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鏡科技總部,董事長辦公室。
此刻,蕭宇正聽取雲舒的工作彙報:“ai小鏡的影片工具上線滿一週,首周的資料表現已經初步統計出來了。”
蕭宇言簡意賅道:“如何?”
雲舒旋即回答道:“個人版方面,付費使用者累計突破了千萬大關,達到了1097萬,其中支付198元月費訂閱者的數量佔比81.5%左右,約895萬左右;支付1980元的訂閱者數量佔比18%,約197萬;支付19.8萬元的訂閱者的數量佔比0.5%,約5萬左右。”
從這份資料來看,大約有5萬個中小企業或獨立工作室接入了ai小鏡,支付了19.8萬元的套餐費用。
雲舒補充道:“合計起來創出的營收大約在156.72億左右。”
蕭宇滿意的點點頭:“嗯,還不錯,這一塊業務還是潛力十足的,將來為公司預增千億級營收。”
企業級解決方案目前有21家,年費1.5億元,21家企業合計帶來了31.5億元的營收。
不過論賺錢能力還是沒法跟個人版相比,因為受眾面基數不在一個數量級。
現在千萬級的綜合訂閱量,單月就為靈鏡科技帶來156.72億元的收入,如果訂閱滿一年的時間,在不計算新增使用者的情況下,就能為公司帶來1880億元的驚人收入。
不過運營成本的開支也不低,主要開支成本體現在算力供應層面,因為提供的基礎算力並不低。
利潤率預計大約在12%~18%左右波動,也就是如果一年的訂閱總收入1880億元,利潤額大約在225億至338億區間。
中間存在超過一百億的利潤波動,這是取決於訂閱者的第該工具的使用頻率。
因為支付的月費是定額的,如果一個創作者使用該工具在月內產出影片非常多,就要用到更多的算力資源,平臺方就得增加算力開支。
反之,如果創作者在一個月就用該工具做了一個短影片,那就不會消耗多大的算力,對於平臺方來說,算力開支就小了,節省的算力開支就是企業的利潤。
總的來講,這塊業務的利潤率並不高,但是也不能說差,而且體量那麼大,賺錢能力還是非常強勁的。
理論上,使用者交了月費,使用工具越少,平臺方的算力開支就越少,利潤就會越大。
畢竟月費是定額的,一個月用一次也得支付198元,一個月用100次還是支付198元。
不過靈鏡科技作為平臺方不希望使用者使用頻率小,反而希望使用者的使用頻率越高越好。
雖然這會加大平臺方的算力開支成本,但在數字資產包、算力租賃服務、雲端儲存這幾項業務會帶來更強勁的收入。
大家使用頻率多了,意味著對算力資源的需求旺盛,購買額外算力資源時,靈鏡科技抽取5%的通道費、技術服務費。
並且,這又意味著內容創作者的內容產出規模會很大,數字資產包的交易市場就會很大,每一筆虛擬數字資產包的交易,平臺方都要收取通道費、交易手續費和技術服務費合計5%的抽成。
交易總額越大,就意味著平臺方的收益也更大,自然是希望產出的內容越多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