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魯濱遜漂流記開始

第104章 蒜!

陳舟不想硬挺著在家裡睡兩個月,一方面那種生活實在太無聊,比在水泥廠維護機器好不了多少。另一方面,家中的食物儲備也不足以撐過兩個月,該外出狩獵的時候也不能偷懶。

要多去平臺、海灘森林和海邊逛逛,能逮住野山羊最好,若是走了狗屎運再撞見兩隻海豹,那不是又發財了嗎。

上次殺的那兩個大傢伙提供給陳舟的皮毛、油脂、鮮肉到現在還在發揮作用,他做夢都想多殺幾頭海豹。

而且除了海豹之外,《魯濱遜漂流記》中經常提到的大海龜陳舟也沒見過。

那大海龜到底是不是玳瑁?魯濱遜讚不絕口的海龜蛋到底有沒有那麼好吃?

這些問題,他早就想獲取答案了,只可惜海龜一直沒給他機會。

……

為了打發掉這漫長的兩個月,陳舟準備了大量石材和白泥。

山下切割好的木板和石磚也被他搬上來了一多半。

雨季,他將完成室內的隔牆,安裝好室內門和天花板,同時鋪好廚房和儲藏室的地板,並搭建火牆。

若有餘力,他還想在臥室外牆處壘砌一個壁爐,長期保留火種,用於燒水做飯。

同時,他還想趁著雨季長時間待在室內,繼續向內擴充套件窯洞。

隨著山下物資搬運進洞越來越多,原本空曠開闊的儲藏室空間愈發捉襟見肘,這還是將大件傢俱和船上貨物保留在山下窩棚的結果。

若是把山下所有物資連同王靈官的塑像都搬上來,別說這個儲藏室,就算加上臥室和廚房也未必夠用。

而且陳舟也意識到,他必須單獨開闢一個工作室,將土礱、腳踏碓、石磨這種工具放在其中,方便集中使用。

總不能一直把這些體積龐大的加工器械放在室外平臺上。

風吹日曬雨淋,它們的使用壽命至少要打個五折。

更別說以後還要製造更多加工機器,比如便於製糖的甘蔗榨汁機、打鐵的區域、雕刻區域、製陶的機器、各種模具。

這不是在現代,想要什麼東西上網一搜,花點錢就能買到。

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一切都得自食其力,每一件普普通通的東西背後都需要付出莫大的努力。

除了建築工作和擴充套件窯洞外,陳舟還安排了繪畫任務和製陶任務。

不過製陶任務恐怕不是那麼好完成。

受到雨季的影響,大燒陶窯只有在小雨天氣或者陰天無雨的情況下才能燒製陶器。

已經度過一個雨季,陳舟很清楚那種天氣有多難得。

所以在製陶任務之外,他還準備了“改造式燧發槍”工作。

……

種類繁多的工作總是讓他分身乏術,從斷崖處搬運石塊上山時,陳舟常常思考——

他這個能改變整個世界的大腦和裡面裝著的先進知識難道就要浪費在搬石頭上嗎?一次一次不知道想過多少次這個問題,終於使他堅定了馴化食人土著的決心。

從原著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這些食人土著雖然愚昧迷信,卻也不是不畏懼死亡的——被同類生吞活剝,一點點吃進肚子這種事,想必不會有人不懼怕。

仿照魯濱遜馴服星期五的經歷,陳舟打算採相似仿的方式,擊退舉辦盛宴的食人土著,先救下一名土著幫他幹活。

在馴化這名土著的過程中,他可以籍此瞭解這些食人部落內部的文化和精神風貌,從而決定下一次解救土著應該激進一點還是保守一點。

如果土著們的性格大多和星期五一樣,本質比較淳樸,忠誠,知恩圖報,且幹活勤懇不偷懶的話,他就多救一些土著。

要是“星期五”這樣天生的好奴僕數量稀少,大多數土著都冥頑不化,一肚子壞水,他就會放下對同類的憐憫之心,痛下殺手。

根據土著登陸規律,下一次食人盛宴將在15個多月後舉行。

也就是說,他必須在明年12月之前做好“法場劫人”的準備。

事關身家性命,陳舟不敢大意。

進攻武器方面,他打算用那把左輪手槍做底牌。

那把手槍的子彈應該為7.62毫米子彈,只要命中內臟或頭部這種要害部位,基本可以保證一槍斃命,如果土著們沒有壓倒性的人數優勢的話,足夠保命。

當然,左輪手槍是底牌,日後面對西班牙劫掠者或許還有用,能不浪費子彈儘量不浪費。

按陳舟的計劃,“陳氏改進燧發槍”才是“劫法場”的主力武器。

拆下腦瓜崩神器的彈簧後,他本想仿照18~19世紀的主流步槍結構,製造一把相仿的步槍。

不過隨後送至的鍵盤、人體工學椅等獎勵使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或許他可以製造一把半自動電打火步槍。

由於作戰背景的特殊性,這把槍完全可以放棄許多現代槍械的優勢,把技能點往火力、精準度、射程方面點。

或許製造成功後,這把槍的每一顆子彈都需要半天時間才能搓出來;

或許這把槍會很笨重,難以揹著它長距離跋涉;

或許這把槍的零件會難以更換,使用壽命也會大大縮短;

但這些都不重要,在陳舟看來,只要能降低自己受傷的風險,給予土著雷霆打擊,這些都是值得的。

遠端武器除了槍械之外,他還提前準備了弓箭和十字弩——木匠的十字鋼弩只是弓弦壞了,弄根動物筋搓成弓弦,還能繼續使用。

近戰武器則以長柄斧和鐵片刀為主,土著身無片縷,防禦力基本為0,不需要神兵利器也能輕鬆屠戮他們。

當然,有句話叫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土著一槍就倒不代表陳舟金剛不壞。

倘若步槍出了故障,左輪六顆子彈打光后土著士氣依舊高昂,衝到近前,硬碰硬拼起刺刀,陳舟對自己獲取勝利可不抱有多少信心。

為小命著想,他還打算製造一身護甲。

按陳舟的設想,最好的護甲莫過於歐洲騎士的全身甲。

那玩意穿在身上完全就是一鐵罐頭,土著的弓箭木矛根本無法破防,只要他體力充沛就能在土著中殺個七進七出,汗毛都不帶掉一根。

但全身甲製造起來太麻煩,陳舟自認自己已經算是“半個木匠”,卻不敢誇口說自己能像做木工活一樣迅速成長為一個鐵匠。

而且鐵匠所需的許多錘子、鉗子、鐵砧之類的工具他都不具備,想弄一身鐵甲只能靠神秘獎勵。

所以他打算製造一身皮甲,在皮甲的要害部位鑲嵌上厚實的保險箱鋼板。

皮甲的安全效能遠不如鐵甲,卻也能在與土著的交戰過程中提供一定的保護效果。

要說皮甲能抵擋木矛的穿刺顯然不太現實,但防禦一下土著沒有鐵箭頭的弓箭應該沒什麼問題。

只要不在第一時間失去戰鬥力,陳舟相信他的攻擊力也會讓土著大吃一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