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弗里曼自然不會這麼輕易放過他,“有人說你是nasa的影子局長,然而nasa實際上的局長是詹姆斯·韋伯。這是否代表你在nasa的權力大於韋伯,你們之間是否會因為權力劃分而產生矛盾?”
林燃搖頭道:“當然不會,我負責技術,韋伯局長負責人事上的管理。
我們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過去證明了這一點,未來也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弗里曼問:“過去蘇俄一直是領導者,阿美莉卡是追趕者。
你加入nasa後表達了要從追趕者變領導者的決心,提出了空間站的構想,我們都知道空間站最早是科幻小說裡的概念,你認為nasa真的在短期內做到嗎?”
這又是阿美莉卡是篩子的證明。
蘇俄的太空計劃成功後外界才知道,阿美莉卡的太空計劃老是在成功前就已經傳的沸沸揚揚。
華盛頓議員們的內部會議,第二天就能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上看到報道。
林燃很有信心,“你剛才不是提到過我的人生只有成功嗎?”
弗里曼大笑:“是的,我忘了。”
林燃接著認真地回答道:“當然,我對nasa很有信心,nasa有出色的工程師團隊,我會帶領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
從理論層面它比登月要簡單的多。
從長期來看,空間站會更復雜一些。
空間站需要在太空中長期執行,它需要解決一系列複雜的持續性問題,包括如氧氣供應、水迴圈、食物儲存、能源供應、廢物處理以及輻射防護等。
因為我們要把人類宇航員送進空間站。
登月任務就只需要考慮火箭推進、導航、著陸和返回。
當然二者在技術上存在一定的重迭,但登月是一次性的任務,技術需求相對集中且目標明確。
登月只需在短時間內維持生命支援,空間站則需要長期地維持一個可居住的環境。
所以相比之下,登月任務是一次性的大型工程,雖然需要鉅額資金和人力資源,但它的資源需求是有限的、可預期的,一旦任務完成就無需持續投入。
但空間站也能帶來大量的收益.”
關於空間站的收益,又是在國會忽悠的老一套了。
弗里曼連連點頭:“聽上去確實很不錯,我如果有錢,我也會希望能去空間站旅遊,這在過去可是科幻小說裡才能實現的夢想。”
林燃補充道:“正是因為我們的目標不是簡單的和蘇俄競爭。
而是不斷推進太空探索的邊界,推動人類從地球邁向宇宙時代,阿美莉卡需要承擔為人類擴張生存空間的目的。
阿美莉卡要承擔起宇宙時代類似麥哲倫、哥倫布那樣的重任。”
在冷戰背景下,林燃的豪言頗能打動觀眾。
至少當下,林燃的解釋透過廣播傳播到全球后,全球民眾都覺得現在的nasa和過去已經截然不同了。
如果能臨時做個民調,nasa的支援率起碼能加十個百分點。
約翰·弗里曼挑起眉毛,進一步追問:“您提到了太空競賽。我們都知道,科羅廖夫在倫敦見了你一面,這也是這幾天最熱的新聞,我相信觀眾們都非常好奇他和你說了什麼?”
不僅觀眾好奇,約翰·弗里曼自己也好奇,他眼神中將這一點展現的淋漓盡致。
“他邀請我去當他的接班人,問我想不想成為下一個首席設計師。”林燃笑道。
約翰·弗里曼驚呼:“喔!”
內心驚訝的同時則在暗喜,至少收聽率和收視率都不用擔心了,光是這個訊息,足夠讓《面對面》的資料遙遙領先了。
此時雖然沒有和後世一樣的觀眾收看計算方式,但bbc已經有觀眾調查部門負責收集資料了。
他們用家庭調查法,說白了就是隨機選取家庭,詢問他們的觀看習慣,以及日記法,讓參與者記錄每天觀看的節目,這兩種辦法來做觀看度的統計。
根據bbc事後的調查顯示,這檔林燃的面對面專訪,收視率達到了800萬觀眾,僅次於去年的奧運會報道,是今年bbc收視率最高的節目。
“所以你接受了嗎?”弗里曼知道這是蠢問題,但他還是問了,因為觀眾肯定愛看。
林燃回答道:“如果接受了,我現在應該在莫斯科,而不是bbc的演播廳。
我現在在nasa就是和科羅廖夫一樣的人物,我為什麼要去蘇俄當他的接班人?”
