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裡的大國宗師

第1350章 主動出擊的防工委領導〔6k〕

高振東和防工委領導一起,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參加pd雷達的驗收。

這件事情的時間,其實已經比較久了,不過高振東倒是沒覺得有多誇張,主要是上輩子看到八爺那個倒卡雷達的時間和最終效果,所以這東西時間再長他心裡都很平靜。

雖然軍迷們一直都在笑蘇-27的倒卡,但是那個倒卡好歹是能用的,而且在剛問世的時候,引數好歹也還不算差,但是原來八爺那個倒卡,折騰了半天,那是真用不上,主要是折騰太久,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而現在要驗收這個,那就完全是兩碼事情。如果說八爺的倒卡放到現在,也是能讓同志們滿意的話,那這個雷達就是放到80年代,依然能打。

全方位的領先了屬於是。

此時,雷達所的同志正在做彙報。

“……pd-63型雷達,採用了新型行波管、新型天線、脈衝多普勒體制、數字訊號處理器陣列等多種新技術,具有靈敏度高、有效距離遠、精度高、抗干擾性強、工作模式多等優點……”

同志們聽得那是連連點頭啊,這些東西,要麼是原理熟悉但是一直沒能力用上,例如行波管、脈衝多普勒體制。

要麼就是連聽都沒聽過,想都沒想到的,例如被模糊代稱為“新型天線”的平板縫隙天線、數字訊號處理器陣列等技術。

他們想不到的是,平板縫隙天線和數字訊號處理器,花旗佬那也是沒有的,至於白熊……還得再往後稍稍。

集合這麼多新技術於一身,這雷達想不好都不可能。

一位同志笑道:“雷達所的同志們,在求新求變和系統整合上做了很多努力啊。這麼大面積的應用新技術的產品,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很難成功的,但是你們硬生生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一套徹底全新的東西給做了出來,而且還做得很好,難得!太難得了!”

這一點,是不少同志都感到驚訝和佩服的,眾所周知,一件成果,一般來說新技術的應用佔比不能太高,否則失敗的風險非常大。

主要是新技術主要突出的,就是一個“新”字兒,而這個字,往往代表著不但它自身是新的,而且它和其他子系統之間的配合和協同,也是新的。

如果新技術佔比太高,在研製過程中莫名其妙的問題會層出不窮,無休無止。而且還缺乏相關的經驗指導和解決,所以一般應用新技術太多的專案,結果都不會很樂觀。

這裡面典型的例子就是花旗佬後來的yf-22和yf-23,yf-23在某些方面從引數上來看,的確是很突出,比yf-22優秀,相比之下,yf-22顯得平庸許多。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yf-23的落選,新技術太多了,技術風險過高,屬於是牛逼能吹出來,但是不一定收得了場。

據傳,atf方案評估的時候,對應每個引數有三種狀態,不達標是紅點,達標是綠點,而優秀是藍點,而yf-23壞菜就壞菜在藍點多綠點少,yf-22則恰好相反。

不少其他同志聽了這位同志的話,也紛紛點頭贊成:“是啊,這一點非常難得,在這方面,雷達所的同志還是要好好介紹介紹經驗嘛。我們來開的,不只是終驗會,同時也是學習會,我們是來學習先進經驗的。”

其他同志也紛紛點頭稱是,紛紛起鬨要學習先進經驗。反正今天這個終驗,大致掃一遍參數列也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不可能過不了。尤其是部隊的同志,這東西他們可是用上了的。

既然如此,那不如輕鬆點兒,趁機取點經才是正事。

如果這個pd-63雷達的最終引數沒有那麼耀眼,估計這些同志也就不大說得出這話來,不願意說。

搞技術的傲的時候是真的傲,你要是東西不行,那想要我服氣是不可能的,不找你麻煩已經是看在同志友誼的份兒上。但是如果東西是真的頂,那同志們的身段還是很柔軟的,學知識嘛,不寒磣。

雷達所的同志聞言,臉上動了動,一時間沒開口。主要是這個經驗吧……一般情況下沒那個重現的條件,不太好學啊。

不過既然同志們的興致都這麼高,雷達所的同志們們也不太好當閉口葫蘆,還是高低得說一點的,雷達所的總工想了想,才開口笑道:“我就簡單說幾句吧,具體的,我們下來可以慢慢交流。”

你們主動歪樓,但是作為今天的彙報方,他們既要滿足同志們的要求,同時又不能把樓給歪得太厲害。

“首先一點,是我們前期工作做得足夠好,系統劃分足夠清晰,子系統介面明確,系統介面嚴謹,在這種情況下,各子系統只需要嚴格按照前期工作中對介面要求開展工作就能滿足整合要求。而各子系統內部的工作對其他子系統是透明的,不會產生過多的相互影響和牽連。”

