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導演睚眥必報

第462章 一人單挑一億,這才叫封神之戰啊!

若達標,僅需自願購票(無強制約束)。

這種“穩賺不賠”的設計,本質是陳默用10億保證金購買全民關注度,類似金融中的“看漲期權”。

其次,槓桿最大化!

10億這個數字,而且還是現金,後面的一大串0,足以震撼所有人!

可是對於陳默而言,這個數字多嗎?我相信哪怕是陳默,這個數字也絕對不算小數目了。

可是為什麼他還是拿出來了?

因為這對於他而言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看到沒有,單單是這個話題發酵之後,盛世影業的市值飆升的幅度就足以讓他成倍地賺回來。

而從宣傳層面來說,10億現金撬動了超過一億網友的自發傳播,形成病毒式裂變。

他這是在用對沖基金思維做電影宣發,將觀眾轉化為免費‘營銷節點’。

而最核心的問題,是不可複製性,以及輿論戰的終極解法!

作為公眾人物,一旦被人在道德層面進行指責,那麼可以說是無解的!

結果,陳默用了不可複製的“鈔能力”破掉了這一局!

當徐客、烏兒鱔等導演批判“營銷過度”時,陳默直接甩出10億存單,反問:“敢賭嗎?”——將道德批判轉化為財力比拼,讓對手的“工匠精神”論顯得蒼白無力。

而他也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營銷模式,一個獨屬於他個人的獨特的營銷模式。

因為放眼全國,乃至於全球,也只有陳默這樣一個,他創造了814福利節,瘋狂撒幣!

所以,這一次他用鈔能力來對賭,大眾根本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因為這就是陳默!

可是反觀其他導演,是絕對絕對絕對不可能做出像陳默這樣的舉措的。

不是因為拿不出那麼多錢,而是因為,他們只是導演!

徐客、烏兒鱔等人被記者追問“敢不敢對賭”時,只能以“藝術無價”搪塞,網友嘲諷:“ppt吹票房可以,掏錢證明不行。”

而這一次的營銷帶來的長期效應也是足以讓同行無比頭疼的。

因為可以想象此後春節檔電影宣發被迫“透明化”,任何票房預測都會被網友追問:“賭注在哪?”——陳默無形中為行業立下新規。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陳默直接給“吹牛”上稅了!

陳默的10億對賭,本質是一場‘陽謀’:用絕對財力碾壓行業潛規則,用娛樂化包裝消解嚴肅批判,用零風險參與感繫結觀眾利益。

它不僅是電影營銷的巔峰之作,更揭示了商業社會的底層邏輯——當對手在道德高地指手畫腳時,最好的回應永遠是甩出一張他們付不起的賬單。”

這篇分析文章迅速引來了無數網友的圍觀。

“臥槽,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牛逼!別人是不敢花錢,他是錢怎麼越花賺的越多了?”

“這投資回報率,簡直離譜啊!”

“這波陳默真的在大氣層啊!名利雙收的典範!我願稱之為默神!”

“沒毛病,以後就喊默神了,真正的營銷之神啊!”

而陳默的10億對賭營銷如同一場颶風,不僅席捲國內影視圈,更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連鎖反應。

《好萊塢報道者》以頭版標題《華國導演的“10億賭局”:瘋狂營銷還是行業革命?》詳細解析事件,稱陳默“用華爾街思維顛覆傳統電影宣發”。

報道指出,好萊塢雖慣用票房保底協議,但從未有導演敢以個人財富與全民對賭——畢竟“《復仇者聯盟》導演羅素兄弟的淨資產加起來可能也不夠支付這種賭注”。

奈飛全球內容副總裁在推特轉發相關新聞並調侃:“建議陳默下次賭‘流媒體播放量破百億’,我們願意接招!”

網友迅速p圖惡搞:陳默cos哪吒踩著奈飛logo,配文“10億刀,跟不跟?”

韓國媒體將事件稱為“核彈級營銷”,當地網友發起#韓國導演敢不敢#話題,瘋狂@《與神同行》導演金容華。金容華在採訪中苦笑:“我們電影圈還在討論‘千萬觀影人次’,陳導演已經用‘億’做單位了……(擦汗)”

日本雅虎新聞下,網友對比中日導演收入差距:“新海誠《鈴芽之旅》票房125億日元(約6億人民幣),陳默隨手就賭10億……這就是‘二次元強國’和‘鈔能力大國’的差距嗎?(笑哭)”

高盛釋出分析報告,將陳默的對賭策略類比為“娛樂化眾籌”:“10億保證金相當於發行‘票房期權’,觀眾成為免費‘做市商’——若成功,陳默獲得百億票房;

若失敗,10億成本已透過股價上漲和品牌增值收回。”

報告末尾調侃:“建議馬斯克學習:下次賭cybertruck銷量時,請直接曬賬戶餘額。”

這場始於國內圍剿、終於全球狂歡的營銷事件,最終被《時代》週刊總結為:“陳默用10億人民幣買下了一張‘全球最大電影票’——它的副券寫著‘21世紀娛樂至死宣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