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兄,好久不見。”張遠主動繞開一大幫與他打招呼的演員,來到老哥面前。
苦力強的表情有些尷尬。
想當年在《功夫》劇組。
他是十二路譚腿,張遠是黑幫大佬琛哥。
現在自己還是苦力強,人家倒真成大佬了。
自己12歲入少林,從小一身好功夫。
不想頭回拍電影,就被一位以外貌見長的演員給打懵逼了。
這還沒完,劇組裡那些真高手,如趙師傅,還更喜歡他。
如今人家更因為一部《葉問》成為熱門動作片代表。
他覺得,就像眼瞧著隔壁鄰居成為了想象中的自己。
早幾年看著電視新聞,雜誌裡的張遠,他還有點崩潰。
心裡總是會難受的。
現在已經不難受了。
“遠哥你好。”他還主動笑著點頭,伸雙手握手。
他怕人家不高興,萬一和導演說幾句話,再給自己的工作搞沒了。
主演真有這種權力的。
“不用那麼生份,我們也是老相識了。”
“大家不知道,當年在星爺劇組,我們同吃同住。”張遠和周圍的演員說道。
見他一點沒當回事,老哥放心的鬆了口氣。
張遠瞧他那樣,大致猜到了對方的心思,所以才故意大大方方的提起倆人的往事。
劇組就是個小社會。
他和自己曾經有過點小矛盾這種事,若是被人知道了,且大機率會被人知道。
那準有“聰明人”會透過故意搞他,來討好自己。
那老哥就很不好過了。
同時還會壞我的名聲。
這位肯定會以為是我在搞他。
上邊的一個唾沫星子,落到底層頭上,可能就是一場暴雨。
再說了,自己和他也沒啥大仇。
就算有點小仇,現在自己往上走了不少,再追究,那就是小肚雞腸,無大人之量。
不為對方,單為自己,也得互相成全。
片中,胡軍扮演的閻孝國接受慈禧的親命,前往香江,在孫文探望老母之時,要將這位“反賊”殺害。
實則孫先生與13省代表商議起義之事。
說書人常說的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就是古代行政單位。
這部戲的英文名稱,翻譯過來叫《殺手與保鑣》,相當直白。
故事就是一場發生在10月香江,保護與刺殺孫先生的行動。
正邪雙方分別為清廷與被革命黨感染,自願獻身的各界義士。
所以張遠對這部戲的定義是反帝反封建。
畢竟是孫先生推翻了華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這部戲與《建國大業》這類宏觀敘事的愛國題材電影剛好相反,將視角紮根於小人物。
再透過人物之間的關聯,讓故事結構更緊密。
比如張遠與王學祁的角色,是透過範氷氷這個妻子串聯的。
而王學祁是梁家揮的好友,反派胡軍又是梁家揮的學生。
謝霆風則是王學祁的家僕。
就這麼一個挨一個的串了起來。
這部戲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就是人物不片面。
胡軍飾演的閻孝國,是一位忠心於舊王朝的武將。
這般兇狠的人物,在一般影視作品中都是無腦忠君愛國,或者為了名利才對他人痛下殺手。
但陳德僧卻不同,將閻孝國塑造成了一位偏激的“愛國者”。
他並不光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覺得孫文的三民主義是外國人的東西。
而洋人只會欺負華夏人,都是狼子野心。
他以為,維護清廷,至少能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對抗外敵。
其核心思想也就是經典的“攘外必先安內”。
你說他是帶惡人吧,算是。
可並非是無腦的,傳統意義上的純惡人。
人物是有深度的,目的,條理,邏輯都很明確。
同時,他的想法不能說完全錯誤。
因為歷史已經證明,孫先生居功至偉,但他的理念和行動都有歷史侷限性。
這就是為什麼孫先生最終失敗了,歷史評價卻依舊極高的緣由。
而釋星宇等人扮演的,就是閻孝國從北方帶到香江的清廷殺手。
這幫演打手的老哥中,不乏後世的熟面孔。
除了釋星宇外,還有沈宇航,也就是後來演過《葉問前傳》的那位。
可以這麼說,現在圍一圈的人中,個個都是有江湖稱號的武術高手。
唯一沒有正規戰績的,反而是張遠。
這幫人中最強的,也是副導葉偉明特意在給他介紹的這位。
“這位叫康李,真高手來的。”
“他中文不太好,只說越南話和英語。”
“我聽說你英語好,應該沒問題。”
“他是你的主要打戲對手。”葉偉明介紹完後,又補了句:“小心,他手很重很重。”
“有數。”張遠面色嚴肅的點頭表示明白。
他聽說過這位,綽號有西貢剪腳王,北美散打王。
同時參與MMA和UFC兩項自由格鬥大賽。
精通拳擊,巴西柔術,散打,泰拳,十幾歲時就已經赫赫揚名。
而且他是這幫武術演員中,唯一不打套路,純實戰的主。
最開始練得是跆拳道,練了倆禮拜就看不上這種武術,覺得都是套路沒意思。
而且理論上來說,他算釋星宇的同門。
因為康李的師傅,是少林武僧劉向陽,輩分很高。
這位劉向陽很早就移民出國,當過北美散打國家隊的總教練,被福克斯稱為燈塔散打之父。
也算少林一脈的傳人。
這位因為年紀大了,競技狀態下滑,所以開始在影視行找出路。
就和後期的鄒市明差不多,想透過演藝圈提升名氣。
“我們休息時間一起套招。”他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一身的腱子肉,他手心拍完都發緊。
不過張遠知道,這腱子肉也不是純天然。
後來這哥們被UFC查出使用生長激素,就是類似史泰龍用的那種東西。
老哥被停賽,還差點除名。
這身力道,多少也沾點科技與狠活。
年紀大了,身體狀態下滑,就會不擇手段的妄圖再創巔峰。
就像後期的清廷一樣。
他去拍攝其他戲份,康李和釋星宇這倆少林派的人天然熟絡,坐到了一塊聊天。
釋星宇經常出國表演,英語也不錯。
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張遠頭上。
剛才張遠不計前嫌,搞得他還有點感動,這就吹了起來。
“你不知道,他很厲害的,幾年前就快的嚇人,現在還不知道到了什麼程度。”
釋星宇想起幾年前自己被打暈過去,現在還心有餘悸。
“水平那麼高?”康李問道。
“有三四層樓那麼高啦!”
釋星宇是半玩笑,康李可聽進去了。
原來是高手!
這就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