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詳細說劇情,大家估計也就樂呵一下,畢竟電影都還沒看。
可是特麼的奧特曼勸架幼兒園,這麼抽象的形容,吃瓜群眾一下子就能記住啊!
而且傳播力度也完全和正兒八經的影評完全不同啊!
陳默的兩篇影評的威力還是顯露出來了,哪怕兩家發了宣告,但是反而有點適得其反的意思。
預售退票這種事情,其實過去有發生過,但是大多時候,其實都是零星的一些。
哪像這次,退到他們都發慌的程度了。
其中《封神第二部》的預售已售票退票率超過40%,而後續的預售票房增長也明顯放緩了。
《射鵰之俠之大者》更誇張,預售已售票的退票率高達46%!
雖然他們並沒有公佈這種資料,可是媒體不是瞎子,這種資料根本也瞞不住啊!
很快地就被報道出來。
隨著《封神第二部》和《射鵰之俠之大者》的退票資料被媒體曝光,網路瞬間掀起軒然大波。網友和媒體紛紛驚歎陳默影評的“核彈級”威力,相關話題迅速霸佔熱搜榜。
“臥槽,牛逼了陳默!不愧是你!這真的是一言定生死啊!”
“陳導的影評是‘退票符’吧?藍精靈伏地魔+奧特曼幼兒園,直接讓觀眾連夜扛著火車跑路!”
“建議以後電影宣發先給陳默打錢,否則一篇抽象影評就能讓票房蒸發幾個億。”
“烏兒鱔和徐老怪現在是不是在跪求陳默刪博?(狗頭)”
“退票率40%+?這已經不是影評的鍋了,電影得多爛才能讓觀眾寧願損失手續費也要跑?”
“陳默只是說了大實話,控評捂嘴的報應來了,活該!”
媒體也紛紛加入到這場流量盛宴當中。
《娛樂週刊》指出:“陳默的影評之所以能引發退票潮,關鍵在於其‘破圈效應’——用高度抽象、極具傳播性的比喻(如‘奧特曼勸架’)擊中大眾獵奇心理,使未觀影的觀眾形成先入為主的負面聯想。”
《電影產業觀察》則認為:“此次事件暴露了片方過度依賴控評的弊端。陳默作為業內頂級導演,其批評自帶權威性,而點映期的資訊封鎖反而加劇了觀眾對影評的依賴。”
甚至於連院線方都難逃媒體的追逐。
有院線經理接受採訪透露,部分影院已開始調整兩部電影的排片比例,“預售退票率過高會導致上座率預期暴跌,影院必須及時止損”。
此外,多家制片公司內部緊急開會,討論“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陳默影評的靶子”,甚至考慮“提前與陳默溝通影評傾向”。
只是有時候很多事情就真的很魔幻。
陳默自己本來也以為大家接下來的焦點應該放在即將來到的《唐探1900》的首映禮了。
可是結果證明了,他錯了。
因為突然網路上開始出現了一波奇葩的“退票潮流”!
你沒看錯,退票特麼的也變成了一種潮流。
網友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的退票截圖,並配上各種調侃和創意文案,使得這一行為迅速成為一種奇葩的流行文化現象。
一開始是因為有網友模仿旅遊打卡的形式曬出退票成功的截圖,然後配文:“成功避開藍精靈伏地魔,人生成就+1”
結果很快地就有網友發現這個很好玩,迅速跟上:“今日份快樂:退掉奧特曼勸架幼兒園,省下一頓火鍋錢!”
有人曬出退票記錄後寫道:“連夜扛著放映機跑路,陳默的影評是我的指路明燈!”
還有人制作了“退票符”表情包,上面寫著“陳預設證,此片必退”。
一些影迷甚至整理出退票攻略,比如:“如何繞過片方設定的退票障礙”,“哪家平臺退票手續費最低”等等。
還有人有人曬出退票記錄並p圖成“伏地魔的退款通知書”,或者模仿奧特曼的語氣寫:“這個幼兒園,我不勸了!”
而媒體也跟著推波助瀾起來,本來其實控評什麼的,也是行業潛規則了,媒體通常也不會報道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的這類的新聞。
但是架不住這次控不住,根本控不住啊!
那他們自然不會客氣了,畢竟,流量誰也不嫌多啊!
於是娛樂媒體迅速跟進,甚至還有營銷號製作了“全網退票大賞”專題,進一步放大了這一現象的傳播效果。
還有行內人士也紛紛現身說法,開始分析這多年難得一見的奇葩現象。
某業內人士表示:“這次事件反映了觀眾對“控評營銷”的反感,而陳默的影評恰好成為他們表達不滿的出口。”
而事實上,就是陳默也完全沒有預料到,特麼的退票居然也能退出一股潮流來。
只能說這屆網友是真的太會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