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榫卯結構!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這樣一件微縮版明式傢俱,前人不造也就算了,既然造了,怎麼可能不把強迫症發揮到極致,造出榫卯結構來?!
而這把椅子,經歷歲月風霜,時光侵蝕,它的結構,似乎已經不怎麼牢固,確實需要拆開來修一修。
現在問題就來了:我怎麼修?!
我手裡的木工工具,全都是對應正常尺寸傢俱的,像這種微縮傢俱,用手頭現成的工具,我搞得定嗎?
沈樂看看自己雙手,看看面前的微縮傢俱,再走去隔壁,看看小墨斗揮舞著墨線,正在指揮的那套工具。
拿起一把鑿刀,比劃一下;再拿起一把刨子,再比劃一下……
能不能用現有工具,製作微縮傢俱?他完全不知道。銅片灌輸給他的,墨斗和木工工具們,幾十年來被使用的記錄,也並沒有給他答案。
emmm……現代研究生的行動準則,遇事不決,查資料先。
沈樂拜了一遍知網,找到了一篇《微縮榫卯結構明清傢俱創新設計的現實意義及實現方法》。
很遺憾,這篇論文列了一堆意義,放了幾個公式,也講了幾條原則。唯獨,並沒有講到製作工具之類的內容;
再拜了一遍萬方和維普,抱歉,大哥別笑二哥,知網沒有的論文,別的網站也不太會有。總之,也沒有什麼進展。
再扭頭去拜b站……有了!有前輩大師的採訪影片,其中提到了,因為製作的是特別小的微縮傢俱,所以,各種工具,全都要自己做!感恩b站,您真是太靠譜了。
在這些手工的技藝、技巧方面,您比學校裡的專著,比各大論文網站,還要靠譜啊!
還有影片,還有實時演示!沈樂誠心誠意地對著電腦螢幕拜了拜,立刻陷入為難。我現在去定做工具還來得及麼……
我找誰去訂,要訂什麼樣式的,要訂多大的,用什麼鋼材,得多少錢?
不,這些都好解決,大不了回師門問一聲。文物修復專業,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方向,總有人需要一些特別微小的工具。
但是,我首先需要解決,我訂這些工具,要花多久?一個月?
三個月?半年?!託付這個玩具櫃的工作人員可是說了,它的主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症,清醒的時間不多了……我得快點啊!
沈樂糾結片刻,又拿起了淘寶,在上面翻翻找找起來。
他要現貨,要立刻就能用的現貨,哪怕不怎麼順手,至少也要頂用。
總不見得過了兩個月,人家來問我修得怎樣了,我回答“不好意思,工具還在訂製中,大概再有幾個月就定製好了……”
就算人家不打死我,我也不好意思這樣對待一位前輩啊!
搜尋半天,眼睛一亮:有了!
有全套微雕工具,全套雕核桃工具,全套刻印章工具!最小的鑿刀,圓刀的刀頭可以到0.7毫米,平刀的刀頭,可以到0.5毫米!
這麼小的刀頭,他在微縮傢俱上開榫卯,妥妥地手到擒來了!感謝這些年來的工業發展,感謝萬能的淘寶……前輩大師們,不得不自己想方設法,訂製各種工具,我可以直接買了!雖然這些制式工具,未必能完成每一項任務,但是,它至少能頂住前期,給自己慢慢適應,慢慢嘗試新工具的時間!決定了,先來一套微型雕刻刀,再看看要不要弄個數控機床!下完單,等著到貨的時候,工作也還是要做。首先要把它們拆開,清理一下——
當然,立刻就上手拆什麼的,是不可能的。沈樂秉承文物修復的原則,每一件,都先做資料採集,做研究:拍照!
各角度拍照!每個角度、每個細節都要拍!
錄影片!光是拍照,不能呈現整體,要有完整影片,才方便後期比對!
拍完照,錄完影片,刷刷刷刷,開搞cad繪圖。一邊繪圖,沈樂一邊哀嘆:要是有那個rtc360的徠卡三維鐳射掃描器就好了。
放到掃描器前面,掃一遍,三維結構立刻就出來,每一個細節的尺寸也全都出來,根本用不著他這樣苦哈哈地作圖。可惜80萬啊,80萬!那掃描器80萬一臺!他現在手裡雖然有一千萬了,但是目前每月入賬金額,還趕不上小油燈敞開吃的金額。
在尋到穩定的、大額的賺錢方式之前,沈樂覺得,他還是要省著點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