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諾沒有理會老闆的話,他這時候酒勁有些上湧,一下子就想起了暮光之城。這部為他賺了最多錢的電影,裡面的女主角也是叫這個名字。
這,或許還真是緣分吶。
……
……
2012年8月30日。
隨著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執導的電影《大師》作為開幕電影正式亮相,威尼斯電影節也隨之正式拉開了帷幕。
而對電影《大師》的評價,也紛紛出爐。
《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娛樂週刊》、《好萊塢報道者》、《滾石》、《影音俱樂部》、《基督科學箴言報》、法國的《電影手冊》、英國的《衛報》以及義大利的《電影評論》等多家權威媒體,紛紛在第一時間給出讓人瞠目結舌的高度評價。
“電影藝術的復興之作,電影愛好者的終極涅槃。”
“近年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對影像、節奏與情感掌控得爐火純青,兩位主演的表現堪稱無懈可擊。”
“導演以近乎挑釁的模糊敘事,將觀眾包裹在精神壓迫與理性抗爭之間,不斷拉扯。”
“影片冷靜剖析了美國社會中的信仰體系、父子關係與師徒依附,並將其融合成一部冷酷而炙熱的心理鉅作。”
“令人窒息的視覺美感,對傳統敘事結構的徹底顛覆,是對觀眾認知極限的挑戰。”
“對個體崇拜、人性弱點、精神空虛的深刻揭示,讓人不寒而慄。”
其中,作為歐洲三大影展場刊的《銀幕》,不僅把《大師》的海報作為次日的封面,還在內文中寫道:“這是一部足以讓諾陳的大滿貫之夢就此止步的佳作,雖然我們還沒有看到他的新作,但是一個普利茲克家族的三代業餘導演,他能夠拍出佳作的可能性,遠小於其他可能。是的,我是想說,一部講述中國移民的美國故事,很難讓人提起興致。除了陳的名字之外,你還能找到你想觀賞它的理由嗎?”
對於韋恩斯坦影業來說,看上去這一切都很完美。
可就在這一天,大西洋彼岸的la的早上,總裁辦公室附近卻陷入了一片低氣壓。來往的員工都能聽到,從那扇厚厚的隔音玻璃後,傳出一連串暴怒狂躁的咆哮:
“%#¥!##@!#!#%@!!!”
沒人知道他在罵誰,也沒人敢問。哈維·韋恩斯坦對著空氣中並不存在的某個“目標”,足足咆哮了十多分鐘,直到氣喘吁吁、聲嘶力竭,才終於停了下來,但臉上的憤怒卻依舊未消。
坐在他對面的鮑勃·韋恩斯坦一邊用手巾擦著額頭的汗,一邊無奈地嘆了口氣:“哈維……你該吃藥了。”
“閉嘴吧,鮑勃!”哈維怒聲打斷,“我現在沒心情跟你開玩笑!”
他猛地一拍桌子,眼睛裡佈滿了血絲,指著面前的電腦說道:“看看這個!這麼好的一部電影,這麼多耀眼的評價,在我們過去的作品裡都難得一見!”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他是絕對的天才!瓦昆·菲尼克斯,離開影壇幾年後復出,結果演技不退反進了!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更不用說,他的奧斯卡影帝名副其實,還有艾米·亞當斯,勞拉·德恩……每個影評人都對她們在電影裡的表現大加讚賞。”
“我剛看了威尼斯影展官方釋出的媒體評分統計,在首輪參與評分的25家國際媒體中,有23家給了我們四星以上的高分評價!”
“這麼一部十年難遇的佳作,我們把它送到了威尼斯,希望它在那裡成為主角,成為焦點!事實上,我們也做到了。”
說到這裡,他一拳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齒道:“可現在呢?除了這些雜誌,誰在討論它?啊?!現在他媽的網上那些人都在討論什麼?告訴我,鮑勃,是什麼?”
“是…………”鮑勃·韋恩斯坦往哈維辦公桌的電腦上看了一眼。
他當然知道那裡顯示的是什麼。
事實上,在過來之前,他也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摔了咖啡杯。
為了這些媒體評價,他們動用了很多老關係、再加上影片本身的質量確實過硬,才堆出了這般密集而漂亮的高分好評。花了這麼大的力氣,目的當然不會單純。
一方面,是他們慣用的操盤手法——先透過媒體口碑影響評委風向。
另一方面,則是為市場宣傳鋪路,用權威媒體的背書,吸引大眾視線,為後續的全球版權出售、院線談判爭取最好的價格。
而第三層,也是最棘手的一層——普利茲克家族的某些人,聯絡上了他們。面對那群真正玩資本遊戲的狠角色,他們可是親口拍著胸脯打了包票。
誰能想到,最後卻是被這麼一樁兒戲一般的插曲,把所有的注意力硬生生從他們的電影身上剝離。
更過分的是,那些釋出《大師》好評的各大媒體賬號,也紛紛下場,對那個中國人的話題事件連發好幾條推文,三條起步,多的五六條,跟著造熱度、蹭流量——
讓人咬牙切齒。
哈維生氣,當然有理由。可他鮑勃不也一樣窩火?
