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1997,我成了網文鼻祖

第475章 碼字、喜訊

徽州。

曹勝暫時還不知道傑克馬已經改變主意,願意讓他入股阿狸,此時是下午3點多。

曹勝坐在三樓書房電腦前,本來正在潛心碼字,但碼著碼著,他忽然停了下來,皺起眉頭,若有所思。

剛剛寫的劇情裡,涉及到書中國術的打法。

在他這本書的設定中,國術分為練法和打法,原時空神機的《龍蛇演義》就是這麼設定的。

在這種設定中,任何一門武術的練法和打法都是不同的。

一般師父只會教徒弟練法。

因為一旦教了打法,徒弟和人動手的時候,就很可能打死人。

而曹勝剛剛在寫形意拳打法的時候,忽然聯想到華夏功夫電影裡的那些動作戲。

根據他重生前的瞭解,電影裡的功夫,好像並沒有練法和打法之分。

比如李蓮傑的武術套路,練的是什麼招式,打出來的就是什麼招式。

在大熒幕上的威力是槓槓的。

重生前,曹勝了解了國內武術套路化之後,就對大熒幕上的武術實戰性,持嚴重懷疑態度。

所以,他在寫《國術演義》的時候,下意識將書中的國術,與影視作品中的套路化武術區分開來。

但就在剛剛,他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套路化的武術,真的沒有實戰性嗎?

假如:我跟任何人交手的時候,都用套路化的一套連招:擒拿、鎖喉、扣肩、雙掌拍擊對方小腹、再接上雙腿蹬地,以頭撞擊對方胸腹……

真的沒有實戰性?

這一套連招下來,只要我的招式銜接夠快夠猛,那就算對方躲過我的擒拿,也未必能躲過我的鎖喉,即便躲過了鎖喉,我緊隨而來的雙爪扣肩,對方還能躲過去嗎?縱然對方還能躲過去,那我接下來的幾個連招呢?只要有一招,對方躲不過、也擋不住,那我不就得手了?

想到這兒,曹勝端起桌上的紫砂小茶壺,就著壺嘴喝了一口茶,腦中還在繼續想。

重生前,他寫過幾本玄幻、仙俠類的作品,為了寫好作品中的打戲,他做過很多研究。

看過很多國術、仙俠以及玄幻類的作品。

也看過很多武俠電影。

還查閱過很多武術資料。

這些東西看多了,他對華夏功夫電影中的打戲,越發覺得假。

想著:真正實戰的時候,誰能和對手一打就是幾十上百招?體力跟得上嗎?全力交手的情況下,體力可是消耗非常快的。

普通人打架,猛揮幾次拳頭,就會氣喘吁吁,混身冒汗。

練武之人,真有那麼牛逼?能和人一口氣打幾十上百招?

還有,幾十上百招都分不出勝負,這是怎麼做到的?交手的雙方真能躲過或者擋住對手這麼多招?

不科學!

那時候,他覺得電影中的這種打戲很不科學。

太假了。

但……

他剛剛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實戰中,敵我雙方距離的把控。

小時候,身為男孩,他也跟人打過架。

清楚打架時,在什麼距離出手攻擊對方,是很關鍵的。

距離遠一寸,要麼打不到對方,要麼打在對方身上,十分力只有兩三分能作用在對方身上。

距離近一寸兩寸,自己揮拳或者踢腿,都會很彆扭,拳腳力量沒達到最大的時候,拳腳就落在了對方身上。

打擊效果自然不怎麼樣。

所以……

實戰中,如果每一招都隨機應變,那對距離的把控要有非常準的直覺才行。

但如果是用套路化的打法呢?

不管自己與對手的距離如何,一旦近身,就是一套形成本能的連招打過去,不求每一招都能建功,只要這套連招中,有一招對方躲不過去,或者擋不住,那就能打到對手,贏面會瞬間大增。

曹勝放下手中的小茶壺,又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影片,那影片中,有一個老兵在傳授新兵打戰的經驗,老兵說:“上了戰場,看見敵人,不用瞄準,抬起槍口就開槍,不管打不打得中敵人,先開了槍再說,只要先開槍,就有可能打中敵人,就算打不中,也能起到火力壓制對手的效果,讓對手本能地趴下躲避,只要你一直開槍,對手就不敢輕易抬頭,你命中對手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

曹勝當初看見這個短影片的時候,是很驚訝的。

因為這和他從小看的影視劇中的槍戰,截然不同。

影視劇中的軍人、歹徒,只要是主要角色,開槍都是瞄準了再打。

我軍為了節約子彈,更是追求每一顆子彈都要消滅一個敵人,誰敢不瞄準了就開槍?

所以,到底哪種打法是對的?

瞄準再開槍?

還是抬起槍口就開槍?省去瞄準這個步驟?

換到武術這一塊,和對手交手的時候,到底是追求每一招都擊中對手?還是用自己千錘百煉,已經形成本能的連招,追求一套連招中,只要有一招能打中對手?

想著想著,曹勝就起身,走到書房中間的空地上,擺出八卦掌的起手式,在腦海中假想——面前有一個全神戒備的對手。

曹勝眯眼盯著面前的虛空,忽然身形一動,一邊腳踩八卦掌的趟泥步,一邊施展出一套連招。

身影變幻不定的他,一套連招施展出來,非常絲滑、迅猛。

一口氣就打完了一套連招。

收招時,臉不紅、氣不喘、汗沒出。

相當輕鬆。

但在他的假想中,面前的對手,已經連中了自己幾下狠手。

所以,這樣的套路化連招,實戰性到底如何?

他不是很確定。

想明天早上晨練的時候,找孫亮他們試試。

但在這一刻,他心裡對套路化的武術,已經有所改觀。

不說別的,只說出招的速度,套路化的武術,千錘百煉的武術套路,出招速度一定快過隨機應變的出招。

而兩個人交手的時候,出招快的,總是容易佔到上風,贏面應該是更大的。

這好像和我在《國術演義》裡寫的有衝突?

腦中閃過這個念頭時,曹勝表情微變。

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因為寫小說,特別是這種國術類的小說,需要作者本人對自己所寫的武術理論,有堅定的信念。

至少作者本人要堅信自己寫的武術理論是對的。

否則,筆下的文字就沒法讓讀者相信這套理論。

怎麼辦?

曹勝眉頭緊皺,坐回電腦前,看著電腦文件中的文字,陷入沉思。

這本書現在還沒寫到一半,自己卻對這本書中的國術理論產生了懷疑,後面還怎麼寫?

時間在一點點流逝。

他卻沒有急著繼續碼字,而是在心裡嘗試把自己剛剛想到的東西,融入到自己這本書的國術理論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