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導演的誕生

第102章 智多星!花好萊塢的錢,捧自己人!

……

9月16號,《建國大業》上映。

路知遠邀請了忻玉坤,趙姍姍,帶上熱芭,4個人一起前往萬達影城,觀看了今年的國產電影票房冠軍。

“拍的不錯。”

“很有氛圍感。”

“在大會堂開會的時候,從前排到後排,這麼大的場面,幾乎能夠拍到每個人物的表情,燈光與攝距,控制的妙到巔峰,讓人物與環境徹底融合,但又不模糊,又能形成敘述上的象徵意義,這種水平,相當厲害。”

忻玉坤將《建國大業》一頓誇獎之後,又忍不住嘀咕了一句:“當然,比我們的電影,在畫面上,還是差了點。”

《建國大業》拍攝水平,畫面風格也是一流。

但忻玉坤天天在路知遠身邊,受到美學薰陶,還是能挑出不少的刺兒來。

但是,這部電影用來幹掉《赤壁》綽綽有餘。

“不是一個風格的,不能這麼比。”

路知遠卻相當冷靜,也相當謙虛。

“宏大歷史場景,寫實性是最重要的,但這個場面當中,又保留了足夠的空間性,鏡頭時不時的給人物特寫,雖然沒有任何臺詞,但已經將氣氛烘托到極致,所有的情感都融入在畫面當中!”

“攝影師和導演,都很有水平!”

作為一個導演,路知遠從來不挑演員的演技。

因為,所謂的演技,是需要跟場景搭配在一起的。

當氣氛烘托到了,演員自然而然會進入到情緒之中。

這時候,導演可以透過多種的鏡頭切換技巧,以及後期的配樂合成,色調搭配,遮掩掉演員身上的演技瑕疵。

說白了,演員只是畫紙上的一棵小草。

微不足道。

對於中國風格的水墨畫來說,小草也好,參天大樹也好,潦草也好,精緻也好,都不會影響整幅畫的氛圍感。

觀眾之所以會在某個時刻,感覺到演員的演技差,出戏了,說白了還是導演沒有將基礎工作做到位。

……

看完電影出來,時間還早。

大家找了個咖啡廳,稍坐一會兒,閒聊幾句。

“阿遠,你覺得《建國大業》票房能夠大賣嗎?”

趙姍姍看似隨意的問了個問題,其實目光盯著路知遠,很認真的在看。

“當然沒問題!”

路知遠喝了杯咖啡,毫不質疑給出了肯定答案。

“主旋律電影,一直都有票房保證。”

“事實上,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以為年輕人不愛看主旋律電影。其實是因為拍的太差。”

“《建國大業》這部電影,匯聚了這麼多大明星,以宏大歷史為背景,不少事件都耳熟能詳,視覺畫面也是一流,又有讓人振奮的歷史級大場面。”

“我想不出,這部電影有任何撲街的理由。”

聽了路知遠的話,趙姍姍微微笑了笑,頗為認可這個答案。

其實,業內確實有類似的說法,說是主旋律電影不受年輕人的歡迎……但現在,路知遠這個年輕的導演,卻說他自己也喜歡看主旋律電影。

你可以說路知遠這傢伙脾氣怪異,情商忽高忽低……但是,唯有一點,哪怕是他的黑粉,也無法否認。

他對藝術的審美,非常苛刻。

很少看走眼的!

他說《建國大業》票房會成功,那大機率會成功!

“但是……”

路知遠遲疑了一下,說出了【但是】兩個字。

糟糕!

其他人一聽到【但是】這兩個字,瞬間ptsd發作,整個人都要應激了。

忻玉坤最怕路知遠說【但是】這兩個字。

因為,接下來肯定沒好話。

“兄弟,千萬不要潑冷水,趙總會不高興的。”

忻玉坤在暗中雙手合十,默默禱告,讓路知遠千萬不要說什麼電影裡面的各種細節問題。

這種話,誰都不會高興的。

“完了完了,阿遠哥哥老毛病發作,得趕緊溜。”

熱芭已經開始收拾東西,只要路知遠說出什麼不合時宜的話,她立馬拉著路知遠跑路。

幸好。

路知遠沒說什麼難聽的話,而是猶豫的說道:“但是,《建國大業》可能會對其他電影票房,形成虹吸效應,說不定會直接影響今年的國慶檔票房!”

