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披甲

第685章 大賽(上)

“魔法師!我是白魔法師!!”

“黑魔法師,錢老見過,更有說服力。”

“!!!”

……

……

“ medical microinstruments的這臺機器人還不錯啊。”

“還行,剛透過fda的認證。這次來參賽,也是為了證明,拿到國內許可證。”

“極限數值是多少?”

“0.2個毫,在動物腦部血管做過試驗,成功率極高。”

“這種用於軟組織操作,以執行顯微外科手術的機器人真是不錯。

這類手術採用了高度專業化的技術,涉及在重建或修復過程中重新連線微小血管以恢復血流或重定向液體。”

“國內培養一名能和這臺機器類似的醫生,需要至少1000臺手術,大機率還不行。”

兩人淺淺淡淡的聊著,螢幕裡一名義大利人正在介紹著纖維手術機器人。

symani手術機器人成為美國唯一商用的重建性顯微外科手術平臺。

這臺革命性的手術機器人及其核心技術,承載著雙重使命:一方面為新手外科醫師提供快速掌握顯微外科技術的捷徑;另一方面助力資深顯微外科專家突破技術瓶頸,向更高難度的超顯微外科領域邁進。

其創新之處在於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治療正規化——那些僅憑人類雙手永遠無法實現的精密操作,如今藉助機器人輔助得以完美呈現。

這種技術突破不僅拓展了外科手術的疆界,更為無數患者帶來了新的生機。

在獲得fda認證後,symani手術機器人正加速全球市場佈局。

而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無疑是這場醫療科技革命中最為關鍵的戰略要地。

從三甲醫院到區域醫療中心,這套系統有望重塑中國顯微外科的整體格局。

正因如此,在首次賽事塵埃落定後,組委會馬不停蹄地籌辦了第二屆競賽。

這場賽事的核心使命,正是為symani手術機器人搭建展示舞臺。

medical microinstruments公司的執行長在新聞釋出會上直言不諱:“我們要給中國醫療界帶來一場技術地震。“

字裡行間,既有對產品的絕對自信,也暗含開啟中國市場的勃勃雄心。

手術室裡,機械臂精準復現著人類難以企及的微操作;會議室中,跨國醫療資本的博弈早已悄然展開。

這場看似尋常的學術競賽,實則是尖端醫療科技登陸東方市場的關鍵一役。

“協和羅博士也送了一臺機器人過來,怎麼沒資料?”

“他那面一直在弄,據說已經用在icu,幫助護士給患者翻身;用在介入手術室,用在術後按壓。都是一些粗活,這麼精細的很難做到。不過有國內醫療資料庫的支援,羅博士的機器人診斷上還是很強的。”

“不去考慮羅博士的機器人了,沒有附加資料,應該只是來參加一下,看看高水平。他那面的顯微手術水平也很一般,沒有水平太高的手術術者。”

“好像羅博士醫療組的一名組員也參加比賽。”

“女醫生,倒是適合顯微手術,就是不知道水平怎麼樣。”

“女性天生適合顯微手術,但現在的ai也太厲害了。”

“怎麼講?”

“象棋,你知道吧。”

“知道,前一陣子不是有個象棋大師用肛塞作弊麼。”一人哈哈大笑。

“雖然糙了點,但理兒是這麼個理兒。圍棋需要計算的資料太多,還能苟延殘喘,象棋就不行嘍。據說頂級ai對陣,紅方一個當頭炮,黑方直接認輸。”

“這麼誇張?!”

“羅博士的診斷機器人據說更誇張,現在已經糾正348個臨床錯誤診斷。”

“厲害,沒想到我還有機會看見這麼多新鮮東西。”

