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質子展開之後有多大?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強相互作用力將夸克永遠束縛在質子內部,無法分離,而單個夸克不存在於自然界中,所以質子不能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以經典球形模式展開。
再者,質子並非科普動畫或畫面中那樣的小球,它作為基本粒子,實際上沒有經典意義上的邊界。
基本粒子如此,作為微觀維度存在的卡拉比-丘空間更是不能以經典思維去理解。
在物理意義上,它是弦理論的核心,在超弦理論中,時空需要十個維度,即九個空間維度加一個時間維度。
當然也可以說是十一維,把零維空間算上再加時間維,就是十一維,表述不一樣,但其實都一樣。
日常生活所觀測到的時空是四維,即三維空間加一個時間維,因此額外的六個維度必須緊緻化,而這所謂的六個維度的首選幾何形狀,就是卡拉比-丘流形。
目前為止,除了人類和喚醒者之外,其他文明都只能透過數學表達去抽象理解它。
那是極微觀領域。
在其他三個文明都在大搞建設,人類文明也不例外,也在極微觀領域建設自己的夢幻天琴號。
和喚醒者文明不一樣,人類搞出來的動靜其實也不小,因為夢幻天琴號的建設初期,人類文明也需要像銀心文明和噠雅文明那樣,在星空中建造夢幻天琴號的各種結構。
大概思路都差不多,就是建好這些東西之後,再用空間折迭技術將它們所在空間折迭起來,放入“箱子”中裝好。
不過“裝箱”過程,人類文明和噠雅文明、銀心文明的做法卻完全不同,後兩者是要建造一個具有明確物理形狀的、實實在在的戰艦外殼,然後將折迭空間嵌入到其中。
人類文明則不同,因為人類不需要自己建造一個戰艦外殼,而是直接將卡拉比-丘流形具象化。
在曾經的人類文明科學認知中,卡拉比-丘流形是純粹的數學概念,並非物理實體,是抽象結構。但隨著對微觀維度研究的深入和絃理論的發展,人類文明在物理上對卡拉比-丘流形有了新的認知,知道它是物理空間的真實組成部分,但必須要深入極微觀領域才能觀測到它。
這就是夢幻天琴號計劃能夠被提出,且獲得支援的原因。
在夢幻天琴號建造過程中,宏觀部分的建造步驟實際上與其他常規戰艦沒什麼太大不同,它的重點是在極微觀領域。
而建設難點幾乎也全在極微觀領域。
想要建造夢幻天琴號,人類文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卡拉比-丘流形具象化問題,其次是卡拉比-丘流形的展開,再就是將建造好的結構拉到極微觀領域鑲嵌到展開的卡拉比-丘流形中。
為了建設夢幻天琴號,人類文明現在可謂全民勠力同心,所有學科的天才科學家都投入到這個超級專案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