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的演員即便想繼續活躍在大熒幕,在酬勞方面也基本跟幕後團隊差不多的待遇了,包括當下的導演、特效製作等諸多當下在一部電影作品中佔支出比重很大的這些崗位,未來的待遇都得下降。
原因很簡單,技術發展到這個節點迎來了“影視工業的科技平權時代”,說白話就是,技術的發展讓這一行的准入門檻驟然大幅下降。
這必然會導致更多的人進入這一行分一杯羹,進而導致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但市場的蛋糕還是那麼大,看電影的人還是那麼多,一部電影轟出十億級的票房成績幾乎難以做到,總的票房市場會分攤到海量的電影身上,分母擴大了,分子當然就小了。
同理,電影的數量激增,自然也意味著導演的數量倍增。
這種情況你導演還敢張口要5000萬的片酬外加票房分成,製片方聽了看都不帶多看你一眼的,人家轉手就把專案給到另一個導演,因為另一個導演只要100萬的酬勞,而你要5000萬還加票房分成,拿頭跟人家競爭?所以想繼續在這個圈子發展,那就必須要降低報酬,不然就退圈,因為你接不到片約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技術的進步對影視行業的大洗牌,讓部分職業過分集中財富的現象被遏制了,分散到了更多的群體身上,減少這個行業收入不平衡的格局,國家早些年就在影視圈搞了限薪令,顯然是樂意見到這種局面的。
現在一個大咖級的導演給的導演片酬是5000萬,那以後這5000萬就可能會被分散到一百多個導演手裡,5000萬的財富由一個人分散到了一百多個人。
顯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收入分配結構化調整的效果,這也是“技術平權”的正面意義。
同樣的,靈鏡科技釋出這一生產力工具,利好小型工作室、獨立工作室、小團隊甚至是個人。
就比如導演這個職業,以前的門檻很高,不是誰都能導演一部電影,因為一個電影專案動輒幾千位上億的成本。
但如今不一樣了,“技術平權”使得製作影視內容的門檻降低,成本大大降低,獨立工作、個人工作室也能獨立製片。
過去一些拉不到資源的導演,需要賣房子抵押才能籌集到製作經費,現在ai小鏡能讓他以極低的成本實現電影級的效果,這就徹底打破了資本對影視創作的壟斷。
新技術的出現,無數的小團隊、獨立工作室、十八線小導演都狂歡了。
顯而易見,這就是靈鏡科技要以“重構影視工業的新紀元,小鏡讓普通人也能成為大導演”作為宣傳口號的原因。
……
國內某二線城市。
一位年輕的影片創作者石鴻泰正坐在一臺高配置的電腦前,這臺電腦是五天前剛買的,花費了3萬多元,他不是為了暢玩3a級遊戲大作,搞這麼高的配置主要是為了生產力需要。
石鴻泰一直就有一個導演夢,但也只能是一個夢,他知道自己一沒資源,二沒人脈,三沒家底,夢想不可能實現,只能晚上睡覺的時候才能實現,夢裡啥都有了嘛。
但今時今日,他的心中熄滅已久的導演夢又重新燃起來。
此刻,石鴻泰下載了ai小鏡的pc客戶端,小鏡的問答搜尋諮詢是免費的,不過一些生產力工具就要收費了,比如這次最新發布的ai影片生成工具就是收費工具。
個人版有三個檔位的模型工具,能力一個比一個強大,價格也是一個比一個貴。按月收費,分別是198元/月、1980元/月、19.8萬元/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