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864章 搶票

陳凡嘴角微抽,“得嘞,我收著就我收著。回頭我放京城家裡,要用的時候也方便。”

將房契折起來收好,完了還拍拍胸口,笑道,“您也是天南地北都有房的人了哈。”

他拿著的房契何止這兩張,上海的兩座別墅,京城的寧郡王府,房契都在他手上捏著,周正東的理由和這個一樣,都是天高皇帝遠,辦事不方便,便讓他代管。

算上他自己的房子,擱後世至少也是位“房哥”。

可惜,周正東get不到後世的房梗,他下巴微抬,哼哼兩聲,毫不顧忌前面的司機,直言不諱地說道,“我之前也想過,要不要把修復好的周家老宅和周氏祠堂都交公,否則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造福當地鄉親。

反正只要有這兩座房子在、有後面的周氏祖墳在,我們這一支周氏就算有了根,你外公在天之靈也能安息。

不過後來想了想,我還是不放心。就算現在有焦老哥看著,保證兩座房子不會被亂用,可等焦老哥百年之後,誰知道後來人是什麼樣子?

還不如直接把產權握在自己手裡,大不了每年掏點錢請人維護,也不至於未來哪天給我把房子糟踐得不成樣子,看著就讓人生氣。”

陳凡也沒照顧司機和他背後某些人的面子,點著頭說道,“自己拿著就對了,萬事不求人。何況這裡畢竟是周家的祖地,哪有把祖地交給別人的道理。”

然後話鋒一轉,“再說了,現在國家將發展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東北又是全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瀋陽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人家也不差這兩套宅子。

等以後周家坳發展起來,家家戶戶都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說不定還嫌咱們這兩套祖宅礙眼,影響整體觀瞻。”

這話一出,剛才還面無表情的司機同志就跟得了羊癲瘋似的,嘴角抖呀抖呀抖的,怎麼壓也壓不住,最後索性放棄,笑得露出八顆大板牙。

後排周正東也哈哈直笑,“如果真有那天,讓我給村裡發展讓路也行啊,只要不動祖墳,祖宅和祠堂都可以擇地重建,保證不給公家添麻煩。”

就在他們說說笑笑,往城裡趕的時候,城裡正有無數人擠在電影院門口,大有戰爭時期,前赴後繼、攻佔堡壘的勢頭。

瀋陽的電影院多,什麼亞洲、東北、光陸、人民、群眾、民族、利群、光明、明星、天光、南湖、勝利、紅星、大東、解放、砂山、鐵西、和平、萬泉、新聞、文藝、皇姑……,足足好幾十所。

就這還只是正規影劇院,沒有算上其他可以放電影的地方,比如“俱樂部”等。

這麼多的影劇院,瀋陽可能是這個時代全國各大城市中,電影院最多的城市之一。

就在距離遼寧賓館不遠,鐵西區興順街與南九馬路交匯處東南角的地方,有座電影院,名叫紅光影劇院,一般老鐵西人管它叫“九路紅光”,或者“紅光電影院”。

這裡早在解放前就已經建成,當時還叫“市民會場”,53年的時候,與瀋陽鼎鼎有名的“和平影劇院”同期翻修,不過在修紅光影劇院時,恰好也在建瀋陽鑄造廠俱樂部,兩座建築用了同一張圖紙,所以它們看上去也長得一模一樣。

鐵西區是瀋陽的老工業區,這裡有無數的工廠、宿舍樓,人流量自然非同一般。

即便許多工廠修建了自己的“俱樂部”,也就是可以看戲、放電影、舉辦舞會等娛樂活動的地方,也依然滿足不了老百姓的日常娛樂需求。

所以這座紅光影劇院,便與“和平影劇院”和“鐵西電影院”一起,成了老鐵西最受歡迎的地方,當時號稱“三劍客”。

在“三劍客”工作的人,就因為見的世面多、可以經常看電影,走出去都“高人一等”。

可即便是見慣了世面的售票員呂鐵梅,這幾天也被弄得焦頭爛額。

她看著半個身子都要鑽進來的大小夥子,滿臉疲憊地說道,“沒票啦,真沒票啦,別說今天的票,就是未來一週的票,也都賣完啦。”

肩負著全班同學希望的雷澤林,好不容易排除千難萬險,成功搶佔“高地”,哪能一句話就放棄,他用力踢了踢腿,往後喊了一聲,“別扯我褲子。”

然後趴在視窗,滿臉誠懇地看著售票員大媽,“姐,你是我親姐,幫幫忙……”

沒等他說完,呂鐵梅便打斷他的話,說道,“這兩天喊我姐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喊姨、喊孃的更加不計其數,小同志,就算你喊奶奶、喊祖宗都沒用,沒票就是沒票,我也給你變不出票來啊,要不你還是去其他電影院看看吧!”

真是見了鬼,那個什麼《道士下山》有這麼好看嗎?

自家大侄子帶著物件看了十幾場還不算,就差住在電影院裡。

她從53年進電影院工作,還是頭一回碰到這種場面。

早在半個月前,還沒到小年呢,定在大年初一上映的《道士下山》的海報就貼了出去,硬是比別的電影多了幾天宣傳期。

剛開始還好,雖說導演是知名作家陳凡,可是,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影院經理力排眾議,像這種新人拍的電影,只能安排在下半夜或早上上映,都不帶被人多瞧一眼,哪能佔據下午和晚上8點的“黃金檔”?

而且這部電影裡面的演員也都是新人,雖說長得濃眉大眼的,看著還挺不錯,可沒有知名度啊。

不說什麼葉琳琅、賀小書、楊海蓮這樣的大明星,又或者劉曉慶、陳沖這樣的新生代,就連稍微有點臉熟的也沒有。

就算陳凡之前拍過了一部很受歡迎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在不少資深影迷眼裡,那也只能算合格,比起大導演還是差了一些。

再看看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什麼《道士下山》,一聽就是跟破除封建迷信有關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早就爛大街,誰還看啊?

在呂鐵梅看來,這部電影能有八成左右的上座率,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還是因為現在的娛樂方式太少,許多年輕人除了參加“舞會”,最多的消遣就是看電影,否則八成的上座率都不一定有。

事實也正如她所料。

開始放票以後,雖說買票的人不少,可每個場次都有不少餘票,跟謝晉、成蔭、崔嵬、謝鐵驪這樣的名導根本沒法比。

可就在第一場電影結束以後,情況忽然就發生了變化。

好多剛走出電影院的觀眾,完全不理會別人問他們電影好不好看的問題,徑直跑到售票處,咋咋呼呼地要買下一場的電影票,而且還是《道士下山》。

他們的表現就像一顆火星子,飄飄忽忽地落到了楊絮堆裡,嘭地一下就引燃了“熊熊大火”。

只要是《道士下山》的場次,哪怕是臨時增加的午夜場,那電影票也是放出來就被搶光。

那可真是用“搶”的,不搶到隊伍前頭,都買不到票。

售票窗外面,更是不管颳風下雪,永遠擠滿了人,目的也只有一個,《道士下山》的電影票!

呂鐵梅抓抓腦袋,看著張牙舞爪作揖磕頭的小夥子,還有窗戶外無數翹首以盼的人,心裡想著,要不要待會兒找人換個班,自己也進去瞧一眼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