這一下,其他人都鬆了口氣。

趙姍姍臉上也重新恢復笑容:“怎麼說?”

星光燦爛,國慶檔又沒有什麼電影上映,也影響不到他們,完全可以笑看風雲。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觀眾口袋裡的錢是有限的。”

路知遠先給出了結論,然後看向在場的幾人,問了個很刁鑽的問題:“你們知道,今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嗎?”

趙姍姍想了想說道:“好像2萬左右?”

因為家裡環境的緣故,她對這方面的事情,還是有一些瞭解的。

忻玉坤和熱芭對這一點都不感興趣,這會兒都瞪著一雙眼睛,不吭聲。

“今年上半年的經濟資料,已經出來了,1~6月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8500,一整年下來,大概是17000。”

“這還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如果平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這個資料只會更低。”

說完這個結論之後,路知遠開始拆分這些人的收入。

“以城鎮居民為例,月均收入大概在1400塊錢左右,房租支出大概要佔到400塊錢左右,食品支出大概是每個月500,交通和通訊支出,大概要300塊錢左右。”

“這樣一算,一個正常工作的年輕人,每個月的結餘,大概不到200塊。實際情況,可能會更低一些。”

“因為,我還沒有算,生病治療需要的花費,還有談戀愛出去朋友聚餐,這些社交花費。”

“也就是說,這些城鎮居民,能夠用來看電影的零花錢,幾乎都是從平時的花銷裡面摳下來的。”

“而根據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全國電影票房的平均價格是36塊。”

平均價格36塊!相對於每月結餘的200塊來說,簡直貴到沒邊!這200塊,還要看病,還要去聚餐,還要談戀愛……能夠省下多少錢來看電影?

這個月看了《建國大業》,下個月肯定要節衣縮食了。

估計,今年這一整年,都只看這一部電影。

“收入提不上去,中國電影票房的大盤,當然也就提不上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瞄準海外市場的緣故!”

“也是為什麼,那些電影製片廠,都要拍大片的緣故。”

“甚至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文藝片導演,必須要去歐洲衝擊獎項!”

路知遠在算完了年輕人口袋裡的錢之後,得出了究極答案。

這個年代為什麼只能拍大片?

因為,大片的市場擠出效應,太強了!

看了大片之後,年輕人就沒錢去看普通電影。

在這個年代,不是因為喜劇不好看,青春愛情電影不好看,推理懸疑電影沒人看。

而是因為,大家都沒錢去支援這些電影。

在這幾種電影裡面,假設電影票房都差不多,如果觀眾只能選一部電影來看……會選哪種?當然是選擇看大片!因為,剩下的那些喜劇電影,推理懸疑電影,青春愛情電影,都可以去網上找盜版來看!

這個年代,盜版重新整理的特別快。

電影上映之後,可能一個禮拜不到,高畫質盜版就出來了。

只需要等上幾天,就能立省36塊,何樂而不為?“經濟收入不足,票價過高,才是我們的票房大盤,一直上不去的原因。根本不是什麼好電影不夠的問題!”

《夜店》這部電影,路知遠哪怕10年之後翻出來看,依舊會覺得很有意思。

但在這個年代,只能拿下1000萬出頭的票房。

不是電影不好看,也不是觀眾不喜歡。

不信的話,可以在網上做個調查。

在2009年,在大學宿舍裡面,幾個舍友圍著電腦,看這部電影盜版的人,有多少?

肯定很多!

這部電影票房不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年輕人兜裡沒錢。

“阿遠,每次跟你聊天,都能讓我茅塞頓開。”

趙姍姍特別喜歡路知遠,就是在於,路知遠看待問題的角度,總是和其他人不一樣。

他看問題的時候,從來不預設立場,也不代入私人情感,就像個機器人一樣,冰冷的分析現象。

然後以最基礎的角度,得出真相。

那些導演之所以選擇拍大片,不是因為喜歡拍大片。

而是市場的選擇!

觀眾們口袋裡沒錢,來到電影院,經過一番取捨之後,只會選擇看大片!真是一針見血的分析!精彩!

“那該怎麼辦?”

趙姍姍也想拍大片,但星光燦爛這邊,根本找不到適合的導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