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戰爭臨近,最先收到風聲的訊息靈通人士,往往都是與官府過從甚密的權貴富商,而這類人趨利避害的能力要遠勝常人,將自己和名下財產轉移到不會被戰火波及的地區,就成為其在戰前最本能的反應。
當年海漢攻打應天府之前,下轄揚州、杭州等地的地產價格,也曾因外地權貴的大量湧入而上漲過。而如今應天府已經成了海漢征討大明的前沿陣地,地產市場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上漲,自然也就會被解讀為爆發戰爭的徵兆之一。
基於這樣的判斷,有心人再去觀察其他領域,就不難找到印證這種猜測的另一些訊號。
近期南京市面上的米、面、藥材,價格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雖幅度不算大,但這樣的價格變化在有心人看來,也可理解為相關資源緊缺所致。
城北燕子磯碼頭的軍用區域日漸繁忙,有時候甚至需要臨時徵用相鄰的民船碼頭,以便讓部分軍用船隻能夠臨時靠泊裝卸貨物。
據說近段時間已經有至少三個步兵營以換防的名義進駐南京城內外的幾處軍事基地,然而並沒有誰見到換防下來的部隊離開南京。
還有來自外界的訊息稱,東海艦隊正在不聲不響地集結內河作戰船隻,據傳將要在長江上舉行例行軍事訓練。但這類訓練會不會假戲真做,那也難說的很。
這些訊息互相印證之下,便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海漢或許會在今年再度發動對大明的征伐,而南京就將是行動大本營之一。
當這樣的風聲反向傳到杭州,執委會的一部分人也有些坐不住了。因為截止目前,國防部這邊並未上報近期會有針對大明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為了防止軍方在不提前告知的情況下獨走,寧崎還是在執委會的例行工作會上將此事列為了討論專案。
而國防部長顏楚傑對此的回應也很耐人尋味:“針對大明的軍事部署從未停止,我們也一直都在為下一輪的交戰做準備,關鍵在於合適的時機。我們無法預知時機何時出現,所以在採取行動時,向執委會報告的時間有可能不會提前太多。”
寧崎問道:“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軍方的確正在南京地區實施某些備戰措施?”
顏楚傑對此也沒有否認:“如果等時機出現再開始動,那個時候恐怕就有點來不及了。”
寧崎繼續追問道:“你說的時機到底是什麼,能不能說清楚一些?”
顏楚傑這次沒有立刻回應,眼神卻是望向了陶東來。他看到陶東來微微點頭之後,這才開始為在座幾位尚不知情者介紹情況。
“目前的確是有一個針對江西地區的行動計劃,但不見得會爆發各位所擔心的大規模戰爭。軍隊這次很可能不再是主角,而是為情報工作提供輔助的角色。”
“另外,這個計劃一開始其實跟南京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跟安全部多年以前一個叫做‘無間’的行動計劃有關。這個計劃因為種種原因,中間中斷了很多年,所有相關的資料都封存了。直到頭兩年,何夕在三亞重新啟動了這個計劃。”
無間計劃是早年間由何夕主持的一項秘密行動,安排了一批年輕文人進入大明,為其提供資源,或經商或從政,作為棋子長期潛伏下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