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尼爾森公司對外公佈了 2012年 9月 12日這一場 snl的最終收視率。
兩年之後某人再度亮相,讓 nbc綜藝部門的高層們笑得合不攏嘴。
在此之前,已然顯出些許老態的 snl,在這一天晚上迎來了一次真正的爆發——收視人數高達 1730萬。
其中,18-49歲這個區間的收視率達到驚人的 5.36。換句話說,在全美最受廣告商青睞的這部分核心人群裡,幾乎每二十個人中就有一個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收看。
1977年 2月 26日史蒂夫·馬丁創造的 3400萬神蹟已成過往雲煙,現在的 1730萬,已經成為snl這個長壽綜藝近十年來的第二好成績,僅次於 2001年“9·11”事件後的特別節目,力壓2008年大選期間 tina fey模仿莎拉·佩林創造的 1450萬。
與此同時,在這一天,各大媒體對這一場snl長篇累牘的報道也相繼出爐。
而在區區幾天之前,某人才剛剛奪得了威尼斯影帝,因此成為男演員中的歷史第三人,按理說是多麼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
然而那個時候,報道此事美國媒體雖然數量也不算少,但是,每個媒體上書寫的篇幅,大多還不足這一天的三分之一。
snl在北美家喻戶曉的影響力,迭加某人在節目上又抽菸又罵人還席地而坐的演出效果,得到的不是1+1=2,而是1+1=11的效果。
如果說《娛樂週刊》用《來自中國的驚喜:陳諾為snl帶來收視狂潮》還算有所矜持,
那麼《綜藝》則用《wow!諾陳客串snl創下10年來最高收視》的標題,幾乎是赤裸裸的唱讚歌。
《好萊塢報道者》呢,
則似乎是想彌補一些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報刊記者跟某人鬧出的小小不愉快,用《陳諾在snl上嘲諷美國人,收視率攀升至10年來第一名》,則將人家snl編劇團隊和導演組的功績一筆抹殺,將所有的成績都歸功於一人身上。
並在報道中援引尼爾森公佈的收視資料之後,用毫不避諱的文字指出:
“雖然我們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但事實證明,幾乎所有人都低估了陳諾在年輕人群體中的號召力。
當《冰與火之歌》的收視奇蹟不再、當《美國偶像》的光環褪去、當《新女孩》與《歡樂合唱團》在年輕人中節節敗退,所有廣告商和傳統媒體,都在哀嘆年輕人的心不易抓住。
這個時候,陳再次用自己的表現驚豔了眾人。
雖然在前一天晚上的《今夜秀》裡,他表現平平,不過在這一天天的snl舞臺上,他又一次證明了自己,不僅僅是在大螢幕上他能夠成為票房的保證,在小螢幕上他也完全可以成為那一顆拯救所有電視臺高層的救命靈藥……”
除此了這些傳統的娛樂媒體之外,
像是《tmz》《e! online》《entertainment tonight》《vulture》等近年來新興的線上娛樂八卦網站,也用長篇累牘來介紹這一天晚上,在社交媒體和各類論壇上引起的討論。
tmz的重點放在了主人公頭髮顏色的改變上,找了一名專業化妝師來分析膚色和髮色之間的關係。
《e! online》的關注點則是那個在最後階段和陳對話的丹佛女孩,報道稱最後她拿到了電話號碼,這讓女孩欣喜若狂。
《entertainment tonight》卻花了一大段,論述陳和雷諾茲之間的友情,以及這個中國男人在雷諾茲和黑寡婦曾經的離婚官司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甚至還爆出兩年前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對斯嘉麗·約翰遜的調侃未嘗不是在幫好友報一箭之仇。
而等到9月13日過去。
9月 14日號,
更多嚴肅的綜合性媒體的特約撰稿也加入這一輪的報道之中,雖然節奏稍慢一拍,但是內容也不再是像娛樂媒體泛泛而談……
……
喬安娜·雷諾看著眼前的報紙,手裡還拿著一支筆,在一個已經寫滿了字跡的筆記本上寫寫畫畫。
本來她一般不會關注娛樂新聞,但連續看了幾份報紙,至少在這一天,美國媒體的焦點從即將來到的大選上被移開了。
正如眼前這份華爾街日報的第四版,用了半版的篇幅寫到:
“……snl能夠藉由這次成功,找到轉型之路,這是nbc高層急需探究的問題。
放在另外一個主角上,這一夜的驚人收視率,又是否將給諾陳這個中國演員美國的商業價值帶來重估的機會?
