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今年很滋潤。
幾年前,騰訊的sp業務收入,佔其總營收的60%以上。政策稍有變動,騰訊股價就劇烈波動。
現在已經轉型成功,sp業務只佔騰訊總營收20%以下。
今年騰訊的休閒遊戲又爆了,《qq炫舞》等好幾款遊戲峰值線上破100萬。去年內測、今年公測的《穿越火線》也表現不俗。
當然,主要還是得益於網遊市場整體爆發。
從1994年到2005年,用了11年時間中國網民數量破億。
2007年,中國網民數量破2億。
而今年上半年,只用了6個月時間,網民數量就猛增4300多萬!
這些資料,都不包含網咖使用者,因為根本沒法統計。
“《qq戰魂》上線三日峰值線上12萬,首周20萬,首月33萬。但漲不上去了,這一週有所回落。玩家體驗……不是很好。”任宇忻彙報道。
小馬哥皺起眉頭:“怎麼又是玩家體驗不好?”
任宇忻解釋道:“研發週期太短,遊戲引擎沒做好。這種橫版格鬥引擎,非常注重物理打擊感。市面上又沒有同類商用引擎,必須靠自己研發。為了趕緊上線搶市場,我們的研發時間不夠。”
從今年4月到暑假,國內陸續上線七款橫版格鬥網遊,都是跟風跑來和《未來紀元》搶市場的。
搜狐暢遊更是搞出一款《末世之劫》,從遊戲劇情到遊戲職業和技能,都全面模仿《未來紀元》。已經到了涉嫌抄襲的地步!
騰訊的《qq戰魂》也好不到哪裡去,世界觀和劇情雖然改了,但其他內容屬於《未來紀元》和《dnf》的縫合產物。
這些跟風的橫版格鬥網遊,無一例外都打擊感比較差,因為遊戲引擎就沒做好。
包括九城的《名將三國》,看似很有傳統街機的味道,但玩家釋放技能時總是感覺很卡。玩家以為是網路延遲的問題,其實是遊戲引擎沒做好,使用技能時容易畫面掉幀。
說白了,這些遊戲廠商急著上線圈錢,生怕跟不上橫版格鬥網遊的風潮。晚一兩個月上線,他們都覺得虧了。
而遊戲科學當初做《未來紀元》,為了提升玩家的格鬥體驗,還專門請來小孩等格鬥遊戲冠軍,常駐公司整整測試了一個寒假。
做出來的東西能一樣嗎?
一堆國產橫版格鬥網遊冒出來,反而更加襯托得《未來紀元》牛逼!
口碑爆棚,玩家猛漲。
小馬哥問道:“你們真那麼看好美國那個《lol》?”
任宇忻說:“《lol》脫胎於《魔獸3》和《刀塔》,但聯網方式不同。《魔獸3》和《刀塔》的玩家很多,卻只能透過p2p聯機或平臺中轉伺服器相連,這樣就很難透過賣面板等方式賺錢。《lol》一旦上線,既能吸引《魔獸3》和《刀塔》玩家,又能靠賣面板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
小馬哥說道:“我也是懂技術的,如果改成客戶端連線官方伺服器,中國現在的主流網速根本帶不動。”
任宇忻說:“所以要等。等國內的網速升級,到時候再上線《lol》。今年中國網速就升級了,主流已經升到1m寬頻。估計未來兩三年,還能來一次網速大升級。”
陳光在發現《lol》的時候,只將其作為一個普通專案。
他走流程上報給任宇忻,任宇忻敏銳察覺到《lol》的價值,於是將其升級為重點引進專案。
劉智平身為騰訊戰略投資官,在跟任宇忻交流之後,又將拳頭公司和《lol》升級為海外戰略投資專案。
如果只是代理《lol》,陳光出面談判就行。
現在變成戰略投資,所以劉智平才親自前往美國。
既然是戰略投資,騰訊怎麼可能放棄?
越洋電話打過來。
劉智平直接向小馬哥彙報:“有件事我不能全權做主,遊科在跟我們搶《lol》,而且還搞戰略溢價投資。他們整整溢價了50%!”
“怎麼又是遊科?”小馬哥非常不爽。
上次跟韓國佬談《dnf》,本來談得好好的,遊科忽然就宣佈《未來紀元》內測。搞得騰訊放棄引進。
劉智平說:“我們不能放棄,必須提高溢價搶過來。”
小馬哥說道:“你全權負責,授權檔案先給你傳真過去,接著我再派人飛到美國。”
遊科和騰訊不斷溢價,把另外三方給看傻了。
尤其是拳頭的兩位創始人,他們甚至只打算保留35%以上股份,再透過ab股結構來確認自己對公司的控制權。
現在兩家中國公司瘋狂溢價,拳頭的兩位創始人瞬間覺得自己很牛逼。他們又不想讓出那麼多股份了!
談來談去,劉智平放出狠話:“不管遊科溢價多少,騰訊都再提高10%!”
純靠砸錢,遊科砸不過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