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收穫》雜誌的主程式設計永新,對,就是跟餘華一起上節目讀書的那位,他在見證了餘華、蘇童、格非、王朔、馬原、北村、孫甘露等作家的成長與變化之後,回憶80年代文學的發生與發展的時候,說過一句話:
“這些其實都和《收穫》的傳統有關,和巴老定下的基調有關。編輯是做什麼的?用巴老最樸素的話說,就是出人出作品,那麼你就需要一種包容和開闊的胸襟去面對新的事物。
所以1980年代的時候,不是說我們去挖掘了一批所謂的先鋒作家,而是時代走到了這個時候,追求各種寫法的年輕人都湧現了。”
而在80年左右,其實文學的創作還非常僵化,始終擺脫不了大風天的寒氣和束縛,以至於在不短的時間內,文學創作的背景都被固定在那十幾年裡。
總的來說,就是老作家們不敢寫,新作家們還沒起來。
包括後世認為的“筆桿子硬過槍桿子”,在這幾年內也不存在,甚至絕大部分作家連想都不敢想。
主要怕惹禍上身。
這也是傷痕得以流行的原因之一。
模式簡單,容易出成績,還不會惹是生非,自然引得無數人模仿。
陳凡正是卡在這個時間點,寫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才能在文壇獨領風騷、風頭無兩。
直到一批年輕人橫空出世,才在幾年後打破這種文學僵局,開創了“新時期文學”的新局面。
在這批年輕人湧現出來之後,才有了8、90年代的“文學盛世”。
現在巴老當然不知道未來幾年會出現一股“新時期文學”的潮流,但目前面臨的情況,他是非常清楚的。
包括他自己在內,很多老作家已經不再動筆去寫新東西,一方面是寫不動了,另一方面,也是心裡有所擔心。
搞創作的人都知道,前怕狼後怕虎,是搞不出什麼東西來的。
所以,他們心裡都清楚,解放思想、繁榮文藝,最終還是要靠年輕人。
但怎麼引導年輕人去解放思想、繁榮文藝,卻是一個不小的課題。
按照巴老原來的思路,就是“出人出作品”,盡力去培養新一代青年作家。這個思路當然是對的,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新時期文學”的繁榮。
不過對於“看不見未來”的人來說,再好的思路,都只是一個模糊的想法。
此時陳凡的一番話,直接給他提供了最清晰的方案。
那就是“本體復歸”,和“異向分流”。
巴老點燃一支菸,眼裡滿是思索,邊想邊說道,“你的這個提議非常好,也非常及時。文代會雖然提出要解放思想、紮根人民、繁榮文藝,但是具體要怎麼去做,基本上都是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文藝受到的束縛太多、太大。
你提出‘本體復歸’,就是讓文藝迴歸文藝本身,回到原點,再重新出發。這時候就需要‘異向分流’。
異向就是方向不同,只有多頭並進,才能實現文藝的多元化,……”
陳凡嘴裡叼著煙,手裡端著茶,看著巴老嘚啵嘚啵,轉眼就是一篇“論文”出來,不禁看傻了眼。
所以這就是優秀學者的治學態度麼?
給他一個靈感,還你幾篇論文?
巴老說了一大通,喝了一大口茶,轉頭看著他,“我會寫一篇關於文藝發展思路的文章,署名會寫我們兩個人的名字。在這方面,你還有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可以補充的?”
陳凡放下茶杯,乾笑了兩聲,“署名就不用寫我了吧,我也就是隨口這麼一說。至於別的想法,暫時沒有。”
他是真不在乎這個署名,他最大的貢獻,也就是那八個字而已。而且剛才巴老談的很多東西,都是他沒想到的,真要署名的話,算起來還是他佔了便宜。
巴老眉頭緊皺,“是你的就是你的,我還能貪你這點便宜不成?之所以是我來整理,而不是讓你自己寫文,是因為以你的資歷還‘壓不住’。
雖然你可以算是青年作家第一人,比不少老傢伙還強了不少,可畢竟進入文壇還沒幾年,有些老傢伙對你的論點不會太重視。
事關整個文壇、甚至整個文藝界的發展大計,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所以由我來署名發表,才會讓所有人都重視起來。”
頓了一下,又說道,“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倒是有空的時候,不妨參加幾場青年作家座談會,你有這個思路,就多啟發一些人,對文壇、對你自己,終究還是有好處的。”
陳凡立刻虛心接受,“好嘞。”
虛心接受,但死性不改,參加什麼論壇就算了。他連江南作協的工作會議都不想參加,哪會給自己找麻煩?!
巴老可不知道他心裡的想法,見他一口答應,當即滿意地點點頭,隨即說道,“你什麼時候來的上海,去了上影廠沒有?”
陳凡,“今天來的,下午在家收拾屋子,剛有空就來找您了。”
巴老笑了笑,“有空來坐坐也好,跟你聊天,總是能聽到一些新東西。”
頓了一下,又說道,“有空的時候,不妨去一趟上影廠那邊。他們已經把《在那鮮花盛開的地方》改編成電影劇本,導演也選好了,……”
說到這裡,他忽然賣了個關子,“知道導演是誰嗎?”
陳凡眨眨眼,笑道,“總不會是謝晉吧。”
謝晉也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職工,他從1953年進入上影廠,在這裡工作了六十多年。
不過他這個職工可不一般,說是上影廠的鎮山之寶也不為過,連廠領導都要尊重他的意見。
謝導雖然沒有和陳凡碰過面,卻有過一次合作。
陳凡第一部被改編的電影《擺渡人》,導演就是謝晉,劇本則是夏老親自改編,他也算是與兩位大佬親密合作過。
能被巴老鄭重其事的,似乎也只有這位傳奇導演?
果不其然,巴老哈哈笑著點了點頭,“就是謝晉。他非常重視這部電影,親自稽核劇本,還想跟你見一面,聊聊這個劇本的拍攝想法。”
陳凡咂咂嘴,說道,“上次拍《擺渡人》的時候,他可沒跟我聊過劇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