眾所周知,他雖然在近年來在北美累積了不少忠實的粉絲,但與這種影響力相比,他身上揹負的代言與廣告卻並不算多。
除了美泰因為他,每年多賣給全世界幾百萬個芭比與衍生洋娃娃。
海瑞溫斯頓也因為他頻繁出現在國際紅毯和高階派對之外,我們就再難看到他和美國本土超級品牌合作的身影。
膚色、語言、國籍,以及年齡,都應是那些美國頂級品牌猶豫的理由。
對於耐克、百事、可口可樂這樣的傳統巨頭而言,他們或許經歷過太多亞裔演員在好萊塢曇花一現的事情,在過去幾年裡始終保持觀望,等待著這個年輕演員的熱度在北美市場逐漸消退,最終像許多外國明星一樣陷入文化邊緣化,甚至走入事業的滑鐵盧。
但如今,情況似乎正在發生改變。
他在 snl這次的表演,是他在這個面對全美觀眾的直播平臺上的第二次成功。
第一次如果是偶然,那麼第二次,就更像是一種文化符號的確立。
這個時候,假如還用新鮮感在解釋他在奧斯卡和金球獎頒獎典禮,以及綜藝節目上等家庭熒屏上的成功,已經說不通了。
1730萬觀眾的數字本身就是廣告主們最在意的硬指標,在 18–49歲的核心人群中,他達到了 5.36的收視份額,這更意味著,在最具消費力和品牌忠誠度的群體裡,他已經建立起了穩定且強有力的號召力。
這無疑改變了他此前在商業層面上難以取信的局面。
未來三個月,如果由他主演的奈飛那部《老鷹捉小雞》在上線後獲得與 snl類似的爆發,那麼,相信屬於美國的那些老牌品牌或許停止觀望的姿態,加入到對這位站穩腳跟的異國巨星的爭搶之中。
至於說,陳這位早依靠facebook在矽谷成家立業的億萬富豪,會不會在他們寫滿許多零的合同上籤下名字,滿足這些牆頭草的姍姍來遲的請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讀完之後,放下這份《華爾街日報》,喬安娜·雷諾若有所思。
這兩天這個中國人的新聞真是出奇的多。
是不是能夠藉此做點文章呢?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但她的事情實在太多,她要儘快把每天早上的閱報進度完成,也並沒有多想,就重新拿起了一份《華盛頓郵報》。
她按照習慣,迅速的瀏覽起各個板塊的標題,但馬上,她的眼神就在第三版的一篇文章上停住了。
喬治·威爾——
這個狗雜種,居然也寫了一篇關於snl的文章?
