國,更是被美國遠遠甩開。

為什麼懂王可以肆意針對歐盟加稅,不就是西歐市場不再,需要依賴美國發展嗎?

第一晶圓廠一切順利,竹下雅人便帶著大家又前往第二晶圓廠。

這家剛拆分出來的公司,總部同樣位於東京,並且就在第一晶圓公司的隔壁區——江戶川區。

“怎麼樣,在美國那邊一切順利嗎?”

張汝晶出身德州儀器,並且還是虔誠的基督徒,因此在美國科技界和宗教界有一定的能量。

他前世能排除萬難在中國建立起中芯國際,就有宗教方面的資源發揮作用。

他自然不會忘記這些人脈,因此拿到星海第二晶圓廠的控制權後立馬前往美國,想著多拉一些代工方面的業務。

“還好,不過主要還是集團的功勞。這次我拿下的訂單,主要來自思科、IBM、英偉達等和我們關係密切的企業。”

思科和IBM,星海集團在兩家公司都有一定數量的股份,並且兩家公司的現任總裁都在星海科技擔任社長一職。

價格合適的情況下,合作上面自然非常的順利。

至於理由,很簡單。

郭士納和錢伯斯都在星海資本有投資,並且還是最賺錢的員工專屬基金。

至於英偉達等小巨頭,星海資本同樣大量入股。

張汝晶找到他們,自然無往而不利。

當然,張汝晶也有自己拉來的企業。

比如德州儀器,雖然自己有許多晶圓廠,但也將一部分麻煩且利潤微博的晶片交由張汝晶代工。

“不,沒必要謙虛。你能拿下這部分訂單,同樣是一種本事。”

竹下雅人很開心,因為他著實見到了拆分的好處。

星海晶圓未拆分前,主要忙活的都是自家產業,對於外來代工很少在意,只接利潤最豐厚的少部分業務。

拆分之後,第二晶圓不再侷限於最豐厚部分,開始儘量多的拿下業務。

與此同時,受到刺激的第一晶圓廠同樣發力,進而打入歐洲晶圓市場。

這一波操作下來,就算壓不住臺積電的崛起,也能減緩它家的發展速度。

晶圓代工市場就那麼大,星海晶圓多吃一點,臺積電等公司就會少吃許多。

“聯合成立晶圓廠呢,現在進展的怎麼樣了?”

“同樣很順利,AMD、格芯等公司都已經和我們簽下合約,資金也在陸續到賬。”

“不錯,想要更多訂單,就要學會分享利益。”

和中等科技巨頭合作建立晶圓廠,是穩定代工的最好方式。

不過這一方式也就九十年代比較有用,等進入21世紀,代工制才是關鍵。

竹下雅人想到這裡,直接對兩人說。

“小池桑、張桑,晶圓代工要發展,製程也不能落下。IBM正在攻堅晶片銅製程工藝,我們也不能錯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