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位後來被稱為“香江樂壇教父”的羅文也是在62年的時候從花都逃到香江的,這時候都已經18歲了。
保不好這位唱《鐵血丹心》的未來歌星現在就在這個難民營裡。
逃港者中,最神奇的要算寫下諸多暢銷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與戲劇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
這傢伙是從內蒙一路逃到香江,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幾乎是十死一生,所以倪匡後來一直對內地很敵視,終身不回大陸。
更多不幸的逃港同胞,大半都死在了路上,或者葬身大海,具體都沒有統計資料。
林三七另一個身份是寶安縣主官,對這個瞭解最多。
他只是嚴密封鎖了寶安縣東部,京廣線以東地區,西邊還是有意無意留下了通道,默許逃港的人路過。
而且在後海灣(深圳灣),海岸的封鎖並不嚴密,甚至他有意讓邊防人員減少巡邏次數,讓逃港者安心離開。
總要給他們留下一條生路不是。
人一旦逼急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到時只會兩敗俱傷。
林三七看著眼前的木屋,突然問道:
“那這幾萬人的吃飯問題怎麼解決?”
王晉指著相隔幾百米就有一個水泥房說道:
“吃飯沒問題,港鷹政府會每天提供糧食,雖然吃得並不好,但足夠這些逃港者生存下去了。至少比在老家活活餓死好。
但這些逃港者當中,也不是人人都等待救濟的,還有不少人都是很努力的。
比如難民營裡有學校的,可以教粵語、英語,還有學歷教育,只要肯上進,起碼可以拿到高中文憑,有錢還可以考大學。
另外有不少青壯年會拿到香江臨時身份證,這樣就可以去建築工地、成衣廠、紗紡廠等等不需要技術的地方工作。
我就知道有一位同胞,每天在建築工地到晚上9點才收工,等清晨6點半準時出現在幹諾道上,開始清掃街道上的灰塵,一天只能睡4個小時。”
林三七點點頭:
“人要學會自救,天天吃救濟糧,餓是餓不死了,但永遠都只能是社會最底層,沒辦法給家人,給妻兒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這次我們來招工,就要這批求上進的內地同胞,那些想混日子的不要。對了,我們招聘的攤位在哪裡?”
王晉指了指不遠處一個類似於社群中心一樣的建築說道:
“就在那邊,這次招聘是六叔親自過來的。”
林三七抬腿就走:“走,去看看。”
調景嶺難民營管理中心,這是一幢三層小樓,裡面的工作人員都是香江當地社工,用來管理難民營日常的。
這時候,牆壁上掛著一個大大的招聘啟事,上面“嶺南藥店”幾個字非常明顯。
來難民營招工並不是稀奇事,那些急需人工的工廠都會來招工,這也是港鷹政府鼓勵和支援的。
畢竟這麼多難民靠政府養著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同時,廉價的勞動力也可以助力香江工業發展,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不過難民出去工作,只能拿臨時身份證,活動區域僅限於工廠,不能外出,否則就要被抓起來。
這其實就是變相的包身工。
這時候,正有一大群識字的難民圍在一張招聘啟事前面,林三七走過去的時候,看到有不少人罵罵咧咧離開了。
林三七有些愕然,拉住一個罵得最兇的男性中年難民問道:
“兄弟,這是怎麼了?那個嶺南藥店招聘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