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民企,空天母艦什麼鬼

第23章 軍艦變漁船

陳永貴連續喊了好幾聲,唐文才回過神來。

兩百萬嚇了唐文一跳,實際上他並不知道的是這個年代漁船價格和供需關係變化之猛烈。

80年代以前,一條几十噸的小船一網下去都能拖萬斤魚獲,那時候出海是真的暴利,春風過後民間漁業就如竹筍般迅猛發展了起來。

但當大量民間資本湧入漁業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度捕撈。

從一網上萬斤,到幾千斤,最後在1995年時近海一網下去只有一千斤左右了。

為了儘可能增加收穫,漁網被越做越大,漁船自然也要隨之增加噸位。

近海漁業資源不可避免的枯竭過後,漁業公司只能把目光投向遠海。

這進一步導致漁業公司對漁船噸位的需求越來越大,四五百噸起步才能維持船員長時間出海的消耗,以及抵抗遠海的風浪。

在原歷史上,我國漁民的漁船噸位進入新世紀後會迅速升級,捕撈範圍也越來越大,發展到最後經常“不小心”到島國、呂宋、安南、南棒海域捕撈,大噸位漁船在解決誤會時也有妙用。

甚至有時候直面外國海上巡邏船也不落下風,不時發生膽大包天的船長直接衝撞的故事。

在目前的時間點,小噸位漁船因為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價值在迅速下降,大噸位漁船需求猛然增加。

所以漁業公司擴張就急需大噸位的遠洋漁船,否則依靠再多的近海漁船也無法獲取利潤,甚至出一次海虧一次。

十年以後一條空載六百噸、滿載一千噸的漁船哪怕是二手的破爛也得一千五百萬。

只能說現在人民幣還沒開始瘋狂的大貶值,所以價格才區區幾百萬而已。

對一般船廠來說兩百萬造五百噸以上的漁船確實是強人所難,估計也就夠物料成本而已。

但唐文腦子轉的很快,雖然研發新船得花經驗,但是……也不是沒有現成的船體啊!

系統造船廠自帶的一級船資料包括了十三個系,也就是十三條千噸左右的炮艇。

炮艇和漁船,應該相差不大吧?二戰民船都能改航母,那軍艦為什麼不能改漁船?

而且兩百萬可是四萬多銀幣,一條包材料的“橋立”號才22500銀呢!

他幾乎馬上就想答應下來,但還是強忍著激動對村長說道:

“村長,兩百萬是有點少,但你說得對,這個單子我們可以不賺錢接打響名氣。

是哪家公司?我馬上想辦法聯絡!”

陳永貴卻有些不好意思:“其實你不接也挺好,現在船廠剛起來賬上也沒什麼錢,要不算了……”

“別啊!”

唐文差點跪下抱村長大腿了:

“叔!老陳叔,正好讓我們船廠練練技術吧,我們真的可以接!”

“這……”

雖然不知道唐文為什麼那麼激動,但陳永貴還是點頭:

“我再託我兒子幫你打聽打聽,有訊息給你打電話,你們船廠安電話了沒?”

“這是和接電一起的第二件事。”

“……”

唐文一經提醒才想起來還得安裝電話,現在裝電話線過幾年還能順帶上網呢。

56k貓應該也要出現了,這個記憶中的古老詞彙,現在卻是時代的最新技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