對於這種問題最好的辦法不是否認,而是用反問,引導聽眾們自己思考。
弗里曼說:“每日郵報認為你有潛在的**背景,認為你有非常高的風險,呼籲阿美莉卡對你展開調查。
認為你是紅色國家派來的人。
這次事件後,每日郵報再次重申了這一觀點,認為你會給自由世界造成重大威脅,對此你怎麼看?”
每日郵報在當時,專注於nationalism和anti communist sentiment,尤其在柏林牆建成後,就更加歇斯底里了。
弗里曼會問這個問題,不代表對方對他有敵意,在這種場合問你,才是給你辯解的機會。
這就和時代背景有關了。
在當下bbc標榜自己是中立的公共廣播機構,但你不夠右那就是左。
加上bbc在反核、學生抗議和政府福利上和左邊保持了高度一致的態度。
剛才弗里曼提到的每日郵報就經常批評bbc。
林燃聲望很好,聲譽很高,因為數學家的身份和帶領nasa走出泥沼的成就,被認為是自由世界贏得太空競賽不可或缺的人物。
也正因如此,bbc希望透過林燃的口來好好罵一罵每日郵報,以及相關的保守媒體們。
另外還有一個背景就是bbc的員工多來自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階層,其中不少人受到費邊社或類似progressive socialist ideology的影響。
舉個例子,bbc第一任總幹事約翰·裡思(john reith)雖無直接證據表明是費邊社成員,但他推崇的教育和社會改良理念與費邊主義高度重合。
西德尼·韋伯、喬治·伯納德·肖這些費邊社成員更是經常透過文章或廣播在bbc平臺發聲。
林燃聽完後笑道:“如果帶領nasa實現登月和載人航天是給自由世界造成重大威脅,那麼靠nasa自己頻頻導致火箭爆炸又是什麼?還是在直播過程中,給自由世界民眾心靈上狠狠來上一刀嗎?白宮和華盛頓都沒有對我表示質疑,一家在倫敦的報紙有什麼證據嗎?
活在臆測和幻想中的報紙罷了。”
弗里曼大笑,笑的真情實意,有了林燃的話,傳到英格蘭大街小巷,每日郵報的身份就被定死在造謠小報上。
當然如果有一天林燃的身份被做實和蘇俄有關,那又得另說。
不過這又和bbc有什麼關係呢,這話又不是bbc說的。
而且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最先丟臉的應該是白金漢宮。
因為白金漢宮給了林燃勳章和男爵的身份。
“林爵士的回答很精彩,不愧是金句頻出的林。
林爵士,當時你不害怕嗎?萬一科羅廖夫或者是kgb對你動手。”弗里曼問道。
林燃想了想,突然轉向攝像頭:“我不害怕,因為那樣就證明蘇俄在這場冷戰中徹底的輸了。
蘇俄和阿美莉卡大家是為了證明對於人類而言,誰才是更好的社會形態。
太空競賽的意思是,誰能夠帶領人類走向太空,誰能幫助人類擴張生存邊界。
如果蘇俄要靠暗殺這種手段贏得這場競爭,這既說明了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更說明了他們的形態是建立在卑鄙的手段上。
沒了倫道夫還會有別的天才帶領自由世界前進。
所以我當時一點都不擔心,用我的死,為人類證明蘇俄的這條路不可行,我覺得我的死價值無量。”
實際上是因為林燃有充分把握自己不會死。
當時他觀察到科羅廖夫身上沒有槍,加上蘇俄的人守在門口,他的耳朵隨時注意著外面的人的動向。
一旦對方掏出東西,林燃有十足的把握是能夠趕在對方進來之前先用“門”的能力逃走。
沒辦法,有外掛就是能夠回答的如此冠冕堂皇。
這個回答,讓弗里曼這種老油條都感動了,在演播廳的現場用英格蘭陸軍的手勢給林燃敬禮:“爵士,你的回答太好了,我要代表自由世界向你致敬。”
弗里曼之前是陸軍少校。
“林爵士,你是如何看待蘇俄在柏林的行動,以及是否會擔心人類世界爆發核戰爭的風險?”
這章是6k的,加上前面兩章,一共是一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