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的資本博弈,並未因全球市場的又一次動盪而停歇。
接下來的幾天,輝遠傳媒在許安紅與楊柳這一明一暗的完美配合下。
高速運轉,開始收穫此前佈下的豐碩果實。
十一月十九日,下午。
香港明報大廈,一場備受矚目的簽約儀式在此舉行。
鎂光燈下,金庸先生面帶微笑,與輝遠傳媒代表許安紅交換了檔案。
根據協議,金庸將其名下持有的明報集團股分,以溢價20%轉讓予輝遠傳媒。
“我相信顧先生和輝遠的能力與眼光,能將明報的‘明’字,即明理、明辨、明達的精神,在新的時代更好地傳承下去。”
金庸簡短的發言,為交接定下了基調。
加之此前在股市中吸納的股票,輝遠對明報的總持股比例達到了34.9%,已穩坐最大股東之位。
這筆交易,對於金庸而言,是為畢生心血找到了可靠的託付。
對於輝遠,則是將一塊“文化金字招牌”及其附帶的優質資產(柴灣明報工業中心)收入囊中的關鍵一步。
拿下明報後,接下來的收購動作更如旋風般展開了。
《星島日報》這家歷史悠久、覆蓋全球華人社群的中文報業巨頭,其流通籌碼被輝遠迅速吸納,持股比例也達到了34.9%。
這進一步擴大了輝遠在嚴肅新聞領域的影響力。
對於此前參與抹黑風波的媒體,輝遠的回應則是資本清算。
《東方日報》其背景雖顯複雜,但在輝遠雄厚資本、港府明確支援面前,最終也只能屈服於被收購。
未上市的《蘋果日報》,輝遠則透過中銀等渠道幕後施壓。
在金融危機的巨大壓力和輝遠給出的溢價收購條件面前,其多數小股東將股份售予輝遠。
黎智瑛雖仍持有部分股份,但其影響力已被大幅稀釋,難以再掀起風浪。
而在影視領域,一場整合大戲在嘉禾影業上演。
儘管輝遠在香港已擁有王晶的“最佳拍檔”電影公司,但嘉禾所擁有的片庫、發行網路以及旗下巨星,才是輝遠更想擁有的。
在創始人鄒文懷與何冠昌的辦公室裡,許安紅帶來了顧俊輝的承諾和一份極具誘惑力的藍圖。
當下,正值成龍與嘉禾合約談判的關鍵時期,好萊塢的召喚讓其團隊對續約條件極為苛刻。
輝遠介入後,直接開出一份“十年十部”大片合約,全力支援其進軍國際市場。
合約不僅覆蓋成龍本人,更惠及整個成家班,承諾給予其團隊業內最頂級的待遇和資源。
面對這樣一個能直接將自己和團隊送上世界巔峰舞臺的機會,成龍的選擇毫無懸念。
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位功夫巨星李連杰的合約也正式敲定。
早在十一月初,李連杰受邀參加輝遠收購亞視暨整合最佳拍檔、三本雜誌(《YES!》、《香江週刊》、《紫金財經》)的釋出會時。
就已對輝遠的國際化佈局深感震撼。
會後不久,便做出決定,將其內地及海外經紀約簽入了輝遠傳媒京城總部,由王晶花管理。
他也獲得了一份與成龍相似的“十年十部”重磅協議。
其中包括了《英雄》《臥虎藏龍》《倚天屠龍記》續集、《精武英雄》續集。
之後的作品則將全面進軍好萊塢市場。
輝遠傳媒的逆勢擴張氣魄和優厚條件,在香港乃至整個華人娛樂圈引發了巨大震動。
在之前,京城總部已將鞏麗、陳道明等一大批實力派演員納入麾下。
如今,隨著李連杰的加盟以及對嘉禾和成龍的成功布局,輝遠在香港的吸引力變得無與倫比。
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下,一家資金雄厚、資源全球化的公司所提供的穩定工作和光明前途,對任何藝人都是巨大的誘惑。
張國榮、四大天王……這些香江巨星的名字,也開始與輝遠傳媒頻繁地聯絡在一起。
所有人都渴望能搭上這艘即將啟航的全球娛樂巨輪。
而相對於無線(TVB)的處理,則體現了顧俊輝深諳平衡與制衡之道。
輝遠與邵氏雙方持股均在34.9%,形成了並列第一大股東的局面。
顧俊輝透過許安紅向邵逸夫方傳遞了明確資訊。
輝遠暫不尋求改變無線的日常管理架構,方逸華女士的管理團隊得以留任。
但這並非是無條件的!
