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小米後,我成了友商公敵

第867章 我們被友商黑慘了

幾天後,迴歸正常工作節奏的陳默接到通知:之前那邊答應的“推薦大禮包”得排到 10月份。

倒不是對方食言,實在是小米這次的宣傳物料太適配當下的輿論場。

不過禮包裡的實物部分,比如版號審批加速、產業扶持資金等,已經在逐步落地。

陳默倒也理解。公眾的注意力就像個容量有限的容器,此刻若強行插隊,只會顧此失彼,讓推廣效果大打折扣。

何況“培強計劃”這類政策對大眾的吸引力,本就比不上小米的新品釋出會。

這樣的安排,反倒合理。

“誰讓我年紀小,就發揚下孔融讓梨的精神吧。”他自嘲地笑了笑。

但看著小米當下的輿論走勢,陳默心裡隱隱發沉。

那熱度像野火般四處燎原,評論區清一色的“正能量”,正得有些發邪。

即便是彼岸系親自下場助推,也未必能達到這種效果。

更蹊蹺的是,他清楚官方的推廣週期已近尾聲,作為營銷領域的“扛把子”,他太清楚這種熱度絕非正常現象。

當然陳默絕對承認他這是嫉妒!

陳默在網上.這次是正經網,瀏覽最新發出的一些針對小米的報道。

當他看到其中一些自媒體在讚揚小米和玄戒文章中的照片,“啊(上揚)”的一聲,不禁張大了嘴巴。

文章標題上寫著“你可以不買小米,但是路過專賣店一定要鞠躬”!

內容極盡煽情之能事,把小米、玄戒、國產、愛國等關鍵詞死死捆綁,字裡行間都在進行道德綁架——不買下個月的小米新品,就是叛徒。

配圖更“應景”:一位行人在小米之家門前停下,深深鞠了一躬。

更離譜的是,b站上有人發起“路過小米之家請深深鞠躬”的挑戰,親自示範 90度鞠躬的標準姿勢。

跟風者中,除了鞠躬的,還有敬禮的,甚至有跪地的。

這一幕,陳默覺得似曾相識,只不過上一次的主角是另一家企業。沒想到這次,竟看到了“二合一”的升級版,這對麼?

“原來這些友商不是消失了,是換了包裝和玩法啊。”陳默摸著下巴,而且從打法上來看,他聞著味兒就知道是哪家。

畢竟紅到極致就是黑,看著這些文章下面已經有網友看不下去了,

“小米還沒死,就開始鞠躬了?你們跟小米是有多大仇?”

“閒得蛋疼,有這功夫看看自己工資漲沒漲,別在這帶節奏,看來還是生活好了,吃的太飽了。”

“難道這是什麼新的引流方式麼?”

“少了一個環節啊,家屬答禮哪去了?”

陳默皺著眉頭,看了一會,發現許多話術高度相似,大同小異,尤其是下面這段,

“你可以看不起任何品牌,但當你路過小米之家時,請自覺立正敬禮,這是對民族品牌最大的尊重!

是每個華夏兒女都需要具備的愛國情懷!”

給他氣樂了,合著自己要是去逛個街,看到本土品牌都來上這麼一出,那街可以不用逛了,能鞠一路.

更荒誕的事接踵而至:某企業給員工發蘋果手機當獎品,被網友大規模謾罵,老闆被迫公開道歉:

“對不起,我當時沒想那麼多,就是看員工的老手機是蘋果手機,想他們用著習慣了,就買了蘋果。現在認識到錯誤,我立馬退貨換成了小米,支援國產,支援民族企業。

真誠道歉,對不起”

即便如此,評論區依舊不依不饒:

“你買蘋果,是踏馬華夏人麼?”

“幾臺蘋果手機,斷送了營業額,作的一手好死!”

“此店不倒,天理難容!”

陳默皺起眉頭。

這些友商顯然是被過往的輿論戰打怕了,學精了——“棒殺”行不通,就玩起了“捧殺”。

這些友商竟然進化到如此程度,確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相對於直接批判、抹黑,目標明確的‘棒殺’來說,被攻擊者容易察覺並能進行快速反擊。

而‘捧殺’行的是,表面讚美、吹捧,甚至以“造神”方式抬高對方。

這樣做的好處有三:

一、隱蔽性強,難以防禦。被捧者初期往往欣然接受,等發現陷阱時已深陷泥潭,且無需親自下場,只需引導輿論過度美化,自然會有對手和公眾人物忍不住出手;

二、利用人性弱點,誘導自我膨脹。讓目標逐漸失去理性判斷,產生“自我認知偏差”,進而做出錯誤決策;

三、製造不切實際的期待,引發反噬。透過拔高公眾預期,讓目標被迫承擔遠超能力的責任,一旦無法滿足,便遭輿論反撲。

這兩者就像大力金剛掌和化骨綿掌的區別。

前者勢大力沉,一招一式硬刀硬馬,不是乾死對方就是被對方乾死。

而後者則溫水煮青蛙,長期扭曲公眾認知,即使目標醒悟,也難以扭轉已被抬高的預期。

棒殺如明槍,易躲但殺傷直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