喬安娜·雷諾細細看去,只見這位共和黨撰稿人,在這篇名為《snl上的一記耳光:來自中國的演員戳穿了奧巴瑪的tpp幻象》的文章裡,寫道:
“當筆者選擇週六晚上觀看snl的時候,並沒有想過會從中聽到什麼有用之物。
那只是為了滿足我的女兒戴安的要求,陪著她一起觀看這一檔14歲以下少年需要家長陪同觀看的電視節目,因為上面會出現她最喜歡的一個外國人。
結果卻絕對出乎意料。
雖然我對陳在關於美國曆史的發言表示遺憾——
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顯然並不太瞭解我們的過去,也並不明白在尼克松這位共和黨總統之後,我們就已經出臺了各項保護印第安人權益的政策,他對於印第安保留地是“後備箱”的描述並不準確,也不公平。
但是,當我們的總統還在為tpp協定四處搖旗吶喊,把大量外交籌碼都押在上面的時候,一個來自中國的年輕演員,卻在美國最傳統的電視舞臺上,給出了針對 tpp協定最一針見血的評價——
那就是一個充滿自大、狂妄的計劃,也一定將醞釀 21世紀以來,美利堅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最大失敗。
把 tpp描述為自由貿易的框架,實則不過是一次倉促的地緣政治賭博,註定會在現實中碰壁。可笑的是,我們的政府居然要靠一箇中國演員,來提醒我們這個事實。
這不僅僅是對 tpp的批判,更是對奧巴瑪政府外交路線的一記響亮的耳光……”
喬安娜·雷諾花了差不多十分鐘,才把這一篇佔據了整個版面的文章看完。
對於一個專業的競選經理來說,這篇文章其實完全就是喬治·威爾擅長的共和黨的那一套老調常談。
總之,就是把生活中國際上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華盛頓的當屆政府。
只是在開篇的時候,他順手加上了那個年輕中國演員的名字,試圖借用這股輿論熱度來吸引眼球罷了。
但,
現在離11月6日還有不到兩個月,雙方交鋒可以說在各個層面上都日趨白熱化,對手的任何一點點異動,都不得不讓喬安娜·雷諾打起精神。
正如那一句選舉經理之間廣為流傳的話,當一個候選人做了100件事,其中註定只有50件會起作用,但問題在於,誰都不知道是哪50件。
那這件事會不會是呢?
喬安娜·雷諾暫停了閱讀,陷入了沉思。
不過馬上,桌上的電話“叮鈴鈴”的響了起來。
她看了一眼來電顯示屏,立刻接起來,“早上好,總統先生……我知道……是的,我正在看今天的報紙……好,我明白了。再見,總統先生。”
電話掛了,喬安娜站了起來,走到她所在的這間辦公室的門前,拉開。
只見門外一個棕色頭髮的年輕實習生,抱著一摞摞資料在過道里剛好從她面前跑過。
在大廳裡,叮鈴鈴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吵得不可開交。
角落裡的傳真機和印表機正不停吐出紙片,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人們,正坐在一個個電話機旁邊,一邊看著手裡的a4紙,一邊說道:“早上好,我來自奧巴瑪競選團隊……”
側對面會議室的門開著,裡面有三四個人正吵得不可開交,依稀可見投影牆上那一個個上下錯落的曲線,一個禿頭胖男人,正用鐳射筆指著一條下滑的紅線正在大聲抱怨,“如果我們再投入多一點點錢,現在威斯康辛就……”
在正面對著她的牆壁上,釘著一塊巨大的時間表。
上面畫著密密麻麻的格子,從今天到 11月 6日的每天都用紅藍黑三色標註,幾乎沒有一處空白。
這,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戰爭。
而這,或許也正是一場戰爭。
喬安娜大聲道:“約瑟夫,你過來一下!”
一箇中年白人走了過來,“喬安娜,什麼事?”
