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姐,你有那位沈先生的聯絡方式吧?”
周若琳開口問道。
“有啊。”
“若琳,你不會是要採訪他吧?”
羅美美反應很快,立即就看出了周若琳的意圖。
“先聊聊看。”
“我覺得是個不錯的選題。”
作為一名記者,該有的新聞嗅覺周若琳還是有的,她覺得這個題材不錯,但適不適合放到新聞中來播,還是要先跟當事人聊一聊,看看有沒有更多的東西挖掘。
另外,選題出來之後,也得看領導的意思。
領導要是覺得不合適,那她也沒辦法。
“羅姐,能把他聯絡方式給我嗎?”
“我得跟他打個招呼,萬一沈老弟不打算接受採訪,該埋怨我了。”
羅美美說著便給沈秋山發去了訊息。
“羅姐,你女兒是在三江高階中學吧?”
周若琳又問道。
“嗯。”
羅美美點點頭:“我女兒在二班,和沈老弟的女兒還是好朋友呢!”
“那位沈先生在幾班?”
“五班。”
羅美美笑道:“跟他兒子一個班,沈老弟去陪讀主要是為了看著他兒子!”
“他兒子怎麼了?”
“學習成績很差?”
周若琳已經在為後面的採訪做打算了,想先從側面瞭解一下沈秋山的情況。
“呃”
羅美美皺了皺眉,有點後悔自己多這個嘴了。
但兩個孩子談戀愛的事,她總歸是不能說的,便點了點頭:“沈老弟的兒子學習成績是不太好。”
兩人正說著話,羅美美的手機響了一下,是沈秋山回了訊息,他表示不想接受記者的採訪。
“若琳,沈老弟不太想接受採訪。”
“你自己看吧。”
羅美美把收到回覆的內容展示給周若琳。
“沒事。”
“那我直接去找他,三江高階中學高三五班,對吧?”
“對!”
“羅姐,那我先走了。”
作為一名生活頻道的記者,周若琳人脈還是非常廣的,想聯絡上三江高階中學的校領導,並不是難事。
離開醫美中心,她便透過關係聯絡上了三江高階中學的校長王廣慶。
一聽說有記者要採訪,還是三江電視臺生活頻道的,王廣慶自然很開心。
他就是一個高中校長,平時可沒有什麼上電視的機會,於是立即便同意了周若琳的採訪邀約。
下午兩點。
周若琳帶著一名攝像師來到了三江高階中學。
她已經把沈秋山的情況跟領導做了彙報,領導也覺得這個新聞選題不錯,便讓她做一期採訪看看效果。
王廣慶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熱情地接待了周若琳。
寒暄了幾句之後,周若琳直奔主題:“王校長,我聽說咱們高三年級有一個大齡借讀生,他在模擬考試中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甚至超過了半數學生。”
“我想見一見他,跟他聊幾句,您看方便嗎?”
聽到這裡,王廣慶立即反應了過來,原來人家是衝著沈秋山來的。
不過,王廣慶卻有些猶豫,他不確定這件事曝光之後對學校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是正面影響還好,萬一是負面影響的話,他這個校長搞不好還會受到上面的批評。
“王校長,是這樣的。”
“我在做一期探討教育多樣化的專題節目,三江高階中學在這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
“您是一位很有魄力的校長,敢為人先,敢於打破常規,一會兒也需要您談一談,這次嘗試的思路和三江高階中學的教學理念。”
周若琳接觸過太多類似王廣慶這種領導的,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什麼。
這次採訪,她的主要目標雖然是沈秋山,但是王廣慶這個校長也必須露個臉,還要給他一個刷政績的機會。
而周若琳已經幫他想好了。
教育多樣化,打破常規,嘗試新的模式……
這些詞都可以扣在王廣慶這位“有魄力”的校長頭上。
王廣慶手指有節奏的在辦公桌上敲了敲,他還在默默斟酌著其中的利弊。
而周若琳的話倒是讓他想到,週一去市裡開會時,領導發言裡提到的“三個化”。
教育多樣化、教育靈活化、教育個性化。
但這種所謂的教育變革其實已經喊了很多年了,不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只要是高考制度沒有顛覆性的改變,那麼當下的教育模式就不會真的發生什麼變化。
但口號還是要喊的,面子工程也要做一做。
在這種大前提下,王廣慶覺得沈秋山這個事的確可以拿出來聊一聊。
何況,這次考試沈秋山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還有上次的那個英語詞彙量大賽,沈秋山也起到了大鯰魚的作用。
“可以,我讓人把他叫過來。”
王廣慶當即給徐德才打了個電話,把事情簡單的說了一下。
等他放下電話之後。
周若琳笑呵呵的說道:“王校長,那我先對你做一個簡單的採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