鮑勃咬牙道,“哈維,我敢打賭,他就是故意的。他就想看到你我為此發火、抓狂。他想激怒你,他就想你不冷靜。只要你失控了,他就贏了。”
哈維·韋恩斯坦重重喘了兩口氣,臉色猙獰,聲音低沉地問:“你真這麼覺得?”
“是的,哈維,我確信他在玩一場心理戰。”鮑勃盯著他,“我們現在得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他願意做出這麼一個舉動,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對自己那部電影沒有信心。”
哈維不說話,眼裡閃過一絲冷光。
“你想想看,這完全不像他的風格。”鮑勃繼續道,“這說明他心裡沒底。他知道這部片子很有可能不是我們的對手,所以才要靠這種方式博關注,引開媒體的注意力,打亂我們針腳。”
說完之後,鮑勃看著自己的兄長終於冷靜了下來。
哈維沉默了兩秒,隨即緩緩點了點頭,聲音低低地說:“鮑勃,你說得有道理……很可能就是這樣。”
“對,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生氣,哈維。”鮑勃起身,俯身看著哈維·韋恩斯坦,眼鏡後的眼睛閃爍著兇惡的光芒,“是反擊!”
……
10多分鐘之後,鮑勃·韋恩斯坦從哈維的辦公室裡走了出來,回到了隔壁自己的辦公室中。
當他坐回桌後的老闆椅上,點了一根雪茄。
而後在煙霧繚繞中,他若有所思的按著額頭,思考著。
如果《dorp》真的成為那個人演出生涯中的滑鐵盧,那麼,就如同剛才所商量的那樣,相信只要他們用關係拿到一兩篇有傾向性的報道,稍稍一帶動,那麼一定有很多媒體願意跟風炒作一番,哪怕有一分的不足,也能擴大成十分的失敗。
但如果不是呢?又該怎麼辦?
鮑勃把目光重新放在了電腦螢幕上。
重新整理了一下,只見bbc新聞再度針對那件事,出了一個專題報道。
而這次,這些歐洲媒體顯然比他們的美國同行更加佔了地利和人脈的優勢,這次的報道中不僅有賬單,還有來自當事人的口述採訪。
看著看著,鮑勃的心倒是漸漸地安定了下來。
據他對那個中國人的瞭解,他不是喜歡出這種風頭的人,會這麼做,一定有其原因……他的分析應該沒有錯!
……
……
“……我是一個單親媽媽,我真的沒有想到。其實在我給他服務的全程過程中,陳都沒有跟我多說什麼話,我也只是做我應該做的,服務好每個客人,我只是盡了我自己的一分職責……”
“……當然,我看過他的電影,我很喜歡他。事實上,我能夠服務他這一桌,我非常的高興。但是我們餐廳的規定,是不允許在客人面前表現得過分熱忱。所以,我從頭到尾只跟他說過那麼一句話……”
“……不是,跟他同行的不是隻有莫妮卡·貝魯奇,還有很多人,這不是約會,我看了一些媒體報道,上面說的都不是真的,這在我看來,就是兩個老朋友之間的普通聚會,非常正常。”
“……是的,我的生活很艱難。我不想多說我的私事,但是對於我來說,這筆小費絕對是一筆大錢,交完稅之後,它也能夠幫助我很多很多。我能夠搬進一個好的公寓,能夠給我的孩子購買很多玩具,我還能用這筆錢去米蘭上大學,學我喜歡的服裝設計……”
“……不,陳並沒有多說什麼,他只是簽了一筆小費單,然後就走了。當我老闆告訴我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真的,我甚至都沒有來得及跟他說一聲謝謝。我想在這裡,跟他說真心地感謝你,陳,你用你的善舉改變了我的人生。我不知道我以後還有沒有機會為你服務,但我會把這件事一輩子銘記於心。謝謝你50萬歐元的小費,grazie mille!”
當陳諾看完這篇報道,抬起頭來,環視一週,見他的舅舅舅媽外公外婆都用複雜莫名的眼神看著他,
他一時無言。
轉過臉,看了一眼站在一邊看著他不停冷笑的他老爹,最後對沉著臉的潘程蓉,誠懇說道:“媽,我要說是我喝醉了,所以多按了兩個零,你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