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崛起的百年豪門

第439章 戰後第一次銀行擠提

很快,美的電器的負責人陶雲,便來到美國仙童公司考察。

他是以‘需求客戶’的身份考察,因為香港的收音機產業這幾年出口大增,又是美國為主要的市場,所以陶雲的前來,也引起諾伊斯的親自接待。

考察一番後,陶雲詢問了電晶體的價格,只是聽聞諾伊斯的報價後,他有些皺眉起來。

“這個價格,和日本的電晶體相比,沒有太大的優勢。”

諾伊斯尷尬的說道:“雖然價格略高,但美國是電晶體的發明者,產品質量和效能更優。”

如果電晶體能打入香港市場,也是不錯的事情,畢竟香港收音機出口增速很快。

陶雲自然不信諾伊斯的鬼話,他笑著說道:“諾伊斯先生,你們仙童的處境,我是知道的。仙童面臨著生產成本不斷提升而銷售渠道狹窄的嚴峻問題,而電晶體雖然是美國發明的,但日本人卻賺走70%的利潤。”

此言一出,諾伊斯啞口無言,這個香港人居然如此瞭解行情。

他只能說道:“既然香港可以從日本進口電晶體,那陶先生為什麼選擇考察美國的電晶體產業?莫非,日本對於香港生產收音機已經產生不滿,你們擔心從日本拿不到貨?”

有眼光!

陶雲並不意外,他說道:“不錯,有這樣的擔心,所以我代表香港電子產業,此次考察了英國和美國,力求做準備。”

諾伊斯笑道:“看來,你們更加的艱難,畢竟香港只是一個初級工業的集中地,受到不少限制。”

陶雲並沒有反駁,而是說道:“所以,我們這次來考察仙童,願意提供給仙童一個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去香港開設電晶體工廠。我們香港時薪約為20美分,不到美國工人時薪的十分之一。而我們香港工人的效率,至少是美國的兩倍.......如果仙童能去香港開一家電晶體工廠,不僅可以解決你們生產成本高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我們進口電晶體的問題。而且產品可以一部分運回美國,一部分在亞洲銷售,非常的方便。”

諾伊斯大驚,忍不住說道:“香港真是這樣?工人的效率是美國的兩倍?時薪僅20美分?”

“千真萬確”

一時間,諾伊斯彷彿豁然開朗,公司走出困境的辦法當即解決。

接下來他對陶雲客氣起來,帶著陶雲考察了仙童的生產車間。

雙方甚至進行了直接的合作,那就是由美的電器在香港為仙童物色一座工廠地址,稍後仙童便籌備組建生產線;待仙童在香港的工廠投入生產後,美的電器又可以從這家工廠拿到便宜的貨源。

雙贏!

而仙童實際上投入並不大,僅需要派出幾名美國主管,在香港招募個幾千工人,進行三班倒的生產,就可以年生產上億枚電晶體。

鑑於長江工業集團在香港的地位,仙童還邀請美的電器擔任‘開廠顧問’,支付一筆顧問費,最快的速度在香港建廠。

當然,以廉價且豐富勞動力為賣點的香港本身也不會承接複雜的前道工藝,主要生產流程就是仙童在美國生產晶圓,再運到香港進行封裝和測試,最終一部分晶片運回美國,剩下的則直接在亞洲銷售。

........

與此同時。

索尼的盛田昭夫,再次來到日本的產業部,遊說日本對香港的電晶體出口,進行限制。

“部長,香港的收音機出口,增長速度實在太快了,對我們日本收音機的產業影響很大。我建議,儘快對香港進行電晶體的出口限制,保護本國收音機產業。”

日本政府為了扶持本國產業,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就連美國主子的專利,都是連哄帶騙。

但在這一時期,美國政府確實是打算扶持日本,以在遠東鉗制蘇聯和華夏,所以這方面並不會加以制裁。

日本產業部部長,思索片刻後,說道:“據我所知,你們索尼在香港擁有工廠!”

