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下有三駕馬車,分別是:李尋歡、寧財神、邢育森。
如果再加一個安妮寶貝,那就並稱四大寫手。
當然,在那裡寫書的還有很多,韓韓和郭小四都入駐過。還有蔡駿、今何在、慕容雪村、步非煙、饒雪漫等等。
寧財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邢育森已經轉行做編劇,主要編一些情景喜劇,《閒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家有兒女》什麼的。
李尋歡是最特殊的一個,他除了作家身份,還有個職務是榕樹下總編。朱威廉把他從京城挖過去,1999年就給上萬元月薪,外加在魔都租別墅給他住。
榕樹下被貝塔斯曼收購之後,朱威廉跳槽去盛大做大管家。李尋歡則是股份變現,自主創業搞圖書出版。
這位的路子有點野,跟傳統出版社不一樣。
什麼叫野?李尋歡走進咖啡館,看到競爭對手還沒走,第一句話就來狠的:“15%的版稅,外加階梯分成。”
“你說什麼?”史祥蹭的站起來。
這四個字,其實陳貴良也想問。
老子都還沒開始操作呢,你就直接給超行業待遇?我何德何能啊!
李尋歡再次重複:“15%的版稅,外加階梯分成。”
“你瘋了!你完全就是在亂搞,會擾亂出版市場的!”史祥已經破防了。
咖啡館裡的顧客,紛紛看向這邊,史祥剛才嗓門有點大。
李尋歡微笑不語。
史祥無視周圍顧客的目光,放低聲音對陳貴良說:“這個人剛轉行做出版,他的公司沒開多久,手裡一本書都沒運作出來。他就算給你報價50%的版稅,你的書也賣不出去幾本。”
陳貴良一聲不吭,扭頭看向李尋歡。
李尋歡說道:“從1999年開始,榕樹下聯絡出版的書,每一本我都有參與。我手裡有足夠的渠道資源,只差一本能夠熱賣的爆款書。而且,我的公司雖然新開張,但我不缺運作經費。我之前有榕樹下的股份,貝塔斯曼收購時我變現了一大筆錢。”
陳貴良依舊沒說話,扭頭看向史祥。
史祥說道:“郭小四跟他關係很好,就連開公司辦雜誌,都要找這個人去幫忙。但郭小四的新書,為什麼沒讓他出版?就是因為他不靠譜!”
陳貴良笑了笑,再次扭頭看向李尋歡。
李尋歡解釋道:“三個原因。第一,郭小四那本是圖文集,只能賣給忠實書迷,註定銷量不會太高。所以我沒給太高的版稅,我也沒必要以此拉關係,我已經跟他談好其他合作。第二,郭小四的性格過於謹慎,才會選擇更為保守的傳統出版社。第三,郭小四不肯向莊羽低頭,所以拒絕了我的運作方案。”
咖啡來了,李尋歡拿起勺子,對陳貴良說:“你這本不一樣,我非常看好。”
陳貴良笑意更甚,又扭頭看向史祥。
史祥還是剛才那套:“他的公司就是草臺班子,聰明人是不會相信他的。郭小四就是聰明人,關係再好也不會給他出版。”
陳貴良終於說話了:“史編輯這邊,版稅報價還能再漲嗎?”
漲個屁!史祥的許可權只有10%,再漲就得請示領導。而他那個領導,撐死了能給陳貴良提到12%。
全國範圍內的正規出版社,最高也只可能給這個價。春風文藝已經算非常開明瞭,否則闖不出青春文學的“排頭兵”稱號。
史祥平時嘲笑其他出版社太保守。
而在李尋歡這裡,史祥也變成了保守派。
路子太特麼野了。
李尋歡最高給韓韓開到多少價錢?20%版稅!後來乾脆變成合夥人,扣除成本之後,韓韓能拿50%的利潤。
史祥無法回答陳貴良的問題,轉而質問李尋歡:“你這個價錢有得賺嗎?”
“不好意思,商業機密。”李尋歡笑道。
史祥憋屈無比,他從沈城坐火車過來,還沒去酒店就跟陳貴良面談。
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這生意沒法談,李尋歡是來掀桌子的。
而且不止掀他一家的桌子,是要掀整個圖書出版行業的桌子!硬生生把怒火憋回去,史祥儘量保持風度,跟陳貴良握手道:“希望我們下次能合作。”
陳貴良也給足面子:“我能感受到史編輯的誠意,有機會一定跟貴社合作。”
“再見。”
“慢走。”
李尋歡看著史祥離開咖啡館,攪拌著咖啡說:“他們老了,已經過時了。傳統出版社體制僵化,根本無法適應這個時代。我們都是年輕人,世界是屬於我們的。”
“你那麼看好《明朝那些事兒》?”陳貴良問道。
李尋歡說:“無閱讀門檻,除小孩子之外,受眾群體覆蓋全年齡段。而且詼諧幽默,貼近普通大眾,非常適合網路和現實社群傳播。更難得的是,這偏偏又是一本歷史讀物。形象是正面的,家長不會把它當無用課外書對待。甚至還能給讀者長臉,讀過這本書說出去有面子、有檔次。”
陳貴良由衷佩服:“厲害,分析得很到位。”“全書打算寫多少字?你的創作速度如何?”李尋歡問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