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合作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嶽鳴擔心地問道,“畢竟是與外國武裝組織合作。“
“這確實是個問題,“周揚承認,“我們需要向上級請示。“
王小東從技術角度分析:“我覺得這個合作有一定的可行性。當地警方不配合,我們單獨行動風險很大。如果有本地武裝的協助,成功率會高很多。“
“關鍵是這個組織的真實情況,“秦淵說道,“我們需要更多的資訊來驗證陳志華的話。“
周揚立即聯絡了國內,將情況詳細彙報。幾個小時後,國內傳來了回覆。
“上級同意我們與當地華人組織進行有限度的合作,但必須確保不違反國際法,不引起外交糾紛。“
“有限度的合作?“秦淵詢問。
“主要是情報共享和技術指導,不能直接參與武裝行動。“
“那營救行動呢?“
“如果確認人質的位置和安全,可以考慮聯合行動,但必須以營救為主,不能擴大事態。“
得到上級的初步授權後,中方團隊開始制定詳細的合作計劃。
第二天晚上,秦淵按照約定來到了陳志華指定的地點。這是曼谷郊區的一個倉庫區,晚上很安靜,幾乎沒有什麼人。
陳志華已經在等候,這次他身邊帶了更多的人,看起來都是訓練有素的武裝人員。
“秦先生,很高興您來了,“陳志華走上前握手,“這說明您同意了我們的合作提議。“
“是的,但我們有一些條件,“秦淵坦誠地說道。
“請說。“
“首先,行動必須以營救人質為主要目標,不能擴大事態。其次,我們的合作必須保密,不能洩露給第三方。最後,如果行動失敗,我們各自承擔責任,不能相互推諉。“
“完全同意,“陳志華點頭,“這些條件都很合理。“
“那我們現在可以開始具體的合作了。“
陳志華招手讓其他人過來,然後一一介紹:“這是我的副手林強,負責情報工作。這是趙大勇,負責行動指揮。還有李明,負責後勤支援。“
秦淵也介紹了自己的團隊成員。雙方進行了簡單的認識後,開始討論具體的合作計劃。
“我們已經準備了詳細的據點資料,“林強拿出一個資料夾,“包括每個據點的人員配置、武器裝備、作息規律等等。“
段景林接過資料夾翻看,發現裡面的資訊確實非常詳細,比他們之前掌握的情報要準確得多。
“這些資訊是怎麼獲得的?“嶽鳴詢問。
“我們在當地有很多關係,“趙大勇回答,“包括一些在據點工作的華人,他們都願意為營救行動提供幫助。“
“據點的安保情況怎麼樣?“秦淵關心地詢問。
“春武裡的那個據點安保最鬆懈,清萊的據點安保最嚴密。曼谷郊區的那個據點居中。“林強詳細分析道。
“您的建議是從哪個據點開始?“
“我建議先從春武裡開始,“陳志華說道,“那裡的人質數量不多,但容易成功。成功後可以提高士氣,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情報。“
這個建議很有道理。在軍事行動中,選擇薄弱環節作為突破口是常用的戰術。
“春武裡據點有多少人質?“周揚詢問。
“大約四十到五十人,主要是年輕女性,“林強的表情變得嚴肅,“她們的處境很危險,必須儘快營救。“
聽到這個數字,所有人都感到了緊迫感。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行動?“秦淵詢問。
“隨時可以,“陳志華回答,“我們已經準備了一個星期了,就等您的回覆。“
“那我們明天就開始實地偵察,“秦淵決定道,“後天晚上進行營救行動。“
“沒問題。“
“陳先生,“秦淵在會議結束前說道,“不管這次行動結果如何,我都要感謝您和您的兄弟們。“
“秦先生,不用感謝,“陳志華握著秦淵的手說道,“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兒女,保護同胞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這句話說出了在場所有華人的心聲。
翌日凌晨四點,卡邦春武里府郊外的一片橡膠林中,三支不同的隊伍正在進行最後的戰前準備。
秦淵站在一棵大樹下,手持地圖和望遠鏡,仔細觀察著遠處目標據點的情況。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工業園區,幾棟灰色的廠房坐落在開闊地上,周圍用高牆圍了起來。從外表看,很難想象這裡關押著數十名被拐賣的華國同胞。
“各單位注意,現在是凌晨四點十五分,距離行動開始還有四十五分鐘。“秦淵透過無線電下達指令,“再次確認各自的任務分工。“
在他身邊,陳志華正在檢查華人武裝小隊的裝備情況。二十名華人武裝人員身穿深色作戰服,攜帶著各種輕武器,雖然裝備不如正規軍精良,但每個人的眼神都很堅定。
“阿華,你們的人準備得怎麼樣?“秦淵詢問。
“都準備好了,“陳志華點頭,“兄弟們都很激動,終於有機會為同胞做點事情了。“
距離他們約兩百米的另一個位置,卡邦警方的特別行動小組也在做最後準備。頌猜警官帶著十五名全副武裝的警察,雖然人數不多,但裝備精良,包括防彈衣、夜視鏡、通訊裝置等。
“頌猜警官,你們那邊的情況如何?“秦淵透過無線電詢問。
“一切就緒,秦先生。我們會按計劃從西側進攻,配合你們的主攻。“頌猜的聲音透過耳機傳來。
這是一個三方合作的聯合行動,也是秦淵軍旅生涯中最複雜的一次指揮任務。他不僅要協調不同國籍、不同背景的隊伍,還要確保營救行動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