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現代

第377章 回到地球前

唯一一個,我想到有可能能比雷君效果更好的,你們知道是誰嗎?”

彈幕各種名字都有,從傑克馬、pony馬、robin到周紅衣、李斌、理想等等,汽車主播一個個念,唸完後搖了搖頭:“都不是,你們沒有說出我心中的名字。

馬斯克可以,如果是馬斯克那肯定有效果,但他是外國人,來不了,國內的話是張朝陽。

張朝陽去的話,有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畢竟他是麻省理工的物理學博士,最近也一直在講課,有可能能和燃神有一個學術上的共振,雖說燃神說到專業內容他肯定不懂,但他們能更同頻的進行交流。

他能成為一個橋樑,讓大家更明白這次月球基地測試的意義所在。

而且他去的效果更好,也只是一種猜測,是我個人的猜測。”

在reddit上,阿美莉卡人已經掀起了反思熱潮。

“我們的超級富豪的太空之旅vs華國的超級富豪的太空之旅”

然後配了兩張圖,前者是在國際空間站躺著看舷窗,後者則在月球荒涼的土地上彎腰鋪設月磚。

實際上那不叫月磚,那個只是樣子像磚,實際上不是磚,但大家喜歡這樣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近二十年裡被華國逐漸拉開差距的原因,他們的富豪追求的是生產力,是製造商品、創造價值甚至是改變世界,而我們的富豪想的只有數字,沉迷於財富遊戲,每一次賬面數字的上漲。”

“我們一直都在做一些容易的又有巨大收益的事情,華國無論什麼事,只要有收益他們就做,這是我們之間的區別,也是造成現狀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通用航天即便是從華國購買航天技術,我也依然選擇支援他們的緣故,他們開始嘗試著做一些困難的事情,這顯然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終於開始了。

就像我們過去對德意志、英格蘭做的那樣,使用別人的技術並不可恥,重點在於我們要重新恢復製造業,無論採取什麼手段。”

“華國一直在進步,我們六十年前就能登月,六十年前我在家看阿美莉卡人登月,那時候我以為六十年之後人類會在月球上建造城市。

六十年後的今天,人類確實在月球上建造城市了,但不是阿美莉卡,是華國,華國六十年前什麼都沒有,他們現在卻什麼都有了。”

另外一個reddit的帖子下不是對比阿美莉卡和華國富豪,發帖的是歐洲人,它找了一個更有意思的切面:

“我們好像已經習慣歐洲落後,在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現代科技產業上落後,計算機、網際網路、光伏、半導體、新能源車等等,而且歐洲企業在落後之後,他們的想法是我們不做這個產業不就好了,我們沒有優勢,我們要退出。

我在歐洲產業新聞上看到最多的就是,我們又要退出什麼產業了,戰線一直在後退,就和法蘭西軍隊一樣,習慣性投降。

我們過去在世界上銷售什麼產品,機械、電子、光學儀器、醫療器械、農產品等等,現在還是在世界上銷售什麼產品。

所有的新興產業都和我們無關。

華國呢?過去他們只能賣陶瓷茶葉和絲綢,現在賣什麼?汽車、電子產品、家電,沃爾沃、庫卡、先正達這些巨頭一家接一家落入華國資本之手。

我現在每天起來看產業相關新聞,最害怕的就是看到,歐洲車企宣佈退出新能源車行列,因為他們最習慣的就是投降,固守在自己過去舒適的領域,一直到華國企業打過來,要麼被打趴,要麼被華國企業收購。

同樣面對競爭,面對比歐洲企業在同領域要艱難得多的打壓,面對阿美莉卡聯合所有發達國家盟友編織的封鎖網路,華國是怎麼做的?

