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你就是這麼玩音樂的?!

第107章 會武術的印鈔機。

“會!哈哈!他說什麼?小雷吉亞的脾氣好?啊哈哈哈哈!”“善變的女人,這個夏國男人被騙了!”

“你懂什麼?這叫在心愛的男人面前,再兇殘的女王也會如小女人一般。”

“哈哈哈哈!”

看著朋友們哈哈大笑。

茲洛浦氣憤的喝口酒。

“我警告你們,我女兒現在可賺了不少錢,再笑,我就去買輛坦克把你們家給壓平。”

“哈哈哈!急了!”

朋友們頓時笑的更大聲。

也更加好奇起茲洛浦家裡的這個“老外女婿”。

“賺錢?小雷吉亞今年不是還在讀大學嗎?”

“哼哼,我女兒一個季度的工資都快達到九百萬盧布了!”

“會?!這麼多?!”

感受著眾人的震驚。

茲洛浦更加得意。

揚頭微笑,輕晃酒杯。

伏特加彷彿都更加美味幾分。

“這算啥?我這個女婿才厲害呢。”

在眾人震驚的表情中,茲洛浦說出了更令人震驚的數字。

“我女婿這一個季度的收入都快達到兩億盧布了!”

“會!!”

億為單位的數字頓時嚇壞了朋友們。

面面相覷,眼中盡是震驚。

“這簡直是找了個搶銀行的男朋友!”

“搶銀行怎麼可能來錢這麼快?這是印鈔機!”

倉庫頓時變得嘈雜了許多。

再次看向電視裡,正在和主持人德米娜交談的李燦。

總感覺彷彿看到了一座小山的盧布在說話。

還是個會武術的。

電視機中,採訪正繼續的進行著。

從俄派藝術,又聊到夏國藝術。

“我覺得,俄派藝術的核心其實對夏國藝術的發展很有借鑑意義。”

李燦一本正經的說著官話。

看似官方。

實則內心全是吐槽。

但後半句話沒法在國外電視臺說。

【放在承平日久的今日,更需要俄派藝術的核心去對國內那些破b苦難文學進行矯正】

說了真會爆炸。

但這是事實。

俄派藝術,有狂熱而英勇的精神,同時,也蘊含著悲觀與苦痛憂傷。

可是,看似苦難,但其底色,實則是生存的堅韌。

如夏國一般,數千年曆史中,有輝煌,有落魄,但更多的,是底層生存的苦。

與其說苦難。

不如說是悲壯。

只不過,相比夏國燕趙之地裡,更偏向“壯烈”的精神。

毛子的悲壯體現在一種冷漠的“悲”與獨屬於雪國的“涼”。

但同為戰鬥民族。

苦難孕育出的共同核心,均是堅韌。

是向著美好生活戰鬥不休的堅毅。

反觀當前夏國文娛產業中,是怎麼描述的?沒苦硬吃。

在那些月薪八萬的編劇眼中,吃泡麵便是最大委屈,可以用來煽情。

以前煽情只是狗血,多少得真司個馬,現在馬沒了,血也沒了,只剩個狗。

“我認為,任何藝術都是向上的,俄派藝術在深沉與悲傷下,那種向上的力量,非常令人沉醉。”

在心裡噴了八百個來回,但李燦笑呵呵的回覆著。

時刻注意著發言的影響。

“李燦先生的回答真的很棒。”

德米娜毫不吝嗇的誇讚著。

“採訪也快接近尾聲了,那李燦先生,有沒有什麼想要對觀眾們說的呢?”

“.既然是做音樂的,那就用音樂來傳遞內心吧。”

李燦輕笑,看向溫妮。

“這首歌曲的取材,我相信電視機前觀眾們是絕對不會陌生的,源自於文學名著《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溫妮點點頭。

抱起吉他,坐在李燦的身邊。

指尖劃過琴橋。

吉他的分解和絃響起,輕輕掃過,便聽溫妮輕輕唱了起來,聲音柔和,卻暗含力量。

“迎向黎明,朝露輕撫傷口”

音樂並不如何悲傷。

而如淡淡的嘆息。

更像是在緬懷,是在回憶。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湖面大霧瀰漫。

如繃帶繚繞.它滲出了鮮紅霞光。”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太陽透過蘋果樹照在傷口.如蜂刺般灼熱。”

溫妮的吉他輪奏出旋律。

隨著節奏輕輕搖晃著。

情緒上,沒有多麼激烈,更沒有煽情。

似乎是想說,故事本身就已經足夠感人。

“要充滿愛意,懷揣信念和對生命的嚮往,

矢志不渝,別辜負她的盼望。”

“一顆熱烈的心,怎會在霧中模糊方向,為它尋找曙光”

淡淡傷感中,展現的卻是一種具備韌性的壯烈。

但卻更容易打動人心。

待歌曲結束後,久經場面的德米娜也眼眶微紅。

倉庫也早已安靜。

每個人都在沉默的喝酒。

這首歌曲,似乎讓眾人重新懷念起紅色歲月,也回想起那慘烈的戰爭。

茲洛浦點上一根菸,長長吸了一口。

煙霧瀰漫中,彷彿聞到了硝煙的味道,正如淡淡傷感的歌曲裡,隱藏著的力量。

砰砰!

茲洛浦用酒杯輕磕桌面,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敬偉大的衛國戰爭。”

“敬偉大的衛國戰爭!!”

待採訪結束。

已經是夜晚了。

雖然知道,寶貝女兒和女婿明天才會回家。

但回到家中,直到後半夜,茲洛浦仍然沒有睡意。

為了避免吵醒愛人,茲洛浦輕手輕腳的站起身,從抽屜裡翻出一個老盒子。

開啟盒子,其中放著各種各樣的老舊獎章,獎章下方,是一張張老照片。

這是溫妮的祖父,茲洛浦的父親留下的紀念。

從盒子裡拿出一枚變形的彈片,輕輕摩挲,又小心翼翼的放回去。

凝望深邃夜空,忽地輕輕一笑。

ps,彩蛋章正在錄製,錄製後還要上傳稽核,請稍等。

這裡詳細說說。

為什麼同樣是苦難。

俄羅斯藝術就更容易被接受。

其實看一看餘華的《活著》就知道了。

苦難不是要被歌頌的內容,而是去描繪生活狀態與精神的調色劑。

歌頌的永遠是苦難萌發的韌性與希望。

“活著”

所有人都討厭歌頌苦難,俄羅斯這種苦難藝術,正是對苦難的否定與反抗,只是過程中蘊含一些憂傷與韌性。

所以令人著迷。

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就非常符合。

追求永遠是美好向上的,但有一種淡淡的悲傷。

而不是國內的鯊臂苦難頌歌。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