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道觀,開局武媚娘來上香

第249章 開水頂開壺蓋,你有沒有想到什麼?

顏真卿的衣冠冢在一個名叫湯泉的小村,就在偃師邊上。

之所以叫衣冠冢,是因為沒任何史料能證明這座墓跟顏真卿有關,不管《新唐書》還是《舊唐書》,都明確記載顏真卿死後,屍首被其子護送到京師,安葬在了長安鳳棲原。

但明朝偃師縣令呂純如覺得這是顏真卿的墓,不僅重修一番,還立碑樹傳,從此以後這座墳塋就有了香火……所以,這就是一座紀念意義的衣冠冢。

不過真墓也好,衣冠冢也罷,只要有人過來上香紀念,顏魯公就能收到香火……只當是在邙山設了個辦事處。

周易開啟後備箱,將準備好的法器拿出來,領著武媚娘和李清照走進了墓園。

旁邊的顏真卿小學和墓區挨著,單從教書育人的角度來說,真墓假墓已經不重要了,倘若顏魯公在世,肯定也喜歡這種安排。

哪個老人不喜歡身邊滿是孩子的歡聲笑語和朗朗的讀書聲啊。

從小學南側的通道一直向前走,然後上臺階,就看到了三座墓碑,一座現代的,一座明代的,一座滿清的。

周易將折迭桌子開啟,鋪上一張綢布,開始擺放法器。

武媚娘看了看幾座碑的碑文,略微失望的說道:

“顏真卿明明是書法大家,給他刻碑為何不用顏體呢?”

李清照附和道:

“對啊,顏魯公的字磅礴大氣,比這些字漂亮多了。”

擺好法器和供品,周易感嘆道:

“說起來,我跟顏魯公還挺有緣分,當初練習毛筆字,爺爺拿著柳公權和顏真卿兩人的作品讓我挑選,我當場選了更講究風骨的顏體。”

顏體的特點,跟顏真卿的為人一樣,雄偉剛勁,大氣磅礴,明知前路渺渺,毅然決然的前往叛軍軍中宣讀聖旨,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依然面不改色……大宋的官員要有他十分之一的骨氣,北宋也不會亡了。

一切準備就緒,周易按照流程,藉助武媚孃的皇帝命相,敕封顏真卿為邙山山神。

“今日起,三百里邙山俱歸汝管轄,度陰魂、蕩魔氣、鎮精怪、滅陰魂,邙山諸魂若有不從者,皆可殺之!”

剛敕封完畢,天上就響起一聲悶雷,接著一陣清風吹來,將周易燒的符紙吹得乾乾淨淨。

做完這些,李清照突然發現,墓碑周圍的綠植好像更茂盛了:

“咦,這是怎麼回事?顏魯公顯靈了?”

周易覺得有這個可能:

“不排除,趕緊收拾法器,趁著有時間,咱們去邙山龍脈上看一看。”

三人將法器收拾完畢,剛出了墓園,就碰到了幾個自駕而來的遊客,他們邊走邊嘟囔:

“這是顏真卿的墓嗎?連門票都不收,一看就不真。”

不過嘟囔歸嘟囔,他們還是進去參觀了起來。

離開時,周易說道:

“從今天起,這裡的香火會逐漸旺盛起來,希望顏魯公能擔起責任,好好管理邙山。”

李清照擰開礦泉水喝了一口:

“感覺儀式好簡單,這就行了嗎?”

周易一邊調頭一邊說道:

“顏真卿本就是神仙,現在只是讓他下界兼職山神,所以儀式上相對簡單一些,況且這是墓,不需要開光,少了很多步驟。”

接下來,周易沒上高速,沿著省道慢悠悠的往洛陽開去。

邙山龍脈的陣眼在鳳凰山森林公園附近,他打算去看看,順便測一測森林公園裡的陰氣,要是過多,就想辦法淨化一下。

另一邊,大唐開元世界。

公孫大娘正在用太陽灶燒水時,看到一個穿著百衲衣的年輕和尚走了進來,好奇的問道:

“你找誰?”

和尚恭敬的行了一禮:

“貧僧一行,奉佛祖之名,特來向一元仙長請罪……敢問,您便是傳說中的石榴仙子嗎?”

公孫大娘沒想到來的小光頭居然是擺架子的一行:

“佛祖讓你來的?”

“是,昨日他給我託夢,我已面見陛下,今日特來一元觀請罪。”

公孫大娘也沒為難他,拿起粉筆,在太平公主講課的小黑板上寫了個二元二次方程組:

“你解開這道題,我就代表仙長原諒你了。”

看到這道方程組,一行眼前一亮,隨即來到黑板前,指著【x】和【y】問道:

“這兩者代表的,可是未知之數?居然用此法來解題,真是妙不可言……仙子稍待,貧僧獻醜了!”

公孫大娘:?????????

不是,你來真的?

她隨便從奧數練習冊上抄了一道題,原本是打算刁難一下弟弟妹妹,督促幾人好好學習,沒想到一行居然真的會解答。

很快,一行就把答案寫了出來,還誇獎粉筆好用,比沙子方便,比筆墨省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