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實世界單機種田

第303章 舉重若輕的救援

蘇伊士運河管理方的幾個負責人這會兒著急的就跟熱鍋上的螞蟻,只能寄希望於邀請來的專業救援團隊。

像類似的堵船事件在蘇伊士運河上過去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只是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故,花個幾小時或者半天基本都能完成救援,讓航道繼續保持暢通。

可是這一回捅出的簍子實在是太大了一點!面對那艘橫梗在運河河岸上的集裝箱貨輪,哪怕是這些專業救援團隊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先生們,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是救援難度太大!我們透過現場綜合考量,數個月時間已經非常保守給出了救援時間的曠量。”

說話間,這位救援團隊的團長還講解了船舶擱淺事故中的處理方法。

通常這樣的大型擱淺事故,都會採取拖帶脫淺+潮位輔助的救援方案。

可是蘇伊士運河是人工河,這邊沒有大幅度的潮汐水位變化,很難採取這種救援方案,只能退一步選擇傳統的起重方案。

就是利用大量的千斤頂先把船隻給架起來擺脫擱淺狀態,再使用滑道滾筒推船下水。

這種方案其實和新船首次下水沒多大區別,勝在安全穩健,但是中途耗費的時間比較漫長。

另一種簡單粗暴一點的起重方案,則是派大量的吊機、龍門架將整個船給吊起來推入運河。像某位80後的軍艦下水出了事故,就是靠這種方案挽救起來的。

總之無論哪種救援方案都得用上大噸位的起重裝置。

許多沒有足夠起重裝置或者技術人員的中小國家,遇到類似的船舶擱淺甚至只能選擇棄船處理。

這就導致了路過一些國家的沿海時,總能看到海里停著廢棄的腐蝕生鏽大船。

因為處置這種擱淺船需要耗費的金錢和時間,通常不會少於這條船的本身殘值。

對於背後的航運老闆們而言,只需要算一筆賬就知道如何選擇。

既然救援要花那麼多錢,還不如再去買條新船或者二手船回來呢!畢竟對於海執行業來講消耗的時間就是金錢。

……

當然,在聽完救援團隊的方案介紹後,幾個蘇伊士運河負責人都陷入了絕望之中。

這尼瑪救一下要花幾個月時間,要是訊息傳出去,別說引發全球性的貿易振動了,光是埃及國內的壓力就得把他們幾個負責人給現場擼掉。

畢竟停一天損失就好幾億美元,停幾個月,那得對埃及的財政收入造成多大的打擊影響?不過就在眾人以為這艘擱淺的貨輪,已經被判了‘死刑’之時。

從運河疏通部門傳來的對講機通報,卻讓辦公室內近乎凝滯的氛圍突然起了一番不經意的變化。

“你說什麼?”

“有一艘來自華夏的超級工程船正打算幫助我們組織救援?”運河管理處的負責人接到訊息後有點發愣。

他沒聽明白這個‘超級工程船’到底是啥玩意兒。

不就是工程船嗎?每年從蘇伊士運河上通航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怎麼能和‘超級’二字沾上邊呢?包括那幾個請來的專業救援團隊,此時也有點想笑。

因為船舶界向來都有誇大取名的慣例。

什麼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大力神號,還有諸如海神波塞冬號之類,總之怎麼浮誇怎麼來。

冠上一個‘超級’二字並不能說明什麼。

至於救援用的工程船,在場的救援團隊也都見過。

像之前全球最大的工程船開拓精神號,由瑞士allseas公司建造,主要從事於海上油氣平臺的安裝和拆除,船長382米,排載排水量達到了48萬噸。

但是就算這樣,開拓精神號的單次起吊重量也才達到4.8萬噸而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