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鄉,大紅溝村,王多魚報完名回到家裡的第三天,關於他參加高考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村莊,這件事還是今天上午他六嫂杜小菊經過他家門口時告訴他的,要不然他都不知道。
關於一九七八年的高考,王多魚並不太放在心上,因為他前些日子就已經做了一遍去年的高考題目,如果是按照去年的難度,那麼他肯定能夠考450分以上。
因此他計劃每天上午花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準備高考就可以了,其餘時間都用來編寫數學論文,或者是抄寫幾篇文藝文章。
其實按照他的計劃,直接上學術論文應該也能夠賺到不少稿費了,但鬼知道這時代的學術理論界是什麼情況啊,他又不是很懂目前現在的情況,他只能夠儘可能地參照之前發刊的論文,然後編寫一些相對來說不太重要的論文。
簡單來說就是水字數。
但這樣的話,並不是那麼保險,作為一名理工科學生,王多魚做事從來都是不打無準備的仗,所以他喜歡制定計劃,然後按照計劃來執行。
既然水論文不是那麼保險,那就再上一道保險槓:編寫文藝文章!文藝文章要賺錢,就得了解這時代的市場情況,去年《人民文學》這本雜誌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叫《班主任》,引起了廣泛的轟動,同時也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的發軔作。
然而王多魚肯定不會寫這樣的短篇小說,因為賺不到錢,他現在的需求很簡單,那就是儘可能地賺到一點資金,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
所以在瞭解清楚現如今的文學現狀之後,他就拿起了筆,直接開始抄書。
《雪城》就是一部非常適合的小說,講述的是一群知青們在返城之後面臨來自精神、物質等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以及這些知青們在融入城市過程中經歷的各種艱辛的故事,王多魚只需要把時間給模糊掉,其他太過黑暗的地方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原作中的王志松、嚴曉東、徐淑芳和劉大文等人的故事,王多魚並沒有做多大的改動,不過他把陳清婉這個女大學生角色給融入進去了。
“在大雪紛飛的北方大地上,遊走著眾多故事角色:啞巴的歌唱家、瘋癲的大學生、堅強的老廠長.他們深陷在時代的逆境中,被生活的風浪所裹挾,飽含著生命的滄桑與情感,去接受命運的審判。生而為人,自強不息,他們把悲傷裝進心裡,把希望穿在腳上”
抄書是一件挺枯燥乏味的工作,更何況在一九七八年的時間,只能夠手寫,不僅單調無聊,而且還十分痛苦,但是為了生活,王多魚只能夠繼續堅持。
只有下午在寫數學論文的時候,王多魚才感覺自己是自己,腦子也不至於生鏽。
這天下午,杜建平跟李東武兩人來到王多魚家裡,前者是主要過來這邊借練習題,李東武更多是來看王多魚笑話的,因為他不相信王多魚‘改過自新’,從此發憤圖強。
但他們兩人突然到訪,直奔王多魚家中,根本沒有給後者任何反應時間,走進來的時候,卻是看到王多魚正在家中客廳埋頭寫著什麼,上面都是一些鬼畫符一樣的符號,一般人還真的看不懂。
“多魚你在做什麼題目?這是數學題?我怎麼看不明白的?”杜建平看到草稿紙上面的符號之後,整個人都傻掉了,因為上面的符號,他根本看不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