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2001:叫我導演!

第29章 長片計劃

餘丹除了是北師大青年教師外,她還是央視《東方時空》、《今日說法》,光線《華夏娛樂報道》等等電視節目的策劃人員。

看見她,沈良不自覺的想起了《論語》。

因為這一位未來是知名“國學大師”,成名於《百家講壇》。

吾日三省吾身!

做人千萬不能太飄,太浪。

幸好他叫沈良,不叫沈浪,良字不帶三點水,想浪,那也浪不起來。

“沈良導演,很高興今天能在第8屆燕京大學生電影節的青年電影人對話活動見到你。

短片《刷車》在今年的大學生電影節中,關注度非常高,很多年輕學生都很喜歡你的作品,能談談你的創作初衷嗎?”

此時的餘丹還沒有日後的‘風采’,前面的問題都非常常規,沈良又把試映現場的話重複了一遍。

不過,接下來的幾個問題,強度日漸提升。

餘:“《刷車》是第一部入圍戛納短片金棕櫚的作品,這既是榮耀,我想也是壓力,日後如果執導長片的話,你會有負擔嗎?”

沈:“負擔?完全沒有!”

餘:“看起來你很自信?”

沈良呵呵一笑,看向臺下的大學生們。

“是的,我很自信,因為我還年輕,20歲的試錯成本要比40歲低90%,年輕就是資本,同學們,你們說是不是?”

“哈哈!”

“對,我們正年輕!”

“世界是我們的!”

“說得好!”

“……”

大學生正是朝氣蓬勃的年紀,指點江山,激昂文字,都是大學生愛乾的事。

20歲的試錯成本比40歲低90%,這話太對他們胃口了!

“確實如此。”

餘丹笑著道:“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年輕人應該有朝氣,敢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們,就應該勇敢嘗試,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說著,她話鋒一轉。

“電影同樣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刷車》這部短片,你想表達的是什麼?”

“怎麼說呢。”

沈良故意沉吟了一會,隨後開始上價值。

這年頭的大學生、媒體、學院派,都吃這一套。

“現在很多人的價值觀裡都有‘成王敗寇’的判斷標準,社會整體缺乏對小人物的關注。

以前的史書也是如此,平民出現在史書中,往往是某某地,某某災,死傷無數。

除了成王敗寇,還有諸如‘成功者說得就是一定對的’、‘成功人士一定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等等之類的普遍認同。

但,在我看來,不論一個人成功與否,他都是特殊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

聽到這回答,臺下的張園、張揚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同道中人啊!臺上的餘丹也是毫不意外。

“所以,你更認同第六代導演的觀點?”

沈:“我覺得人為地把導演劃分出代際是一件很沒有必要的事,而且也不合理。”

餘:“不合理?”

沈:“對,正如我之前所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即便按照你說的第六代導演,他們每個人的創作理念也是不同的。”

餘:“所以,你不認同第六代導演的觀念?”

對於這種逼問式的採訪,沈良有著非常豐富的處理方式,只見他呵呵一笑。

“看來,我應該再添上一句話?”

“什麼話?”

“除了‘成王敗寇’,很多人的價值觀裡還有‘非黑即白’。”

言罷,沈良笑眯眯地看向餘丹。

那笑容,那眼神,不言自喻。

現場主持經驗不夠豐富的餘丹,當場尬住了。

“喔!喔!”

“咯!咯!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