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張輝軍又不傻,都活了那麼大歲數,他能一點都沒準備?
他私下已經問過好幾位領導,大部分都是支援態度,即使不支援,也是不反對。
不反對就是支援!
因此。
他上任之後準備大幹一場!
百花獎方面,張輝軍綜合多方意見,準備把它變革成一個公開透明,沒有太多暗箱操作的獎。
改變的同時,獎項要有所增加。
七個獎,太少,太少。
得增加幾個獎,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音樂等等,都加上!
改革後,一共有15-18個獎項。
其次。
百花獎不再拒絕‘雙黃蛋’。
網友吐槽雙黃蛋,是吐槽它本身嗎?
不是!
吐槽的是不公開,不透明。
話又說回來,雙黃蛋又怎麼了?
從04年之後百花、金雞是隔年舉辦,兩年辦一次,一個獎發兩個,一年發一個,有什麼問題嗎?
只要客觀、公平,也不用絕對客觀公平,只要相對一點,那都沒問題!
再次。
評審團改成專業+大眾評審,由101位專業評委+400位大眾評審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評審團。
501位評委不是固定名單,專業評委從各大高校、導演、編劇、演員、燈光師、美術師等從業人員中挑選。
400位大眾評審,既有影評人,也有高校學生、白領、教師等等職業人員。
所有名單都會提前公佈。
要的就是公開、公正、透明。
至於金雞獎那邊,張輝軍暫時不準備動太多,還是偏向專業一點,頂多是獎項變多一點。
大部分人不重視金雞、百花是什麼原因?
還不是豬肉太少!
兩年一辦,每次還就那麼幾個人,又比較偏好主旋律,商業電影幾乎沒有什麼拿獎的機會。
而號召力強、知名度高的演員,大多都活躍在商業電影圈。
是以。
每次辦頒獎典禮,星光都會黯淡一回。
很多劇組不是說每次來都要有獎,至少要給點機會把?
一點機會都不給,誰給你面子?
如果百花獎的改革能收到成效,下一步就是金雞獎,怎麼也得辦出一個有影響力的華語電影獎項。
風頭不能老讓金像獎、金馬獎給搶了。
對於老張的設想,沈良是全力支援,因為這其中有一部分意見是他提的。
國內的各種獎項太艹蛋了。
變變也好。
如果不是那份檔案限制,沈良都想建議把兩年一辦改成一年一辦。
兩年一辦,間隔太久。
很多入圍的電影都是一些上映一年多的老電影,熱度都過去了,這就不符合現代商業規則。
電影都下映了,版權該賣的也賣了,劇組也懶得宣傳,觀眾也沒空關注,它能有什麼影響力?
又閒聊了一會,沈良閉目休息了一會,倒倒時差,順便養精蓄銳。
接下來還有一場惡戰等著他。
小黃+小胖的雙組合。
又是小胖出的力,她在挑逗小黃這方面,有著特別的天賦。
一覺睡醒,沈良已經到了濱城凱賓斯基酒店。
這家酒店不是官方指定的合作酒店。
廢話!
在那裡私會,不是沒事找事嗎?
那邊有多少記者盯著?
又有多少熟人?
萬一出門碰到人,多尷尬?
還是凱賓斯基好啊,離會場距離足夠遠,又不是用自己的身份證開房,只要小心一點,低調一點。
不擔心被曝光。
是的。
沈良跟幾個女人都提過,私會時開房千萬別用自己的身份證,萬一日後被開盒,瓜不知道有多大。
用別的名字開房,即便未來發生什麼資料洩露,也不擔心個人資訊曝光。
目送沈良走進凱賓斯基酒店,陶坤開車去了另外一家酒店。
他不知道沈良為什麼選擇住在這裡。
但。
他知道一件事,不該問的,別問。
老闆娘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費那個心幹嘛?
沒有誰是傻子。
陶坤早就猜到程好知道些什麼,不過,他從來沒跟其他人提過,連他自己的媳婦都不說。
這種事最好是爛在肚子裡。
他能有今天的財富和地位,他知道是靠誰,如果有人敢曝光,他是真的敢拼。
不為別的,只為自己。
老闆這顆大樹,他不能倒啊!
是夜。
在小黃不情不願的目光中,沈良大殺四方,但也沒能殺太久,他抵達酒店時已經是凌晨四點多。
組隊三排了兩個小時,黎明覆蘇之前,他們三個,先後離開凱賓斯基。
小黃和小胖離開時換上了一套運動服裝,待會她們會在入住酒店旁邊跑個步。
假裝跑一會再回酒店。
而沈良,他是臨近上午九點才抵達指定酒店。
“張院,早。”
來到酒店餐廳,沈良沒跟另一邊的小胖、小黃打招呼,而是先來了老張那邊。
“剛到?”
老張笑著道:“累壞了吧。”
“還行。”
沈良端著早餐坐了下來。
“就是坐了七八個小時的車有點累人。”
他抵達燕京的時間不太趕巧,那會沒有飛到濱城的航班,火車的話,速度也快不了多少。
與其坐火車,不如自駕,自駕路上還能睡一覺。
“還是年輕好。”
老張呵呵一笑:“要是換我,坐上那麼久的車,腰都直不起來。”
“別說您,我這腰都有點酸。”
沈良笑著摸了一下腰子,他的腰現在是有點疲勞,一是坐車,二是到酒店還要降妖。
一刻不得停,能不酸嘛?
另一邊。
小黃看到沈良扶腰的動作,不由暗自啐了一口。
壞蛋!
大壞蛋!
活該!
腰痠了吧,誰讓那麼作弄人。
而小胖卻在想另外一個問題,扶腰的動作代表什麼?
酸了?
不會吧?
良哥那麼生猛,哪又半點……
不對啊。
導演經常坐著,可能是腰間盤,或者腰肌勞損,回頭是不是要學一學按摩的手法?
偶爾幫良哥按按腰?
回頭找個老師學學,就用體驗生活當藉口。
就這麼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