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在椰子殼外面塗一層溼泥,“趙虎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可以防止燒壞。“
“冷凝布要怎麼固定?“嶽鳴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用樹枝搭個架子,“林靜很快想出了辦法,“然後把布懸掛在上面。“
最困難的是如何收集冷凝後的淡水。由於沒有合適的管道,水滴容易散落。
“我們可以在布的下方系一個小容器,“王小東想出了辦法,“讓水滴直接滴到容器裡。“
經過兩個小時的努力,一個簡易但功能完整的海水蒸餾裝置終於製作完成了。
裝置的結構是這樣的:下方是用石頭搭建的爐灶,上面放著塗了泥巴的椰子殼作為加熱容器;椰子殼上方懸掛著溼布作為冷凝面;布的下方繫著小椰子殼收集淡水。
“開始測試!“王小東興奮地宣佈。
他們在加熱容器裡倒入海水,然後開始生火加熱。很快,海水開始沸騰,產生大量的水蒸氣。
水蒸氣上升到溼布上,遇冷凝結成水滴,然後滴到收集容器中。
“成功了!“看到第一滴淡水滴入容器,所有人都興奮地歡呼起來。
“太棒了!我們真的製作出了蒸餾裝置!“段景林激動地說道。
“而且效率還不錯,“嶽鳴觀察著水滴的速度,“雖然不快,但持續進行的話,應該能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
但很快他們發現了新的問題:收集容器太小,需要更大的儲水裝置。
“我們需要更大的儲水容器,“李明華分析道,“這些小椰子殼儲水量太有限了。“
“可是島上沒有大的天然容器,“張鐵軍環顧四周,“怎麼辦?“
就在這時,林靜在海灘上發現了一些被衝上岸的垃圾。
“你們看這些!“她興奮地指著一些塑膠瓶和容器,“這些海洋垃圾可以利用!“
大家跑過去看,果然發現了不少有用的東西:大小不一的塑膠瓶、一個破損的塑膠桶、一些塑膠袋,甚至還有一個小的金屬罐。
“太好了!“王小東如獲至寶,“這些正是我們需要的!“
“雖然是垃圾,但經過清洗處理,完全可以用來儲水,“李明華檢查著這些容器的狀況。
“我們還可以把小瓶子連線起來,製作一個儲水系統,“趙虎提出了更進一步的想法。
隊員們立即開始清理這些海洋垃圾。他們用海水仔細清洗每一個容器,去除汙垢和異味。
“這個塑膠桶雖然有個小洞,但我們可以修補,“張鐵軍檢查著一個較大的容器。
“用什麼修補?“段景林問道。
“可以用樹脂,“趙虎建議,“島上有些植物會分泌粘性的汁液,可以當作天然的粘合劑。“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成功修補了塑膠桶,並且用繩子把各種大小的容器連線起來,製作了一個簡易但有效的儲水系統。
“現在我們有了蒸餾裝置和儲水系統,“王小東滿意地說道,“水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而且這個系統可以持續執行,“林靜補充道,“只要保持火不滅,就能持續產生淡水。“
正當大家為解決水源問題而興奮的時候,秦淵走了過來。
“做得不錯,“他仔細檢查了蒸餾裝置和儲水系統,臉上露出了讚許的表情,“比我預期的要好很多。“
“謝謝教官!“隊員們齊聲回答,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你們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展現了創新思維,“秦淵繼續評價,“利用海洋垃圾製作儲水裝置,這個想法很聰明。“
“這都是大家一起想出來的,“段景林謙虛地說道,“每個人都貢獻了自己的智慧。“
“是的,我注意到你們的團隊合作比昨天更加默契,“秦淵點頭,“分工明確,效率很高,而且能夠互相補充。“
“我們吸取了昨天的經驗,“嶽鳴解釋道,“知道每個人的特長在哪裡,怎麼發揮最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你們面對困難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秦淵深入分析,“昨天遇到問題時,你們的第一反應是抱怨和焦慮;今天遇到沒有淡水的問題,你們的第一反應是想辦法解決。“
這個觀察讓隊員們陷入了思考。
“確實是這樣,“王小東承認,“今天發現沒有淡水時,我們沒有恐慌,而是立即開始想解決方案。“
“這說明你們的心理素質提高了,“李明華從專業角度分析,“面對困難時更加冷靜和理性。“
“而且我們現在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林靜補充道,“昨天的成功給了我們信心。“
“這就是訓練的目的,“秦淵滿意地說道,“不僅僅是學會具體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麵對困難的勇氣。“
就在這時,蒸餾裝置已經產生了相當數量的淡水。王小東小心地品嚐了一口。
“很好!完全沒有鹹味!“他興奮地彙報,“我們的蒸餾裝置工作得很好!“
其他人也紛紛品嚐,確認了淡水的質量。
“太棒了!我們真的成功了!“段景林舉起裝滿淡水的容器,“我們在一個沒有淡水的荒島上,成功製造出了淡水!“
“而且產量還在持續增加,“趙虎觀察著滴水的速度,“按照這個速度,我們完全可以滿足飲水需求。“
看到隊員們的興奮和成就感,秦淵決定給他們更多的鼓勵。
“你們今天的表現讓我刮目相看,“他說道,“不僅技術水平提高了,思維方式也更加成熟了。“
“能具體說說嗎?“林靜好奇地詢問。
“首先,你們學會了系統性思考,“秦淵開始詳細分析,“面對缺水問題,你們沒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從整個供水系統的角度來考慮,包括生產、儲存、分配各個環節。“
“其次,你們學會了資源整合,“他繼續說道,“把海洋垃圾變廢為寶,這體現了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