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傢伙隱藏的東西太多了,哪怕沒有他,顧誠靠著自己,也許一樣能夠打敗眾多的強敵,在自己第一次登上澳網,就以驚人地表現拿到澳網所有的榮譽。也許,在其他人看來這不可能。
畢竟,顧誠所參加的不是一個比賽,而且四個型別的比賽,沒有人有這麼多的精力,也沒有人能夠承受那麼大的體能考驗。
但他相信,起碼,從剛剛顧誠的表現來看,這傢伙絕對可以的。
甚至於,張銘都懷疑顧誠還隱藏了很多東西。
因為,他剛剛在場外聽到了,顧城說的終極回擊之一,也就是說,還有其二甚至其三。
也許更多。
……
球場上,貝內特烏終於從石化狀態中驚醒。
他緩緩地、極其僵硬地轉過頭,目光越過球網,投向對面那個依舊保持著擊球結束姿勢的身影。
顧誠還站在原地,維持著那個自下而上揮切後的姿態。
汗水如同小溪般從他低垂的臉頰上滑落,滴在深藍色的場地上。
然而,在那低垂的眼簾之下,在那被汗水和疲憊模糊的視線深處,一點微弱卻無比執拗的光芒,如同風暴過後的第一顆星辰,在無邊的黑暗深淵中,艱難地、頑強地重新亮了起來。
貝內特烏的目光,死死地鎖定在顧誠身上。
那目光復雜到了極點,充滿了驚疑不定、無法理解的困惑,以及一種被徹底顛覆認知後產生的、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審視。
他看著顧誠那被汗水徹底浸透、緊貼在身上如同第二層面板的球衣。
這個年輕人,之前明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身體每一寸都在發出痛苦的哀鳴。
可他打出的那一球…那是什麼?那超越了貝內特烏二十多年職業生涯所認知的一切網球物理定律!甚至比他從網王中見識過的任何一個球技都要神奇的多。
那垂直的死亡下墜…
那詭異的、如同被磁石吸向球網的反向彈跳…
那匪夷所思的旋轉和軌跡控制…
這絕不是僥倖!
貝內特烏的直覺在瘋狂吶喊。
這更像是一種…被逼到絕境、燃燒生命才釋放出來的、禁忌般的終極技藝!這個叫顧誠的中國人,他的身體裡,到底還隱藏著什麼?那片看似枯竭的沙漠深處,是否還蟄伏著更加恐怖的風暴?
一種冰冷的寒意,混合著強烈的不安和無法抑制的好奇,悄然爬上了貝內特烏這位老將的脊背。
球場的喧囂依舊在瘋狂肆虐,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焰。但在貝內特烏的感官裡,世界彷彿只剩下球網對面那個搖搖欲墜卻又在深淵中點燃了微光的孤影,以及那顆靜靜躺在網前、彷彿還在無聲嘲笑著物理法則的明黃色小球。
羅傑也怔怔地看著對面,有些無言。
他的心情跟貝內特烏是一樣的。
羅傑的喉結劇烈滾動著,視線死死黏在那顆違背常理的網球上。
作為曾七次登頂大滿貫的老將,以及看過無數遍網王,甚至在此之前,知道顧誠是自己雙打第一輪的對手後,他那幾天不是在看網王,就是在看顧誠之前的比賽。
可以說,他已經將網王上上下下看了無數遍。
他自認為見過太多驚世駭俗的球技——無論是手冢國光的「零式削球」還是跡部景吾的「唐懷瑟發球」,都曾在他的視網膜上烙下深刻印記。
但此刻這記回球,卻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將他固有的網球認知剖解得支離破碎。
那球的軌跡根本不是拋物線,而是道詭異的直角折線!
這種回擊球,比他印象中的任何一個球技都要玄乎,都要不可思議。
羅傑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顧誠竟用近乎垂直的拍面,在球的最低點完成了不可思議的「逆向馴服」。
那手腕內旋的幅度小到幾乎不存在,卻讓網球產生了足以對抗重力的下旋值。
他忽然想起之前戰術教練說過的「唐懷瑟發球」,那個發球,對他們的威脅極大,因為無可破解。
但逆鱗回切這個回擊球,已經不是單純的進化?分明是對網球……運動學法則的重構!怎麼會.羅傑聽見自己喉嚨裡擠出破碎的音節。
汗水順著下巴砸在拍柄上,他忽然注意到顧誠的球衣後背已經被汗水浸成深藍,但臉上卻是顯露出的平淡。
很顯然,顧誠的體能並未達到極限。
但是,顧誠的身體卻是顯得並不是那麼的強壯。
但偏偏是這樣並不顯得強壯的軀體,竟打出了連資料網球都無法計算的奇蹟球。
他的目光掃過貝內特烏僵硬的背影,忽然在這位雙打搭檔眼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那是一種被後輩逼入絕境的羞憤,夾雜著對未知力量的恐懼。
兩週前的訓練場上,羅傑還曾記得,貝內特烏對著電視裡顧誠的比賽錄影嗤笑:華而不實的表演型球手。
可此刻,當那記違背牛頓定律的回球實實在在地落在發球線內,當網球落地後竟像被某種神秘力量牽引般向後彈射,他忽然意識到自己犯了個致命錯誤——他太低估這個來自東方的異類了。
看臺上的歡呼聲如海嘯般湧來,卻像隔了層毛玻璃般模糊。
羅傑彎腰撿起腳邊的網球,指尖摩挲著球面的紋路,忽然想起十七歲第一次拿到大滿貫時,教練曾對他說:網球是項理性的運動,所有奇蹟都藏在公式裡。
但此刻,顧誠用行動撕開了這句話的虛偽外衣。
當理性主義者遇見打破規則的瘋子,所有的戰術分析都會變成廢紙。
羅傑抬起頭,迎上顧誠低垂卻倔強的目光。
那雙眼睛裡有血絲密佈的疲憊,卻也燃燒著某種令他心悸的光芒——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絕,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偏執。
比賽,似乎才剛剛開始。
不……應該說從這一刻開始,已經要提前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