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輸了,這些詞彙,就讓人提不起勁來,讓人想.徹底的擺爛。
但真的可以嗎?
不可以.
不必去相信刻板的感覺,去相信自己對角色的感覺,周公瑾的感覺.
是啊,公瑾,你死前最後的悲哀,就絕非嫉妒,絕非仇恨——你思想的,就不是被人打敗的高傲吧,你想的是小主公,想的是江東百姓,想的是東吳眾生。
將那一點屬於自己的‘嫉妒’感覺給丟掉。
明明這一場戲很簡單,去注入自己的感覺就行了,注入自己對李軒的感覺。
在這一點,自己明明和角色的共鳴程度是非常的高的兩者之間的念頭,想法,一切一切都已經共鳴了。
但到如今的時候,黃小明卻在思想了之後,去拋棄掉這種感覺。
拋棄掉作為演員的自己。
全身心的灌入到角色裡,原本一直以來,依靠本性去推動角色的自己,在這裡.選擇放棄。
放棄,是正確的嗎?
不知道,起碼這段時間,自己在演技的感覺優越方面,是僅次於李軒,還有那兩位視帝級的演員的.可以說,這一次真的就是‘雖敗猶榮’。
僅僅為了將這個角色演好,作為推動力.將以往的那個有著亂七八糟雜念的自己,將那些不純粹去掉。
到這裡的時候,如果再以自己的感覺去推動,能‘保底’的雖敗猶榮
不。
不對。
公瑾最後的感覺
各有其志。
各為其主。
江河濤濤之上。
周公瑾。
“既生瑜,何生亮”
敗死於孔明面前,是不甘,但更多的不甘,則是沒辦法去達成主公的偉業。
沒辦法給江東人民一個美好的未來。
我對不起的,是東吳,是主公,是江東百姓。
對不起.
黃小明眼裡的戲。
代表著這個最後消逝的三國群雄,在小喬懷中逝去的爆發演技。
一個,真正生存,真正活著的,三國豪傑。
一個真正的。
英雄。
此時,高欣欣他們就看著這一場戲,靜靜的看,沒有導演的ng,也沒有說教的指導,只是讓他自己去尊重,遵從自己的感覺去行走。
一場,黃小明,自己認可,引導的這一場戲。
周瑜敗死的這一場戲,對應的是孔明長河吟的那一場戲。
兩人既是對手,也是知己,在這一場戲裡,也是以孔明的‘勝利’作為基準點的。
孔明贏了。
完全的贏了。
甚至,如果不是因為這一場戲的話,孔明就贏的徹底。
而在這一場戲裡。
卻是黃小明的演技爆發,更壓,更盛,在周瑜之死這一場戲裡,得到的,推動的領悟。
並非因為嫉妒孔明的才華——雖然,在周公瑾生存的時候,那種嫉妒的感覺,就沒有掩蓋隱藏的意思,因為這是事實。
但在將死去的時候,殘留下來的感覺,就絕非是嫉妒,憤恨,這些感覺那麼簡單的對江東父老,對東吳百姓,對理想,對主公,友誼,兄弟情,愛恨情仇,一切一切的情感,在將死的時候,對孔明的嫉妒情感,他的優先順序絕對是十分的靠後的。
嫉妒的情感優先順序。
便太低了吧。
這就是黃小明,對自己的角色,尋找到的‘道理’。
在這一場戲裡。
戰勝了李軒長河吟的那一場戲的巔峰表達。
你,贏了。
“黃小明他怎麼了?”
“入戲太深了,有點發燒,但總體來說,沒什麼大問題。”
“嗯沒事就好。”此時的李軒就點了點頭說道:“演戲耗費的是【情感】,這種事情是會消耗心神的,精神壓力一大,就容易發燒了”
劉和偉就表情複雜。
你還好意思說。
《新三國》這種資訊量的大戲,對於什麼級別的演員來說,都是十分耗費心神經歷的拍攝,然而在劉和偉的眼裡,李軒就只是微微疲憊而已。
明明在消耗心神的方面,李軒消耗的心神精力,就絕對是不遑多讓的,但和黃小明這一副快要燃盡的樣子完全不同,李軒只是感到了微微的疲倦而已。
作為‘演員’這個職業,對李軒的評價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怪物。
就算是陳建波這位‘曹操’那麼傲慢的,也說李軒這種程度,他就做不到,每次演完戲,都會積攢完精神的壓力和疲倦.那是一種精神上的累和疲憊,但是這種疲憊,在李軒的身上就彷彿不會出現一樣。
他沒有那種精神的疲憊,甚至,他‘沉浸’心神進入到角色裡之後也不會消耗。
他的精神或多或少是有點問題的——強的有問題!
投入感情卻不必自我消耗。
這種怪胎居然真的有.
此時的李軒,看著‘燃盡’的黃小明,卻是在思想著下一場戲的事情。
周公瑾,這位令人欽佩的.智者。
雖然立場不同
看著旁邊的孔明,他臉上從來都是帶著那些風輕雲淡笑容的他,臉上卻不掛著笑容了,明明他贏的很徹底。
兩位智者的交鋒,他取得了勝利,取得了名,取得了許多東西,赤壁之戰,戰勝周瑜,就讓這位智者在三國里名聲大噪,讓他有著更‘真’的名聲。
不再是臥龍先生,而是真龍先生。
‘得到’的東西非常的多。
但這位曾經意氣風發,曾經在隆中對裡,將一切都‘算’到的男人,懷揣著雄偉的理想,在‘天時未到’的時候,選擇和劉備出山,為了那仁德之君的大世而戰。
代價是什麼呢
笑,在孔明先生的臉上消失了。
“我要去弔唁公瑾。”
“會死的,現在整個東吳對你的聲望可是很仇恨的了,去了的話,你有可能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如果我真如此不濟的話,那也合該我死。”
此時。
李軒就開始自言自語。
和‘孔明’對話,聲音很小,像是細細的自言自語。
“所以,他的精神狀態,便是好還是不好?”
“壞的很好,好的很壞。”
此時的高欣欣和陳建波看著李軒的樣子。
這已經給自己太多意外了。
無論是精神狀態的強韌美麗,讓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完全沉浸其中了,還是沒有沉浸。
如果是沉浸其中的話,那就很可怕了他的精神狀態,看起來可太好了。
但換一句話來說,如果沒有沉浸進去的話.那不是更可怕了?
至少對於旁人來說,是絕對意義上的可怕啊,這種奇妙的精神狀態。
高欣欣從從事這個行業以來,就從來沒有見過這種。
在好與壞之間徘徊的精神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