政府集中產業,政府確定每個關鍵技術節點有哪些企業,政府確定每個時間節點要完成什麼,除了提供充足的資本外,政府主導了一切,他們從來沒有說過要放棄,一直在推進,哪怕路透社、泰晤士報這些媒體大肆報道相關政策主導基金的所有管理人陸續被抓,但華國一直在推進。

所以我們能看到華為的旗艦機型重新用上了自己的晶片,時隔五年麒麟晶片重新回來。

如果是歐洲遇到了這樣的針對,歐洲企業遇到了這樣的困境,我們一定能夠在新聞上看到,華為整體打包出售手機業務給谷歌,華為聲稱這是一次偉大的合作,就像諾基亞手機業務被出售給微軟那樣。

我們和華國之間的差距就在於此,華國在執行力、毅力和動員力上比我們領先太多,但過去我會認為華國只能充當追趕者,但今天,在看完他們超導晶片,不是ppt專案,不是為了宣傳而宣傳,他們真的建好了實驗室,並且完成了第一步,超導晶片的測試後,我意識到華國在創造力上同樣不亞於歐美。

我對於阿美利肯想要透過算力,鎖死華國人工智慧發展上限的行為,本來覺得他們成功率是70%,現在可能只有7%。

華國透過對現有技術整合後的創新,是過去數十年如一日培養理工科人才的果實。

我期待歐洲改變,但我不知道歐洲要怎麼改變。”

這篇帖子是reddit人工智慧頻道最熱的帖子,好像和人工智慧無關,又好像和人工智慧有關。

引起了無數歐洲人的共鳴。

“我在巴黎,是一名法蘭西人,我雖然很不喜歡你關於法蘭西軍隊的說法,但我不得不承認,在日常生活中,周圍的歐洲品牌在消亡,還剩下的歐洲品牌,他們也有很多在華國生產製造,遠渡重洋賣到歐洲來,最典型的就是西門子和博世。

我很多時候都在他們的產品上看到made in china的標識,正是因為這樣打著歐洲品牌實際上來自華國的產品太多,所以即便我想支援歐洲本土產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規避這樣的情況。

從一個個人消費者的視角,與其給歐洲企業交高昂溢價購買華國產品,我為什麼不直接購買物美價廉的華國品牌呢?至少它肯定來自華國。”

“歐洲還是有一些科技企業,只是和過去比,這些企業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都被國外資本給收購了,最典型的例子應該是arm,它支撐了99%的智慧手機晶片架構,但卻被霓虹軟銀收購了。”

“我一直不明白,阿美莉卡的通用航天能買華國的技術,我們的企業為什麼不去談?

華國在月球的基地已經證明了,太空時代已經到來,歐洲如果再錯過這次的太空時代,我想歐洲不會有未來。”

“我一直覺得低溫超導晶片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想法,而提出這個想法的又是最不缺執行力的華國,我們應該能在不遠的未來,看到超導晶片的正式啟用。”

“這不會對月球環境產生影響嗎?我們不需要譴責華國對月球的過度開發行為嗎?”

回覆裡面自然也有摸不清楚狀況的白左。

歐美各類ngo沒少指責華國的這次登月,指責華國的核裂變發電站,認為這種行為會對月球造成環境破壞,出現核輻射怎麼辦?

殊不知,月球上隨時都面臨著各種粒子,本身就是高輻射環境,輻射濃度不會比洩露後的福島核電站周圍環境差多少的。

主打的就是純天然汙染。

在離開月球前的最後四個小時,他們鋪設了一條長度在20米的電磁軌道地基,未來這個地基還會持續擴張,一直擴張到德格爾拉赫隕石坑。

“雷總,最後四個小時,我們就要踏上返程了,怎麼樣?”這回輪到林燃戴著小米眼鏡了。

在月球基地,穿著艙內宇航服,顯得很是幹練。

“這一定是一次終生難忘的經歷,我從未如此想念過地球的食物。

雖說你們已經儘量把食物做的種類繁多,還有各類水果罐頭,但我還是更想吃到熱氣騰騰的食物,烤鴨、炸雞、烤肉,我光是想想就已經興奮了。”雷君浮現沉醉,似乎已經吃到了。

林燃笑道:“確實值得懷念。

得益於運輸能力,其實我們的宇航員要比當年阿波羅登月的宇航員,吃的要好得多。”

雷君點頭道:“那肯定,只是和地球沒辦法比而已,這讓我更意識到,我們要好好珍惜地球,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林燃接著問:“所以雷總,對於讓你鋪月磚這件事,你是怎麼想的?會不會覺得我們虐待你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