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資料,是全國共有行政村64萬個,自然村約330萬個,基數能嚇死人。
在一個地區新建一所傳染醫院都沒辦法完成的前提下,一下子要在全國新建幾百萬個村衛生室,想想也是讓人頭皮發麻的事情。
李部長有顧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怕有人要放衛星。
林三七趕緊擺手,進一步解釋道:
“我們不需要特意建造衛生室,這個治病的場所可以多樣性,不侷限於醫院等正規場所。
比如赤腳醫生私人家裡就可以辦衛生室,也可以隨便找一個祠堂、寺廟,或者無人居住的房子就行,要求不高。”
李部長微微點頭,又問道:
“那病人治病費用怎麼計算?或者說赤腳醫生的收入怎麼辦?想讓地方財政承擔,恐怕你這鄉村醫生計劃還是沒辦法推廣。”
林三七想也不想道:
“看病肯定要收費,比如醫院掛號費是2角到5角之間,那麼赤腳醫生掛號費只收5分,收來的掛號費歸赤腳醫生個人所有。
另外,允許藥品加價15%銷售,這部份利潤也交給赤腳醫生。
為了防止地方政府不配合,這個政策就是不用地方出錢,赤腳醫生的收入完全靠自己賺出來。
賺多賺少靠本事,這樣反而能提高赤腳醫生的工作積極性和服務態度。
另外,各個地區條件不同,政策也可以靈活些。
比如有些地區富裕些,病人多,赤腳醫生完全可以脫產,專業當醫生。
但有些地方窮,或者村民少,難以靠當醫生維持生計,那麼赤腳醫生完全可以不脫產,平時還可以參加村裡勞動拿工分,相當於是半農半醫,這樣就有兩筆收入。”
林三七這個辦法,是在結合國情的前提下,融合了兩個地代的鄉村醫療政策。
比如改開之前,農村實行的是農村醫療合作社,社員每年交多少錢,這樣除掛號費外,拿藥幾乎是不要錢。
這樣做的好處是極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讓他們有病敢於上衛生室去治,而不是小病治,大病拖。
但這個政策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為了節約成本,提供的藥物都是最差最便宜的,療效堪憂。
而改開之後,農村醫療合作社取消,鄉村醫療市場進入野蠻化自由發展階段。
鄉鎮衛生院,各村衛生室都可以自由向醫藥公司批發藥品,然後隨意加價出售給病人,賺多少就看你醫生本事。
這個政策有一個好處,就是隻要你有錢,想要什麼樣的好藥都有。
同時,財政也沒有負擔,因為衛生院和赤腳醫生們都是自負盈虧,自主經營,不需要上級撥款。
但這個政策也有一個大弊端。
那就是鄉村醫生為了賺錢不擇手段,藥物濫用情況比比皆是,農民的藥費因為沒有地方報銷,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相當突出。
林三七的辦法就是將兩種鄉村醫療政策融合一下,取一個折中方案。
不完美,但短期夠用。
像臨童縣西楊村那個面板感染的小男孩,一個小小擦傷差點喪命,這種悲劇不要再發生。
李部長沉思了半天,越來越覺得林三七提出的赤腳醫生計劃是有可操作性的。
女人嘛,比較細心,於是老太太又問道:
“那赤腳醫生的藥品來源怎麼解決?現在的運輸非常不容易,偏遠地區可能進趟城都要走上幾天,這些地區的赤腳醫生如何能拿到藥品?”
林三七想了一下,又結合幾十年後的經驗回道:
“這個也好辦,我們要改變供銷社採購、銷售藥品的模式,供銷社太忙了,當年我在首都中醫院的時候幹採購員,都需要自己去外地採購藥品。
就是因為供銷社忙不過來,李部長你可以算算,全國所有醫院藥品都要自己採購,這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浪費有多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