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六工廠是東北這邊的兵工廠,除了負責槍械研究所設計改進後的槍械小批次製造和測試之外,更多是負責生產任務。不管是二十多年前的半島戰爭,還是十幾二十年前的高原戰爭,六二六工廠都曾經滿負荷運轉,產能一度突破日產一千二百支五六半自動的狀態,算下來每年生產四十萬支槍。
產量是非常大的,但實際上五六全家桶總共生產了多少支槍,沒人知道,因為部隊巔峰時期的規模超過了六百萬,按理說只需要六百萬支槍械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還有規模更為龐大的民兵呢?這些可都是需要配備武器的,因為就王多魚所知道的,他那個侄子王向東每年都需要訓練一次,每次時間為十天,並且都是實彈訓練,然而幹部和教練員的訓練時間則是三十天,同樣是實彈訓練。
反正總存量絕對是超過了上千萬支槍,因為這是有資料可以推測的:未來我們出口輕武器的時候,直接按照重量來稱重出口。
充滿莫斯科風格的磚木結構廠房裡,光線並不是很明亮的衝壓車間內,王多魚等人都在這裡,走進來的時候,王多魚就忍不住皺眉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六二六工廠?
衝壓機床的噪音非常大,這會兒應該是在生產五六全家桶槍械,可王多魚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不對勁,因為這不是在生產五六全家桶,反倒是像在生產六三式自動步槍。
郝國良等人十分尷尬,畢竟六三式自動步槍都已經暫時退出了,結果他們卻還在這裡生產這款槍,這不是鬧著玩麼?
“怎麼還在生產六三式自動步槍?不是說要撤下來了麼?”
“是這樣的,我們之前還有部分訂單還沒生產完,所以現在趕工.要是沒完成的話,我們就拿不到經費了.”
車間主任的解釋十分勉強,郝國良這位廠領導的臉色非常黑,目光如果能夠殺人的話,車間主任估計已經被千刀萬剮了。
王多魚目光落在眼前被安排在車間兩側的機床裝置,看樣子應該有四十多臺各種型號的衝床、油壓機等,大部分固定臺式衝床上的油漆還算完整,少部分已經斑駁掉色了,說明車間工人對這些裝置的保護還是比較到位的。
從鋼廠送來的合格鋼板,被工作人員送入衝床模具內,在機械啟動之後,嘭地一聲巨響,很快變成了一堆成型的金屬零件。
一支槍由自動機構和擊發機構組成,前者包括槍管、槍管套、連線座、復進簧、復進簧導杆、槍機元件等組成,其中槍管跟復進簧就是核心部件。
六三式自動步槍分為單發和連續射擊,所以擊發機構由槍機、擊針、擊針簧、保險裝置、快慢機等組成。
但是六三式自動步槍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問題:開槍時機匣蓋崩飛,開槍後向後噴火,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機匣密封不夠才會出現的。
那王多魚為什麼能夠一眼看出來這是在生產六三式自動步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