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神色有些難看,低頭附到顧北的耳邊:“這個赫爾曼是米奇·阿爾博姆的朋友,他對《一日重生》就給出了滿分四顆星的評價,同時也是企鵝出版社的簽約作家。如果你不想要回答的話,我可以讓人把他請出去。”
“不需要。”
顧北搖了搖頭。
二十歲的年紀,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
年輕讀者會認為他更加容易親近,同時自然也會有人覺得他這個年紀懂什麼啊!
顧北做事情習慣走一步看三步,早就料到會有這種批評的聲音出現,也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
“如果你不想要回應的話,我也可以現在自己走出去。”記者以退為進地說道。
“我的編輯是這麼建議我的,但我想來回應一下。當然,絕對不是因為我想要休息一下。”
人群中發出了一些輕微的笑聲。
喬爾見到這一幕,默默地掏出早就準備好,用來錄製花絮的dv機(數碼攝像機)。
“雖然《星運裡的錯》是一本虛構小說,但我曾經在兒童醫院做過義工。
在這本書裡的角色,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大部分都是有他們的原型在的。
然而距離我做義工僅僅過去一年時間,其中大部分的原型現在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人群中出現了一些驚呼聲。
虛構作品和非虛構作品是有很大差別的,哪怕是紐約時報圖書暢銷榜單,都會將兩者涇渭分明地分開。
同時對於讀者來說,一個改編自現實的故事,往往能夠帶來更加強烈的代入感。
顧北迴想著曾經的記憶。
在他畢業之後,曾經也回過那家兒童醫院。
這些都是他的真實經歷,也有一部分被寫入這個版本的書中。
“我接觸那些癌症青少年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他們是真實存在。
而不是那些和電影明星們合照,被完成心願,用來展現電影明星們愛心的概念。
我希望你們也能夠,跟我一樣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另外,我感覺到這篇文章對於青少年的態度,是居高臨下的。
說實話,我已經厭倦人們總是在告訴青少年,你們還不夠聰明,你們還不夠深思熟慮,你們還不能夠批判性地閱讀。
我們和你們一樣生活在現實中,當疾病、抑鬱、死亡這些問題降臨的時候,它可不會考慮我們的年紀!”
顧北的最後幾段話,完全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展開了反擊。
正好,顧北二十歲的年紀也能夠算是青少年,而現場來參加籤售會的,佔比最大的也是青少年。
話音剛落,掌聲雷動!“f*ck off!(滾出去)”
“我們可以讀我們想讀的一切!”
“*************!”
真是一群儒雅隨和的讀者們啊!記者年紀看起來也不大,這種被上百人圍著罵的場景,也是被嚇得臉色蒼白。
他抓住桌子上的書籍,就想要離開。
“說吧,需要我為你寫些什麼嗎?”
顧北一把按住,提起筆,笑著問道。
很顯然,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來,他其實什麼寄語都不想要!但我就想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