“你去查一下……然後把他的資料拿過來。”
白人沒有多說一個字,點點頭,轉身就走。
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喬安娜坐在辦公室裡,手裡已經拿著幾張像是簡歷一樣的a4紙,她看著看著,突然眼睛慢慢亮了起來。
……
……
“歡迎來到矽谷,歡迎來到奈飛。”
陳諾剛從車上下來,就看到裡德·哈斯廷斯滿臉笑容的朝他迎了上來,而羅芮·艾斯納穿著一身小西裝,排在人群的後面,一頭金髮在人群陽光下閃爍著耀目的光芒。
和他的目光在空中對視上,女人嘴角上挑,露出一絲燦爛的笑意。
羅芮·艾斯納的年齡是個謎,不過極度自律的生活和不惜成本的保養,看上去依舊跟5年前沒有什麼兩樣,充滿著讓他欣賞的味道。
回到裡德身上,這個馬臉男人笑得滿臉褶子,一個擁抱就把他抱得緊緊的。
陳諾拍拍他背,“嗨裡德,好久不見。”
裡德·哈斯廷斯鬆開他,說道:“這是你第一次來到公司,讓我為你介紹一下……”
好嘛,這一介紹就足足介紹了差不多快5分鐘。
裡德·哈斯廷斯幾乎是把半個董事會加在公司的所有高層都拉到了門口來給他接風洗塵,羅芮·艾斯納這麼一個堂堂副總裁都只能排在末尾,但介紹到最後,陳諾也沒有見到那位泰德薩蘭多斯的人影。
“怎麼回事?”
陳諾找了個開會前的空隙,小聲的問道。
羅芮捂嘴,小聲道:“裡德知道你不喜歡他,所以沒有叫他來。不過,這本來也不關他的事,這是我的專案。”
陳諾恍然,笑著點了點頭。
然後會議開始了。
這天的會議,本來在陳諾看來,僅僅只是走個過場。
畢竟,今晚零點,《老鷹捉小雞》就會在奈飛的流媒體頻道全面上線。按理說,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妥當,他這個執行製片人嘛,只需要露個面,坐一坐,做個樣子罷了。
可沒想到,他坐在那兒聽了一會兒後,心裡卻越來越覺得不對勁。
終於,他忍不住開口:“不好意思,我打斷一下。”
陳諾就坐在裡德·哈斯廷斯右手邊的第一個位置,他一開口,正在發言的市場發行主管立刻閉上嘴,目光立刻看了過來,笑著說道:“有什麼問題嗎?陳先生。”
陳諾點點頭道:“有一個小問題。我聽上去,我們這次的播出方式,是準備每週二上線兩集?你確定是這樣嗎?”
對方一臉疑惑的說道:“是的,沒錯,有什麼問題嗎?”
裡德·哈斯廷斯也轉臉過來,問道:“陳,有什麼問題嗎?”
當然有問題!
陳諾雖然並不知道,在他的上一世,奈飛的流媒體負責人正是今天沒有參會,被羅芮·艾斯納踢出局,一點功勞都不想被他沾的泰德·薩蘭多斯。
也正是這位在這輩子已經靠邊站的精靈王子,在他的上一世創造性的在《紙牌屋》上使用了“一次性全集上線”發行模式,並以此造就了紙牌屋的輝煌,也可以說是奠定了奈飛媒體帝國的根基。
但是他沒吃過豬肉見過豬跑啊。
奈飛一個星期只放兩集出來?你以為你是優酷啊?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優酷土豆,都是一週兩集的模式,可正是奈飛的橫空出世,改變了這一噁心人的播放方式,但現在?
陳諾雖然不懂營銷,但也知道,要是奈飛也這麼噁心人,那可就完了,他可真是對不起後世那些千萬劇迷們了。
“我覺得不好。”陳諾搖頭道:“太慢了。”
他這話一說,不僅那個市場發行主管一頭霧水,包括裡德·哈斯廷斯在內的一眾高管們也是一臉懵。
陳諾也沒有賣關子的意思,直接說道:“一次性全部上線吧。”
發行主管吃了一驚,道:“陳先生,但是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很可能會損失一部分收益。”
“我明白,你剛才都說了嘛,我們這部劇是9集,如果一個星期放兩集,正好一個月放8集,而最後一集的大結局是在下個月,到時候又可以收一個月會員費。”
說完,陳諾又道:“但是我想,既然人家交了錢,做了我們的會員,那我們不妨就對自己的會員好一點。不要那麼斤斤計較,我們要做一個有人情味的企業,不要什麼都為了追求利潤,這樣子才能做久做長,才能做成百年企業。”
他這話一說,滿會議室的矽谷精英們的臉色,那可真是精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