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電影專案組進行一些線上溝通後,音樂便可以進行製作,原本就有的設計,只需要根據剪片後的bgm切片模版來進行配樂即可,只是會在一些衝突的點位上進行磨合,偶爾也會加減一些電影片段,彼此協商中,甚至都不需要線下交流便可製作完畢。
送審,宣發,路演,點映,試映。
按理說,李燦是不需要參加的。
只不過,剛結束舞臺演出,大家都覺得是時候放鬆一波,於是,李燦給樂隊放了個假,便和溫妮一同趕往京城的點映現場。
早上八點,電影現場便擠滿了人。
許許多多的幸運影迷以及媒體人,測評人等等,均已來到現場。
大家正在交流。
“這類題材的電影很看重細節與個人角色的刻畫,更注重角色特色與集體主義之間的協調,一個不慎就是雷點啊。”
“是啊,有點不太放心,聽說是雙線視角,一旦將敵人也刻畫的太.太正面,純粹為了論證戰爭殘酷,那似乎是走了歪路。”
“好像也不是,據我所知,負責配樂的李燦似乎並沒有和電影製片方劇組產生什麼衝突矛盾,燦哥我還是看好的,應該不至於有低階錯誤。”
三五成群的交流中,不免有些擔憂。
一部電影,兩個陣營,自然都需要刻畫。
己方倒是還好。
但對手呢?
刻畫的純粹邪惡,就只能是爽片,從電影的角度講,很容易變成神劇。
但如果刻畫複雜的人性,又會一個不小心將對方進行美化。
是否能夠給腦仁較小的觀眾帶來足夠明確的表達,避免沒必要的節奏,決定了電影的風評以及命運。
如何能在不聖母,不歪樓的情況下,表明戰爭的殘酷,先輩的付出,正義性,以及對和平的願景,一直以來都是國產戰爭題材電影所需要考慮的。
當然,擔憂歸擔憂,到底是騾子是馬,很快就能拉出來遛一遛了。
眾人入座,距離劇組發言僅剩十分鐘。
李燦和溫妮在劇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不起眼的角落裡坐好。
甚至比其他幸運影迷還要影迷,可樂爆米花有那是真往上端,活脫脫一副看戲看的純粹的樣子。
迴歸觀影快樂本身了屬於是。
“烏拉妮,喝口妮妮可樂。”
“你自己沒有嗎。”
“我覺得你的比我的甜。”
“嘻嘻。”
溫妮嘻嘻一笑,遞過可樂。
“我也覺得你比較甜。”
“你也沒喝我的啊?”
“我說的是你比較甜。”
“嘶,小烏拉你挺油膩啊。”
“跟你學的。”
小兩口窸窸窣窣的打鬧並沒有影響周圍的人。
耳邊低語主打的就是一個高素質,畢竟是學音樂的,對音響動態極為敏感。
雖然是坐著,體現不出獨特的身高。
聲音也幾乎不會被第三個人聽到。
但後排的觀眾還是不免多看幾眼李燦。
畢竟兩人實在是太吸睛了。
一位大金髮老外,一位不太看的清臉都覺得好看的帥哥。
只是沒有太多人注意到。
沒人能想到作為電影配樂的李燦如此路邊一條。
除了身邊的幾位近距離觀影影迷。
在看到李燦和溫妮後馬上就想尖叫出聲,但看到李燦的眼神示意以及“噓”的手勢,便也激動的點點頭,沒有誇張叫喊。
迅速掏出手機,來了個合照。
很快,電影便開始放映。
點映版本的電影未必是終極完全版,但基本可以說和完全版不差什麼了。
之前的試映反饋效果很好,沒什麼需要更改的。
待結束本次活動,獲得影評人與影迷的反饋,度過點映這一關後,也基本可以徹底定調,不再更改。
《松骨峰》講述的的是1950年11月30日的一場阻擊戰。
夏國3連百人遭遇敵軍,血戰後只有七人生還,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締造奇蹟,斃傷敵軍五百餘,為大部隊聚殲敵軍贏得了極其寶貴的時間。
狹路相逢勇者勝。
但電影的開頭,卻似乎沒有什麼戰爭的硝煙。
的確正如影評人所想,這是一場對比的群像劇。
電影的開篇,不是如火如荼的戰爭。
而是1948年初,冬天裡的燈塔舊金山。
充滿年代感的舊金山,在那個年代裡,卻已見繁華景象。
清晨的小轎車行駛在高樓大廈中,訴說著歲月靜好。
“湯米,這是今日份的牛奶!”
牛奶工敲響房門,一名燈塔年輕小夥睡眼惺忪的開啟房門,交予貨幣後,摸了摸兜,零散的貨幣裡夾帶著一張酒吧火辣女郎的小卡片,臉上一陣為難。
嘆了口氣,湯米拿著牛奶走到廚房。
順手開啟收音機,泡起了燈塔當年最流行的小餅乾。
收音機裡傳來燈塔味兒極濃的小曲,非常的小布林喬亞。
“舊金山有一百萬人,但大部分人都不認識我”
“九十萬的人朝九晚五,十萬的人通宵達旦。”
這句話似乎刺激了湯米,令其很不爽的按掉收音機。
“瑪尼!瑪尼!嘿!”
又看了一眼小卡片,湯米開啟黑白小電視。
一部戰爭片。
湯米腦海恍惚,想起了社群徵兵廣告,那是充滿了誘惑力的聲音。
“維護世界和平,奉獻你的熱血!”
“獲得榮譽的同時,你還會收穫嶄新的瑪尼,女人們的熱情。”
“年輕人,還等什麼?做一個真正的男人!”
畫面定格。
歌曲音質從失真變的真實,對映著正在行動的湯米。
“這就是舊金山的方式,去夜店狂歡喝個痛快,不願回家,卻不得不早起。”
觀眾們的表情變的十分精彩。
資訊透露的很多,也沒跑題,知道這是鋪墊。
但.
為何感覺像音樂大電影?搞的這麼好聽,還這麼有年代感?
李燦放飛自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