無線必須杜絕此前針對周惠敏、藍潔英等藝人的惡意抹黑行為。
一番協商後,表面上亞視與無線仍是激烈的競爭對手。
但私下,雙方將在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對抗國際傳媒巨頭時進行合作。
雙方真正的交易核心,是在邵氏兄弟影業上。
顧俊輝對邵氏旗下那些遍佈香港及東南亞的優質戲院地產垂涎已久。
輝遠傳媒香港版圖中的薄弱一環(最佳拍檔和嘉禾都缺乏自有影院)。
這是一場各取所需的交易。
股權部分:輝遠將收購的邵氏股份以一定的溢價,轉讓給邵逸夫家族。
助其鞏固對邵氏兄弟的控股權,作為對其在無線方面讓步的補償。
資產部分:作為交換,邵氏兄弟將其在香港及東南亞地區持有的核心戲院(電影院)以及部分電影版權,“出售”予輝遠傳媒。
這筆交易堪稱經典。
對邵逸夫:保住了對兩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穩定了局面。
對顧俊輝:以最小的阻力和公允的價格,獲得了實體渠道。
這些戲院不僅是優質的固定資產,更是未來輝遠電影發行的前沿陣地,完成了“製作-發行-放映”閉環的關鍵拼圖。
與此同時,在新加坡和東南亞其它地區,光華集團與星展銀行針對大華銀行的狙擊也接近尾聲。
輝遠資本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傳媒業、娛樂地產領域進行了初步佈局和滲透。
整合東南亞的傳媒與娛樂渠道,將成為輝遠明年上半年的重點戰略方向。
此次從邵氏獲得的東南亞影院資產,正好與此戰略無縫對接。
縱觀全域性,輝遠此番宏大布局,所耗費的淨資金成本卻低得驚人。
這背後是楊柳及其團隊的資本運作。
以11月17日為例,拿下無線34.9%股權(耗資約14億港幣),輝遠透過當日對傳媒板塊精準的波段操作,高拋低吸,便攫取近13億港幣的利潤,幾乎覆蓋了成本。
初步核算,在完成對明報、星島、東方、蘋果日報,嘉禾等一系列資產的收購。
輝遠賬面上的淨資金消耗(扣除所有資本市場獲利後)竟不到20億港幣。
其原有的35億美元及90億港幣現金儲備只用了一點點。
那些為應對極端情況而準備的鉅額銀行授信,更是絲毫未動。
……
11月29日,下午3點。
從深圳飛往京城的波音747航班,顧俊輝坐在頭等艙寬大的座椅裡,俯瞰著窗外逐漸變小的城市。
12月1日,是輝遠傳媒成立一週年,屆時一場隆重晚會將在京城舉辦。
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僅成立一年的公司,如今竟成長為橫跨內地、香港、日本,並正向東南亞、韓國佈局的龐然大物。
這讓其很是感慨!
輝遠傳媒在香港的佈局,已基本完成。
從上月收購的亞視、最佳拍檔影業、《YES!》雜誌以及《香江週刊》、《紫荊財經》。
到如今拿下無線的股權(並列第一大股東)、嘉禾影業、明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蘋果日報。
還有從邵氏兄弟置換來的、遍佈香港及東南亞的二十家優質戲院。
一個橫跨電視、電影、報紙、雜誌、院線的傳媒集團已巍然成型。
在顧俊輝的原計劃中,這些佈局需耗時一年,大部分需待明年七、八月金融危機最慘烈、資產價格跌至谷底時才完成。
如今,提前大半年便已佈局好了。
一來,是因這幾月在金融市場上的收益遠超最初預想。
二來,借無線、東方日報、蘋果日報等汙衊周惠敏、藍潔英之機,發動了一場精準的收購戰。
戰果甚至還超出了香港一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