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現代

第374章 雷總登月?不,是與燃同行!

韋旭航從控制檯轉過頭來,補充道:“雷總,深呼吸。

我們的生命支援系統有二氧化碳洗滌器和溼度控制,能保持艙壓保持穩定,比我第一次和教授來月球的時候要好太多太多了。

現在這個感覺像緊急剎車,我第一次和教授去的時候,就像是坐了整整一個小時過山車之後。”

他們的聲音透過艙內對講機互相交換。

林燃補充道:“雷總,你也可以考慮喝點電解質飲料進行適應。

我們很快就要在霍曼轉移軌道上了,這是最節能的路徑,從低地球軌道加速到月球,需要大約72小時。

奔月號的推進器會在途中點火,提供額外的速度變化量,讓我們以11公里每秒的速度去做巡航。”

雷君點了點頭,他感覺二人的聲音像是從虛空中飄來的一樣,是那麼的不真實。

不但兩人的聲音不真實,自己現在的處境也很不真實。

動作在零重力下顯得格外笨拙。

他抓牢扶手,視線飄向舷窗,望著漸漸遠去的地球。

“太不可思議了,我居然真的要去月球了。”

飛行第一天,艙內環境安靜而單調。

只有低沉的通風扇嗡鳴和偶爾的資料蜂鳴聲。

在這過程中,雷君有嘗試吃東西,一個漂浮的營養棒,讓他追著它在空中轉圈。

雷君看著地球上傳來的直播間反饋,有點後悔。

因為網友已經在調侃,他這個節目叫與燃同行了。

本來是想著給小米做宣傳。

但因為眼鏡架在自己的耳朵上,屬於是攝像頭一直對著林燃,林燃才是直播間的主角。

微博上,有小米來做輿論操作,會討論小米、討論雷君本人,熱度依然在。

但在抖音、b站直播間裡,彈幕的第一反應,都是林燃,沒有小米,沒有雷君。

與燃同行在地球上火到不行,有不少商家已經開始搶注商標了。

“這比任何地球美食都難抓!”林燃調侃道。

林燃遞給雷君一個固定餐盤:“適應零重力需要時間。

過去60年代的時候,阿波羅宇航員也抱怨過食物,他們吃的是脫水食品,我們這可是新鮮合成蛋白。”

地球的彈幕:“燃神好暖!”

“第一次發現燃神還是暖男”

“五角星點滿的全能選手居然還是會照顧人的暖男?我神找物件卡性別嗎?”

“雷總別老是看舷窗,舷窗有什麼好看?老老實實把鏡頭對準燃神不好嗎?我已經當成是第一視角戀愛遊戲來看了!”

“+1,太空旅行版的第一視角戀遊,這段直播只需要一點小小的剪輯加vr畫面轉化,就能變成最好的素材”

地球上直播間的畫風逐漸歪掉,女性觀眾佔比首次超過男性觀眾。

要知道一般來說,像航天這類題材,男性都佔壓倒性的數量優勢。

雷君不是隨時都能看到直播間彈幕,他咀嚼著,心理活動轉為好奇:途中無聊怎麼辦?

他以為是玩紙牌遊戲,三個人可以打鬥地主。

結果沒想到,是考試。

“在環月軌道前,我們會進行中途校正燒燃,這是一個小的推力調整,確保我們不偏離軌道。

月球引力會拉我們進入橢圓軌道,然後我們用反推火箭進入月球軌道,來計算一下.”林燃說。

韋旭航開始愁眉苦臉,一個軌道力學問題,沒有紙和筆,純靠心算,要算出結果。

一些關鍵數字和步驟可以用飛船上的計算機記錄下來,但計算機不能當草稿紙用。

韋旭航好不容易算出來,一旦算錯,又要重新開始。

算對了,又有新的問題拋給他,計算燃燒角度、預計消耗燃料量。

這下暖男變空前push版教授。

“雷總還是看舷窗吧,別看燃神了,再看心理陰影要出來了。”

“我是來休息的,不是來上數學課!”

“臥槽好不容易從實驗室回到寢室想躺下來娛樂一下,溝槽的模型計算還在追著我咬!”

“雷總趕快把聲音給關掉,燃神的聲音我都不想聽!”

大家還是很現實。

第二天,接近月球一半路程時,警報輕響。

韋旭航終於解脫了,他檢查儀表:“太陽活動正常,我們現在在監控範艾倫輻射帶的影響,我們已透過它,但殘留粒子仍需注意。”

雷君望著舷窗,月球已從一個小點放大成灰白的球體,表面佈滿環形山和黑暗的月海。

“果然和照片看上去一樣荒涼,”他輕聲說道。

林燃說:“很快,我們的基建已經開始,我相信十年之後,你再來,這裡肯定截然不同。”

雷君咧嘴笑道:“教授,借你吉言,希望我十年之後真的能來。”

林總有些生硬,雷君見韋旭航喊教授,他也跟著這樣喊,教授要更尊敬一些。

但直播間的觀眾不肯:“叫教授讓我上課的感覺更嚴重了!”

雷君問道:“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溫度從白天120攝氏度到夜晚零下攝氏度劇變。”

沒等他問完,林燃就已經開始解釋了:“我們的宇航服有熱迴圈系統,這個你放心,韋旭航都來月球不知道多少回了。”

林燃接著說道“月球重力是地球的沒六分之一,沒有空氣阻力,所以著陸過程全靠火箭減速。

我們的奔月號有可變推力引擎,能讓速度從11公里每秒減到零。

而在鐳射測距儀和多普勒雷達協助下的自動導航系統,則會引導我們避開岩石直達目的地的沙克爾頓隕石坑。

現在登月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整個過程全自動,壓根不需要人手動操作。”

第三天清晨,太空無晝夜,這裡用的還是地球時間。

奔月號進入月球影響區。

引力輕輕拉扯,艙體微微顫動。

“感覺到了嗎?”林燃問。

身體有輕微重量回歸。

“我們被月球捕獲了,”林燃說,“現在進入環月軌道,高度約100公里。

環繞一圈後就要著陸了。”

韋旭航補充道:“注意看頭盔上hud的實時資料,它包括氧氣儲備、輻射水平、心率等,一定要全部綠色。”

“開始下降階段。引擎點火,減速到2公里/秒。”

下降過程緊張而精確。

的引擎噴射藍色火焰,推力室溫度飆升到3000攝氏度,減緩下墜。

雷君透過舷窗看到月球表面逼近:灰塵覆蓋的平原、尖利的山峰,一直到明暗交織一塊的月球南極隕石坑。

“沙克爾頓隕石坑,”他心想。

高度5000米,速度300米/秒。飛船切換到懸停模式。

引擎調整推力,著陸器像直升機般懸停,塵土被氣流捲起,形成月塵風暴,遮蔽視野。

雷達完成鎖定。

最後100米,引擎漸弱,著陸腿伸展。

觸地瞬間,像是羽毛落地,緩衝器吸收衝擊。

“接觸順利,”林燃宣佈,“引擎關閉,我們著陸了。”

雷君的心跳平復,望著外面的月球,灰色塵土在陽光下閃爍。

“我們做到了,”他喃喃道,“從地球到這裡,臥槽,怎麼感覺比坐飛機還要平穩?”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