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了一簸子煎餅,又弄了一鍋胡辣湯。
到晚上十點時候,端到柴房那邊讓大夥墊肚子。
大家吃飽喝足,又繼續開幹。
到天亮,上百張獸皮處理得乾乾淨淨。
盧聖玲在院子裡架上晾曬架子,把獸皮一件件鋪張晾曬。
因為在柴房烘了一夜的緣故,獸皮吹個一天也就幹得差不多。
趁這個功夫,盧聖玲去鎮上買了紙筆以及做內裡的面料回來,在紙上畫出大衣、披肩的圖樣。
這一畫,就是三十來個款式。
等獸皮晾乾,接下來就是張懷妝的工作。
張懷妝按照盧聖玲給的圖紙進行縫紉。
不過上百張獸皮,靠張懷妝一個人踩縫紉機也不是個事。
時間一拖長,冬天都過完了,獸皮大衣和披肩什麼的,誰還會買?
為了儘快完工,盧聖玲把孃家村裡的婦女老人,但凡會點針線活的都叫了過來。
能自帶縫紉機的更好,工錢也會給得高一些。
當然,以盧聖玲一家人的臭名聲,大夥兒都不願意來。
後來是見張懷端也在,就看在張懷端這個盧家女婿坐鎮的份上,才勉勉強強地過來幹。
盧聖玲可能耍賴,但張懷端不會。
盧聖玲手把手地教她們裁剪,然後照著圖紙縫製,不出一會就都上手了。
孃家院子裡,即使大冷天的,也個個忙得熱火朝天。
上百件獸皮,緊鑼密鼓地幹了幾天後,就變成了一件件成衣。
款式新穎的羊毛大衣、貂皮披肩、兔毛手套、保暖鞋什麼的,應有具有,簡直是個小型的服裝商店。
盧聖玲用買回來的刷子,把這些製成的衣服刷一件件刷平整,該熨的地方熨一遍。
一件衣服徹底完成,款式樣貌一點不比從工廠裡出來的差。
李芬蘭把一件件衣服疊好,兩眼都笑出褶子來,她現在算是相信,一件衣服能賣個十來塊。
盧聖玲在工錢這塊也不吝嗇,幹了兩三天,每人給了二十塊錢。
一幫子人拿著錢,樂得合不攏嘴,從來不知道在自個村裡,還能找到這樣的好活兒。
巴不得盧聖玲以後天天拉獸皮回來做衣服。
當然,王有才和黃志國幹得多,大都是力氣活,就一個人給了三十,頂工廠半個月的工資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拉去市場售賣。
當然,首選目標並不在鎮上,鎮上屁大點地方,沒有商場,就一個門市部。
而且經濟消費水平比較低下,盧聖玲在鎮上混了這麼多年,就沒見幾個穿得矜貴的。
大多都是棉襖、棉褲。
張懷端一聽盧聖玲要開著拖拉機去市裡,整個人都驚住。
他是萬萬沒想到,這女人居然心這麼大,把主意打那麼遠。
當然,盧聖玲要這麼幹,他也不能攔著。
瞧著她風風火火的樣子,倒有點佩服她這勁兒。
去,不僅讓她去,他也得去。
怎麼能讓自己媳婦兒一個人拋頭露面的,他得婦唱夫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