兩人閒聊著,但眼睛始終都沒離開螢幕。ai自動把義大利人的話翻譯成漢語,變成字幕出現在眼前。

【手術機器人系統具備震顫過濾功能,這一特性對於顯微外科和超顯微外科手術至關重要。】

【在進行精細的手術操作,如血管、神經或淋巴管的縫合時,即使是外科醫生手部的微小震顫也可能影響手術的精確性和安全性。】

【震顫過濾功能可以減少或消除這些不必要的手部震顫,從而提高手術的精確度和穩定性,減少縫合過程中的錯誤和對血管的創傷。】

“這一點上,人類和機器真心沒有可比性。”一人嘆了口氣。

另外一人點了點頭。

外科醫生的黃金手術年齡通常在40至55歲之間,過了這個階段,技術水平往往會逐漸下滑。

那些注重保養的醫生或許能稍稍延長自己的巔峰期,但生理機能的衰退終究難以避免——手部微顫、視力退化,這些都會成為制約手術精度的致命因素。

即便是正值壯年的外科好手,與手術機器人相比也存在明顯侷限。

機械臂只要電力充足就能持續運轉,而血肉之軀的外科醫生,在完成2-3臺高難度手術後,體力和專注力就會逼近極限。

更不必說機器人永遠穩定的“手腕“,不會因情緒波動或生理疲勞出現絲毫偏差。

在這個精密至毫釐的顯微外科領域,人類醫生與機械助手的差距,就像燭火與鐳射的區別。

【手術機器人系統是一個靈活的平臺,由兩個機械臂組成,可輕鬆定位任何解剖區域,針對外科醫生和手術團隊的使用難易程度和設定也進行了最佳化。】

【symani手術機器人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協助頂技術者手術。】

協助?一人嘆了口氣。

“頂技術者應該也沒這麼強吧,symani手術機器人根本不用協助。”

“話是這麼說,不過我聽協和那面說,手術機器人還是有問題,涉及的內容很多,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考慮的。”

【手術機器人系統提供7-20x的動作縮放,這意味著外科醫生的手部動作可以被放大,以適應微觀手術的需求,同時系統還具備震顫過濾功能,可以減少手術過程中的手部顫抖,提高手術的精確度和安全性。】

義大利人還在解釋,把symani手術機器人的優點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要是放在十年前,根本不用這麼麻煩,類似於symani手術機器人的先進手術方式很快就會得到審批,拿到進入中國的資格。

但現在麼,經濟上一陣一陣的寒風,奔放的全球化的日子也瀕臨結束,新紀元開啟。

所有人都在努力適應著,努力活下去。

哪怕是symani手術機器人也要參加比賽,把自己所有的亮點展示出來才有那麼一絲可能性。

“真是很期待啊。”一人吁了口氣。

“912的老周對機器人感興趣,據說他一直想做無人野戰醫院,沒想到年輕的時候技術不允許,老了老了還找到一塊璞玉幫他往前跨了一大步。”

“無人醫院,換十年前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兒,現在竟然被老周提上議事日程。”

“是協和羅博士!我家協和的!!”一人手握拳,白髮在空中飛舞。

他對912來摘協和的桃子很不滿意,從來都是協和摘別人家的果子,什麼時候輪到它912佔便宜了!

“對對對,你家協和的。”另外一人哈哈笑道,“那就這樣,我覺得symani手術機器人還是可以考慮一下,最起碼當做教學機器進十幾臺放在大型三甲醫院裡培養顯微醫生用。”

“對了,羅博士做的大體老師,你見了麼。”

“嗯?上週我參加學院的會,聽說要進一批大體老師,價錢還不貴,也是羅博士弄的?”

“是啊,你竟然不知道?”

“害,開會光睡覺來著,沒仔細聽,我模糊記得說是工大的產品。”

“羅博士沒回燕京,留在江北省和工大合作,弄出很多新鮮玩意。”

“不知道,我去試一試。”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有symani手術機器人,有無限的大體老師,其實培養顯微外科醫生也不是多難的事兒。”

“!!!”

在機器人還沒覆蓋全臨床的時間段裡,批次培養顯微外科醫生,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顯微外科醫生有多金貴,臨床的人都懂。

批次生產!

不用在臨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磨,這簡直無法想象。

自己年輕時候要是有這麼多好東西,那該有多好,兩位同時沉默。

影片裡,傳來義大利語,那人還在講解symani手術機器人的優點,說的天花亂墜。

不過fda能透過的專案肯定有長出,哪怕美國的各大崗位都充斥著印度人,義大利總歸能好一點。

據統計美國現在有446萬印度人,義大利只有20萬。

這東西可以迅速繁殖,今年446萬,明年或許就1000萬,這也是美國醫藥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漸漸開始疲軟、落後的原因之一。

……

“師兄,我還是害怕,手抖的厲害。”莊嫣小臉煞白,怯生生的和羅浩說到。

“怕什麼,真是不理解你。”羅浩皺眉,看著莊嫣。

“小莊,你想,你是在和年輕時候的老孟一起配臺做手術!”陳勇攛掇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