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國營企業的偉大崛起

第6章 材料危機(一)

裝置的問題剛剛解決,電子管廠馬上就又面臨新的困境。

按照周龍嘯的規劃,他是希望在1956年的十月份就能讓電子管廠正式開工生產的。而部裡同樣也是這個意見,並且按照這個時間給他們下達了命令。

如果進度順利的話,其實十月份開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是事情偏偏就沒有那麼順利。

電子管廠除了生產裝置是由蘇聯提供以外,其實連生產原材料也是由蘇聯提供。

最初的援助協議裡,蘇聯同意提供小管型一個月,大管型三個月的生產原料,以後則需要從蘇聯進口。

而這批原材料原定今年四月份就應該到貨了。

生產裝置大部分都已經安裝完畢之後,周龍嘯就打算進行下一步——試生產。

一是為了讓職工提前熟悉流程,二是檢驗一下裝置。

但是蘇聯的原材料遲遲不到貨,試生產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周龍嘯為此也反覆找過伊萬諾夫,但是已經五月份了,原材料還是沒有到貨。

一天下午,周龍嘯正跟技術科的人研究一臺大型裝置的改進問題,黨委書記陳杰急匆匆地走進來。

“老周,出事了!”

周龍嘯看過去,問道:“怎麼了?”

“剛剛收到蘇聯方面的通知,他們提供給咱們的原材料預計要下半年十一月份才能到貨。”

“什麼!”

如果原材料十一月份才能到貨的話,那意味著電子管廠十月份一開工就得停工。

周龍嘯心急如焚,急得在辦公室走來走去。

開工日期已經作為命令下達給他們,已經沒有了更改的可能。

況且國家和人民都在期待著這座共和國明珠的建成,一開工就停產這個結果周龍嘯不能接受,廠裡也不能接受,國家更不可能會接受。

“現在怎麼辦?”陳杰問道。

周龍嘯準備先向部裡求援。

“這樣,你馬上向部裡報告,請他們幫助協調看看,就算不能全部到貨,讓蘇聯先發一部分原材料也好。我這邊再去找外貿部問問,看看他們能不能從國際市場先弄到一批原材料給我們。”

“好。”

兩人馬上開始分頭行動。

陳杰隨即寫了報告,向部裡求援。部裡也派人與蘇聯方面溝通,但是蘇聯受到當時國內諸多因素的影響,確實沒有辦法按照原定時間供貨。

這條路,走不通了。

周龍嘯又跟外貿部溝通,希望他們可以從國際市場買到少量的原材料,至少幫助他們撐到蘇聯的原材料到貨。

但是這條路,同樣走不通。

原因還是在於國外對我國當時的經濟封鎖上,想要買到普通商品已經不容易,購買大宗工業原料更是難上加難。

而電子管的原材料又種類繁多龐雜,在當時連一絲縫隙都不給你留的嚴密封鎖下,想要透過進口滿足電子管的原材料供給,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無異於你拿著錢求人家賣給你,但是人家不賣。

廠領導班子多次開會商討,也多次與蘇聯方面溝透過,但是問題遲遲沒有解決。

一天的廠領導例行會上,從廠長周龍嘯到副廠長袁富民,再到黨委書記陳杰以及各科室主任,廠領導們一個個全都一籌莫展。

辦公室內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一種無力的挫敗感縈繞在每一個人心頭,所有來開會的人全都默不作聲。

辦公室內安靜地一絲輕微的異響也像一聲巨大的轟鳴,挑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黨委書記陳杰越想越氣,突然摘下帽子,狠狠地扔在桌子上,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

突如其來的巨響嚇了周圍人一跳。

陳杰站起來氣憤地嚷道:“他孃的,老子當年爬雪山、過草地,長征都走過來了,一點材料還能難住我?”

他又看向下面的各科室主任:“你們別都垂頭喪氣的,不就是缺材料嗎,想辦法解決啊!”

各科室主任都不敢說話,紛紛低著頭。

副廠長袁富民有些無奈地說道:“主要現在蘇聯方面肯定是沒辦法按時供貨了,而透過國際市場購買也沒有辦法。”

陳杰一下子急了眼:“照你這麼說,工廠就不開了?”

