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是星際旅行必須要突破的,人類文明一路走來不斷進步,達到如今層次對於地球時代來說也算壽與天齊了。
可對現階段的人類文明而言,科學家們仍然不滿足於現狀,因為對於浩瀚宇宙而言一千萬年也不過瞬息之間,他們要的是如同嶽淵那般長久續航的生命,所以針對逆熵因子的研究還在繼續。
宇宙是如此的浩瀚,2770倍光速航行,將目前的可觀測宇宙直徑來算,人類文明現在要想從頭走到尾,那也得花大約三千四百萬年,人類壽命還不足以滿足人類文明走一遭可觀測宇宙尺度。
然而那只是可觀測宇宙,930億光年直徑只是光學觀測極限,是時空膨脹超過光速,再遠的光已經沒法傳到人類望遠鏡裡的緣故,實際上宇宙更大更廣闊。
因為這個緣故,就算到了宇宙級文明,人類文明所觀測到的宇宙直徑也依然是930億光年,無論人類文明繼續航行多遙遠,都不會變。
在銀河系觀測和在牧夫座大空洞中心觀測宇宙,看到的宇宙直徑都是930億光年。930光年就像一個視野圈,往前挪自己的位置,挪多少光年,視野就跟著向前多少光年,後面的視野就縮小多少光年。
如果有一天,人類文明真的向前走465億光年,那麼到那時候,銀河系就會變成人類文明座標軸裡的可觀測宇宙的邊沿,再往前走一點,銀河系就屬於不可觀測範圍。
真正的宇宙比930億光年還大,其之浩瀚,令所有宇宙級以下文明都感到絕望。
就算宇宙級文明層次,也仍然感嘆其浩瀚,想要遨遊宇宙,也得藉助星門才行。而星門作為宇宙高速公路自然不可能無中生有,它也得是各文明去建設,所以毫無疑問,第一對星門一定是某個文明先硬飛去到遙遠的地方,才能建起來。
那麼能不能造移動式星門呢?所謂移動式星門,即是扛著星門走想要進行星門穿梭的時候就放出來使用那種。
答案是可以,但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星門跨越是有極限距離的,而且普通宇宙級文明沒法造那種星門,有那功夫還不如在自己活動範圍內多放幾座星門。
也正因此,宇宙中大部分星門都固定在時空上的,會在建設它的位置固定存在,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宇宙的膨脹,距離與它配對的星門越來越遠。
因為宇宙一直在膨脹,所以宇宙級文明建造星門的時候,一般都會留冗餘距離。
那麼既然時空一直在膨脹,導致放置在星空兩個位置之間的星門彼此遠離,為何生活在膨脹宇宙中的生物的體型不會跟著越來越大呢,答案是電磁力、引力.
話說回來,離開須臾星河系的大遠航組織又在虛無中走了很長距離,而後透過某座星門又跨越了一千多萬光年。
這星門是星空捍衛者提供的星圖裡標註的交通點,大家找到這座星門,也可以間接證明星空捍衛者的星圖沒問題。
出了星門,大遠航組織四個文明為了躲避簡併文明可能的搜尋,又繼續在沒有星河系的虛無空間中航行了大概五千年,走了一千四百多萬光年,這才退出曲速在某座星河系中停下。
停下來幹嘛?
當然是發展!
四個文明就這麼在星河系裡歇腳,同時建造星雲級戰艦。由於擔心艦隊規模過大而被諸如歸墟者這樣的神級文明盯上,四個文明計劃中的艦隊也不是很大。
就人類文明而言,就只計劃建造大約20億艘戰艦,與喚醒者持平就可以。有人類的表率,噠雅文明也宣佈要建造20億艘星雲級戰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