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我最神秘的等待,星星墜落風在吹動,終於再將你擁入懷中,兩顆心顫抖……”
清水灣片場,銀幕上滾動著片尾字幕,中韓合唱的主題曲《美麗的神話》響起。這正是89年啟動,耗時兩年半才完成的《神話》,今天終於內部試看了。
何冠昌是懂行的,滿意的不得了,《神話》真正具備了大片質感,能看出工業痕跡,而非作坊製造。
程龍更是激動。
《神話》前前後後投資2300萬美金,約合港幣1.8億,找好萊塢做的特效,蓋了一座實景基地,調動群眾演員人次過萬……無論哪方面都是突破性的。
“陳先生,這部片幾時上映?放在春節檔可不可以?”
“你很急啊?”
“我急的不得了!”程龍躁動。
“春節檔都排好了,時間太趕,放在暑期檔吧。好好宣傳一下,我們兩條院線聯合公映。在上海、廣東也大力宣傳一下。”
“嗯,香港難得出一部鉅製,確實不該倉促上馬。”
何冠昌點點頭,同意了暑期檔的方案。他們都認為陳奇出於電影考慮,殊不知啊,今年8月中韓建交,他想把《神話》當做建交禮物,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蹭政治熱點體現自身價值,是陳奇一貫擅長的東西,這得益於後世在網上鍵政的好習慣。
眾人看完電影,轉到會議室。
過不多時,香港電影界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了,顯然陳先生又召集開會。
嗯,開會,這項活動他們已經很習慣了。連形式都很像:每人面前擺著一隻帶蓋茶杯,裡面是茶葉加大棗,準備了紙筆記錄,就差在牆上掛個條幅了。
“今天找大家來,主要說說當前形勢。”
陳奇先喝了口水潤潤嗓子,道:“今年我跟隨代表團與美國談了幾輪,內容不便透露,但我可以說一個必然的結果。中國想復關,肯定開放電影市場,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引進分賬外片,採用配額制,比如每年引進10部外片。”
“這就不像我們在上海、廣東搞的試點了,是全國放映的。那問題來了,到時港片算不算配額?我們的試點會不會取締?”
嗡嗡嗡!
底下人一陣騷動,這幾年香港小公司都死了,但電影市場比較穩定,每年往大陸輸入20部片的票房都不錯,大家不想失去這塊市場。
“港片算進配額,我們就要與好萊塢競爭了?”
“我們試點搞的這麼好,沒必要取締的嘛!”
“能不能跟阿爺(指中央)求求情啊?”
“我先表個態,無論怎樣我都唯陳先生馬首是瞻!”
嗯?
一句拍馬屁忽然讓大家反應過來,就算引進好萊塢片,就算搞配額了……那大陸誰會負責操作此事?當然是陳生啦!抱住大腿就ok。
於是乎,更多的馬屁聲紛迭而至。
“行了行了!”
陳奇打斷他們,道:“我暫且有一些構想,現在說為時尚早,不著急。我們都是朋友,我肯定不會忽視大家的利益,你們先有個心理準備。”
“第二件事!”
他繼續道:“未來一段時間我會重點拍攝華語片,包括商業片和藝術片。
之前香港以商業片為主,除了少數藝術片大家對出海參展是缺乏興趣的。如今市場繁榮,型別多樣化,藝術片越來越多,有榮譽需求的電影人也越來越多,無論香港金像獎還是歐洲三大。”
“但港片出海參展的經驗不足,如何報名、報名哪個影展、如何宣發等等都一知半解。那我毫不自誇的講,這方面沒有比我更懂的。”
“……”
底下人聽了面露疑惑,為什麼突然轉到出海參展上?這件事與上件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有秩序的繁榮市場,包括各方面的秩序,但最近發生了一件事情……”
陳奇道:“內地有個導演叫張園,他拍了部電影被香港的舒琪看到了,就是那位文化人、影評人。舒琪給報名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並且託人將複製偷偷運出大陸,私自出海參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