盛田昭夫當即說道:“我們在香港開工廠,主要是避開英聯邦對日本電子產品的限制,但我們已經在愛爾蘭開設工廠,香港工廠的作用已經消失,準備馬上退出。但香港的收音機產業,對大日本帝國影響非常大,他們從日本進口便宜的電晶體,組裝自有的品牌,出口到美國、英國.....而且他們有不少優勢,例如發達的塑膠產業,可以生產收音機的外殼;採用皮革製作收音機套,也是香港明顯的優勢......如果不對香港加以限制,我們日本收音機產業將遭受巨大的影響。”

說到底,香港除了收音機的電晶體是進口的,其它零部件都是自己生產的;整體的成本,甚至低於日本不少,所以競爭力非常強勁。

1960年,香港收音機出口就已經破100萬臺,今年增長態勢更加明顯。

“好,我們產業部稍後會進行討論!”“拜託”

盛田昭夫很重視這個問題,因為索尼自從在1957年開發了第一臺全電晶體袖珍收音機,體積非常小,這是一項全球性的商業成功,改變了“一家一臺收音機”的局面,進入了“一人一臺”的個人消費電子時代。

但香港在1957年時,有美的電器生產的電晶體收音機,也開始帶領香港收音機產業的發展。

.......

社會上的一些人常會說這樣的話:“銀行還會沒有錢?社會上的錢全聚攏到銀行。”

銀行的人常會以這樣的話回敬:“那些錢哪是我們的!”

若是廖寶珊會怎麼回答呢?

他顯然不會說“存戶的錢就是我的”,但他的實際行為,卻有這樣的嫌疑。

千萬不可以為廖寶珊想攫為己有,他僅僅是挪用。他格守信用存取自由,從未發生過不兌付存戶取款的事。

凡商業銀行都要挪用存款,以錢生錢——貸款給他人,然後連本帶息收回。

廖寶珊的挪用,是先挪為己用,別的銀行是間接投資,他是直接投資——自己貸給自己用,大炒物業。

廖寶珊的發跡,離不開投機,戰後的幾年炒房炒金,遂成暴富。投機一詞,在內地多帶貶意,在香港卻是個中性詞,無褒無貶,凡法例不禁之事,皆可放膽去做。

銀行家素以穩健保守著稱。

而已是銀行家的廖寶珊原本就嘗過投機的甜頭,執業銀行,初衷不改。人們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若失敗,就說他過於冒險;若成功,就贊其有開拓精神。

.......

6月份,市井坊間突然傳出廖寶珊曾販賣毒品,並將被遞解出境的訊息,一些報紙也刊載這些傳言。

6月14日,星期三。

一大早,一批“神經過敏”的存戶湧向廖創興銀行,倉促提款,把賬號上的錢一卷而空。

廖寶珊聽後愕然,彷彿刀剮放血。

如此豪提,興建24層大廈的計劃將毀於一旦。

廖寶珊派員到各分行解釋:稱本行經營良好,資金雄厚云云,以期安穩存戶。

既然資金雄厚,那就提吧——又有一批存戶急匆匆、驚惶惶趕來廖創興提款。

第一天流失存戶資金300萬港元,還不算多。

這對廖寶珊打擊已是夠大了,他徹夜未眠,淚灑枕蓆。

這一夜,謠言四起,於港九不脛而走,稱:廖寶珊把存戶款項攫為己有,炒地炒房,大發橫財,廖寶珊早已把存戶帳號掏空,他已無錢兌付存戶,自認倒楣;廖寶珊早知擠提在即,已把資金席捲一空逃到國外去。

因此,真正的擠提風潮發生在第二天。

廖創興中環德輔道西總行、灣仔軒尼詩道分行、九龍彌敦道分行、旺角分行、太子道分行、深水埗分行尚未開門,已是人聲鼎沸千頭攢動,等候提款的隊伍如長龍橫臥街頭。

銀行職員被這情景嚇壞了,一面按往常程式開辦存取業務——哪還有人存款。

廖創興的押鈔車在各分行間穿梭賓士,出納員加快了點鈔速度,哪裡應付得了絡繹不斷的擠提大軍。

升斗小民皆流露出驚慌焦的之色,生怕提不到款,數年的血汗錢在瞬間化為泡沫。有人泣淚跺腳,咒罵廖寶珊坑害他們,更有人露宿街頭,等次晨提款。

據各分行登出的帳號統計,3天內,擠提存戶多達2萬人,流失存款總額3000萬港元。

這3000萬港元,一部分是廖創興的流動資金,一部分是潮汕同鄉借給他的,數額甚微,無異杯水車薪,大部分是廖寶珊以物業“縮水抵押”向他人借的。擺在廖寶珊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宣告破產,接受清盤;二是割肉護行,來日東山再起。

廖寶珊向其他銀行求援,他們或以種種理由婉拒,或以交董事局研究拖延。

“你們見死不救見死不救”廖寶珊憤怒而絕望地吼叫,然後抱頭涕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