“你看你急什麼,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現在就去部裡,請他們向上面反映,從國家的層面跟蘇聯溝通。”

陳杰說完就急匆匆地往外走。

“老陳。”

周龍嘯叫住了陳杰。

周龍嘯從剛才開始就一直默不作聲。但他不說話不是因為灰心喪氣,而是他心中其實已經有了別的打算,一個從他在蘇聯時就已經開始在心中盤算的計劃。

“如果蘇聯能按時供貨,那原材料早就應該到了。你跟部裡反映,現在也只是給國家添麻煩。蘇聯他們現在的情況也很棘手,肯定是顧不上我們了。”

“那你說怎麼辦?”

周龍嘯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用國產材料怎麼樣?”

眾人齊刷刷地看向周龍嘯。

這個想法其實周龍嘯早在蘇聯的時候就有了,他最初的構想是等開工以後在逐步使用國產材料替代,慢慢降低使用蘇聯進口材料的比例,最終全部使用國產材料。但是現在這個想法只能提前。

“什麼?”陳杰目瞪口呆地望向周龍嘯。

“我們用國產材料來進行生產,你們覺得怎麼樣?”

眾人又是沉默不語。

他們的沉默其實是有道理的,如果國內可以穩定供應原材料,那又何必費勁去國外進口呢?

以鎳材為例,鎳材是電子管的主要結構材料,幾乎佔到全部用料的70%,然而那時的中國甚至還沒有發現鎳礦。

周龍嘯見眾人沉默,站起身來,掃視了一圈。

“我們現在生產的電子管,所有的東西都是國外的。技術是蘇聯的,裝置是蘇聯的,連原材料都是蘇聯的,一隻電子管只有空氣是國內的,可是電子管是真空的,唯一的空氣都被我們抽走了。這樣可不行。即便我們能自己生產電子管了,生產材料都不能自足,還是要受制於人。就像現在這樣,對方一斷貨,我們就只能乾瞪眼兒。”

下面的一位部門主任說道:“但是現在國內還沒有辦法生產我們需要的原材料。”

“那就想辦法讓他們生產!實在生產不出來,那就找別的材料替代。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嗎?”

“我看行!”陳杰支援地說道:“你說的對,我們現在就算可以自己生產電子管了,可是如果連生產材料都不能立足國內,生產的主動權就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裡。還談什麼擴大規模,增加產量。而且生產成本也太高了,進口一噸鎳材我們要用兩百多噸小麥去換,國家的負擔太重了。”

周龍嘯拍了板:“那就這麼定了!馬上叫各車間技術負責人全部來這裡開會,研究材料替代方案。”

事實證明,這群走過長征,從抗戰中鍛鍊中來的廠領導是不可能被鎳材難住的。比這個情況更嚴峻的問題都不曾擋住過他們,這個困難更不可能。

研究替代材料方案的會議從上午開到深夜,中午和晚上的時候大家就端著飯盆在桌子前,邊吃邊開會。

這場替代材料的討論會進行了整整三天的時間。

一個大概的檔案終於被整理了出來。

需要從國外進口的關鍵材料有647種,包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化工材料等等。每一種都研究選擇了一到兩種替代方案。

周龍嘯很快就把情況報告給了二機部。

二機部層層上報,這份國產材料替代研究報告最終送到了國務院總理辦公室的桌子上。

批覆只有四個字:全力支援。

一週以後,冶金、化工、建材、輕工等八個工業部部長帶領下屬廠礦領導和技術人員二百多人來到了紅旗電子管廠參觀問詢,詳細地瞭解了電子管廠目前所缺的材料。

冶金部技術司當即承包了一部分金屬材料的供應,其他各工業部也紛紛承擔了一部分,而暫時還不能供應的,就各自認領,把材料清單帶回去試製替代材料。

有了國家的支援,周龍嘯馬上在廠裡成立了國產替代材料攻堅小組。

開工就停產的危機像一把利劍懸掛在廠裡每一個人的心頭。廠裡上上下下都為此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決心。

開發替代材料的工作分為了廠內和廠外兩部分。

廠內由技術科和各車間技術人員共同攻艱,周龍嘯親自領導。廠外的則是請求其他工廠或者研究所幫忙開發試製,這個工作由袁富民副廠長負責指揮。

替代材料種類繁多而且複雜,絕對不是單一某個廠甚至某個地區就可以滿足的。

袁副廠長親自帶隊奔赴大連、哈爾濱、瀋陽、上海、天津多地與當地單位詳細溝通,拜託他們幫忙試製材料。當知道電子管廠的來意之後,各個單位全部積極響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