說這話的時候,總工心裡還在想著高振東的那本《專案管理體系》,這東西好。

“其次,每一種新技術,我們幾乎都準備了相對成熟的技術作為備份,在這種情況下,同志們的心態和工作都要平和從容得多,這對順利推進專案是有好處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應用的新技術,其實本身已經足夠成熟,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技術提供方已經徹底完成,我們拿到手的,是直接可用的零配件或者子系統,這對我們的工作帶來非常大的好處。”

行波管,是直接拿到的成品;

平板縫隙天線,也是直接拿到的加工好的樣本,同時還配套了理論分析,在這個基礎上搞具體適配的難度不太高;

數字訊號處理器就更不用說了,這東西拿到就是一片一片的成品晶片,他們要做的,就是設計電路和程式設計,這比從頭搞數字訊號處理器本身,不知道輕鬆到哪裡去了;

就連稍微麻煩一些的pd雷達體制相關,也是直接拿到了成熟的理論。

這些新技術對於雷達所來說,難度並不比用一個新零件高出非常多來。

至於誰提供的,提供的都是些什麼,他在這裡沒法說,不過說不說防工委和部隊的同志都是知道的,畢竟在接收這些技術的時候,他們都是知道的甚至就在場。

而且……這些技術的提供者也坐在這裡。如果需要說,防工委的同志自然會說,否則自己就算想說,也會被掐住話頭。

連高總工自己都經常被防工委領導掐話,就更別說自己了,想到這裡,雷達所的總工忍不住笑了起來。

其他同志聽了他的話,感覺怪怪的,有沒有經驗?有?但是有沒有用?好像有……

“嗯,看來新裝備的研究過程中,合理的管理和紮實的前期工作非常重要啊。”一位同志笑道。

“說得對,不過這第三點,恐怕也沒多少新課題能有這條件……”另外一位同志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神色有點古怪,新技術以接近成品的形式直接進入新課題,這種好事情哪兒特麼那麼多。

這個話,雷達所的同志就不太好接了,總不能說自己運氣好吧?

防工委這邊,對這個事情是最清楚的,總工也是臉色有些怪,想笑又不太方便笑的樣子:“新技術的準備要紮實,以儘可能可用的狀態應用到新裝備中,嗯,這個總結不錯,不錯。”

誒,還得是委裡總工厲害……雷達所的總工連連點頭:“對對對,我就是這個意思。接下來,我們的同志繼續彙報這個雷達的情況……”

雷達所負責彙報的同志這才繼續彙報工作,這種普通匯報,就不需要雷達所的總工親自上陣了。絕大部分技術彙報都是這樣的,彙報方的高階技術人員參加,一般都是坐鎮和負責兜底的,不會親自做彙報。如果連念彙報稿都是彙報方的高階技術層在做,那大機率有兩種可能。

頭一種是他們真的非常非常重視這次彙報。

第二種是他們心裡沒底,成果可能多多少少有些問題,至於問題大小,不好說。

“……為了解決傳統雷達受地面、海面雜波影響嚴重的問題,在研製過程中,在相關專家的幫助下,我們從動目標指示技術入手,在試裝的早期訊號上成功應用mti技術並獲得良好的效果之後,再接再厲,將最終定型型號的抗雜波技術發展到了動目標檢測,mtd能有效對抗地面、海面雜波,一舉破除敵人利用低空掩護突防的老大難問題……”

彙報到這裡的時候,雷達所的同志忍得很辛苦,主要是要忍住不去看高振東。

不少同志開始低聲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過臉上的神色都是振奮的。

他們還真沒想到這臺pd-63的雜波抑制,已經走到了如此的高度。材料的總體部分,僅僅介紹了這個雷達使用了雜波抑制技術,能對抗雜波。

但是沒想到這個雷達用的雜波抑制技術居然已經到了如此的高度。

“我沒記錯的話,白熊現在mti技術也沒有實用吧?而且花旗mti技術用得也不是太好。”一位同志有些不敢相信,這好訊息也未免好得過頭了。至於mtd,他沒提,主要是對mtd沒什麼認識,這東西實際上真正成熟為人所熟知,是70年代初的事情。

而白熊真正實用的mti,大約是米格-23的事情,而且還不是早期型號。

不少同志對這個事情也有些不敢相信,主要是雷達這東西技術含量著實不低,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連北方老大哥都沒搞出來的東西,我們先搞出來了。

說到這個,雷達所的同志們可就來勁了:“的確,您剛才說得都對。我們這個雜波抑制技術,是世界第一的。其實,剛才我們彙報中提到的不少技術,都是世界第一的,而正是這些世界第一的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將mti升級為世界首創的mtd技術的環境和基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