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385章 崩塌

每個月在食物方面的消費,至少需要900歐元,這是不外出就餐的前提下,才勉強可以做到的。如果就是合租的一套公寓,每個月需要支付850歐元。

日常消費品方面每個月需要大約500到700歐元。

加上水電費、燃氣費、通訊費、出勤費等。

每個月開支差不多達到3500歐元。

看起來,好像還可以盈餘1300歐元左右。

然而這是西蒙斯和希爾兩人,放棄了其他開銷的前提下,比如購買衣服的頻率下降為一季度一套,不敢買護膚品和化妝品。

同時他們購買的食物都是相對廉價的那一類,住房條件也是比較差的型別,也不敢購買太多家用電器。

基本就是為了生存而消費。

這種情況,在整個北聯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特別是底層平民,只能這樣規劃自己的生活。

而這種節約的生活模式,雖然減少了很多消費,但也帶來了一個惡性迴圈,那就是內部消費無法提振。

比如以服裝產業為例子,雖然歐盟這幾年內部的服裝產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本土服裝生產量比2028年至少提升了3倍左右。

然而歐盟人均衣服消費量,仍然比2028年下降了大約77%左右。

以前歐洲人一套衣服穿幾個星期就扔掉的情況,再也無法實現了。

西蒙斯和希爾就是這個樣子,一套衣服穿了一年多,還打算繼續穿下去,就是覺得現在的衣服價格太高了,消費起來太心疼了。

當然,用日耳曼贏學來描述,這就是歐洲人民都非常自覺的貫徹環保理念。

能不環保嗎?各種日常消費品,人均下降了40%到60%,幾乎就是腰斬,這為遏制全球變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和南亞的天竺那樣,透過自我消耗人口,同樣為遏制全球氣候的惡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才是實現環保的好辦法。

雖然,如果現在有人採訪西蒙斯,問他覺得目前的生活環不環保,估計他會破口大罵。

他還是想念歐洲以前的好日子。

其實作為一個獨國人,西蒙斯的心裡落差還不大,畢竟他們這邊的生活水平,以前也是處於一種勉強可以過,但永遠比不上北歐那邊。

真正心理落差很大的北歐那邊。

逆全球化時代,對於北歐的影響就是他們失去了亞洲市場。

當然,這其實還不算致命。

真正讓北歐破防的事情,其實全球海平面上升,導致他們的沿海低地面臨淹沒的問題。

同時由於露西亞和阿美麗卡,成為了北聯的一份子,這兩個大塊頭也是能源和礦物的核心出口產區,這導致北歐在石油天然氣、礦物方面的產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畢竟北聯的企業又不是傻子,有便宜的露西亞石油天然氣用,為什麼要採購高貴的北歐石油天然氣?

在各方面的擠壓下,北歐各國的收入大幅度減少,之前可以維持的高福利,也不得不下調。

福利下調、工資下降,消費品價格卻飆升,兩頭夾擊下,現在北歐的日子也不好過。

不過北方歐比起西歐的低地三國,其實已經好很多了,低地三國由於海拔高度太低,現在已被淹沒了很大一部分領土。

比如尼德蘭,他們現在有三分之一的領土被海水淹沒了。

北聯各方的問題,也導致內部的不滿情緒正在不斷積累,一旦到了某一個臨界點,估計就可以將整個北聯炸得粉身碎骨。

畢竟大家聯合在一起,是為了越來越好,而不是為了越來越差。

現在這種日子,讓很多以前過慣了好日子的人,肯定會心生怨氣。

這也是人之常情。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西蒙斯兩人提著自己準備的小塑膠袋,步行回去公寓。

剛到公寓門口。

“西蒙斯?剛剛回來?”

西蒙斯看到隔壁的鄰居,正拉著行李箱,一副要出遠門的樣子,便笑著問道:“是呀!我剛剛去買點東西,卡爾,你要出門?”

“不,我的移民申請透過了。”卡爾笑著回道。

“哦?移民?你要移民哪裡?”

“當然是去亞聯,不然去阿美麗卡?別開玩笑了。”卡爾笑起來。

西蒙斯拍了拍對方肩膀:“恭喜你了。”

“你們也努力,再見。”卡爾告別兩人,被拉著行李箱揚長而去。

目送卡爾離去的背影,西蒙斯目光中帶著一絲羨慕:“早知道我就不讀經濟學了。”

“呵呵,你不讀經濟學,還能讀什麼?”希爾一臉嫌棄。

西蒙斯尷尬地撓了撓腮幫子。

其實他並不是想埋怨經濟學專業,而是對於沒有辦法移民,感到一絲不忿。

因為亞聯對於外來移民有嚴格的限制,普通人很難透過申請,而理工科人才則有加分,特別是那些著名的專家教授、科學家之類,只要申請了,沒有其他負面行為的前提下,基本都可以透過。

他鄰居卡爾就是一個博士,主要是研究天體物理方面。

而作為比較萬金油的經濟學專業、金融學專業,在亞聯那邊反而是減分項。

畢竟亞聯要理工科人才,而不是來搞事情的金融投機者。

雖然將所有的歐美金融學、經濟學專業的人,都認為是金融投機者,確實有點以偏概全了。

但這也是亞聯的一種固版印象。

其實這也是一種潛規則,那就是亞聯不希望歐美的文科類人員過來,免得帶來太多異種文化。

特別是這些年來,歐美搞得那些千奇百怪的新文化,簡直是人類反向進化的典型案例。

因此亞聯的移民總署,有專門的內部審批規定,其中一個比較死板的限制,就是歐美文科類人才一概不要。

透過這種方式,將一大片試圖混入亞聯的投機分子篩選出去。

雖然還有一部分漏網之魚,但這些人只是非常少數的一部分,因此掀不起什麼風浪。

沒有辦法,亞聯對於歐美那一套新文化,實在是感到噁心,既然不能肉體消滅,那隻能採用敬而遠之了。

反正現在世界被分割成為三部分,亞聯在很多事情上,也沒有太多顧忌,就是明目張膽告訴歐美移民,他們不接受文科人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