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可惜,李父三五不時就會去一趟琳琅在四九城的那個住址,每次去都沒人,過年去都找不到人,據說是過年對方都沒回來——這不是廢話麼,琳琅等人在S市有房子了,也安家了,再加上琳琅的公公婆婆已經過世了,過年不需要回四九城了,一家人都在S市,自然就在S市過年。
琳琅也就是偶爾會回一次四九城,買買老房子等拆遷,但因李父不知道,自然沒碰上。
因為李父一直沒碰到李母,所以李家的打算自然就落空了。
當然了,就是碰上了,李母也不會跟他們回去做牛做馬。
其實李家人挺搞笑的,將夢中的情景套到現實中,以為夢中李母做牛做馬,現實中只要跟李母復婚了,就能像夢中那樣做牛做馬,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了,卻也不想想,人家離婚後過上了好日子,誰還會回頭去過苦日子呢?
原身世界是因為李母一直沒勇氣離開李家,沒過過好日子,不知道好日子有多美,再加上原身離婚加沒工作,李母怕她們娘倆走了,在外面連口飯都搞不到,所以才一直在李家做牛做馬的。
現在李母在琳琅的保護下,離婚後過的比離婚前好多了,比原身世界中做牛做馬的生活,就更是不知道好到哪兒去了,還怎麼可能回李家,繼續給他們做牛做馬,李母又不是傻的。
關於誰照顧李爺爺,李家最後的解決方案是,讓李父照顧李爺爺,這樣李爺爺的錢還能省下來,拿給李父,最後分給李秋芸和李志國。
至於李父一直都是大男子主義,從來都是別人照顧他,他從沒照顧過別人,現在一天到晚在家,就要忙著照顧李爺爺的吃喝拉撒,不習慣,那就不關李秋芸和李志國的事了,畢竟只要能解決李爺爺沒人照顧的事,他們就滿意了。
不過李父照顧李爺爺,也不算完全解決了事情,因為偶爾李父生病,沒法照顧李爺爺時就很麻煩了,每次李父生病,李家人就會發生爭吵,吵的主題,無非就是誰又佔誰的便宜了之類。
這種情況,等李爺爺好不容易死了後才好一點,但那時已經進入九十年代了,不少人家早發財了,也就李家人還在那兒乾熬。
原身的記憶到此為止,後面李家怎麼樣了,就不知道了。
而在這個世界,李爺爺過世後,李家人覺得終於鬆了口氣。
但沒高興多久,李父身體也不太好了,根本沒法自理,需要人照顧,這次,李秋芸和李志國可不想受罪了,因為兩人誰也不想照顧他,於是兩人一致決定,要起訴琳琅,讓琳琅負責贍養義務。
兩人想著,哼,讓你躲啊,只要起訴你,肯定就能找到了,到時看你怎麼躲!李母必須回來照顧李父!
六七十年代,人們比較單純,一般都講究誰得了財產,就由誰養老。
但進入九十年代以後,一些人開始變壞了,得了財產的人不想負擔養老,照樣會起訴其他沒得到財產的子女,這一點在之後進入新世紀,變得尤其明顯——不少人學到了贍養法,都知道了無論父母有沒有將財產給某個子女,只要將那個子女養大了,對方就要贍養的規定,所以不少老登將財產給了兒子後,就賴在女兒家裡,讓女兒女婿養老了。
現在換到李家這邊,也是這樣,雖然琳琅基本上沒得到李父的財產,財產基本上全是李秋芸和李志國得了,讓他們在六七十年代,日子過的是那個年代的人中最好的,特別是李秋芸,經常去國營飯店,吃香的喝辣的,但她不會管她年輕時拿著李父大量的錢,過著有滋有味的好日子,她只知道,現在她的日子比其他人差,所以就要琳琅也養老了。
琳琅自然不會如了他們的意,畢竟法律雖然是那樣規定的,但養老也有養老的區別。
好吃好喝給多多的錢養著,那是養老,比如琳琅對李母。
一個月給二十塊,看都不看對方一眼,那也是養老,比如琳琅對李父。
李秋芸和李志國對琳琅的起訴,顯然是有作用的,但……琳琅只給了李父每月二十塊贍養費。
至於看望照顧李父,琳琅更是沒出現過;讓李母來照顧李父,更是兩人痴心妄想。
這不怪琳琅,畢竟原身從小到大,都是李母養大的,李父既沒給原身錢,也沒照顧過原身,就是提供了一顆jing子,所以這會兒琳琅不照顧他,有什麼不可以?他也就是託了李母當時沒跟他離婚的福,要不然琳琅還要起訴他不給撫養費的事呢,現在琳琅還能一個月給二十塊,已經很對得起他了,要不然,就李父對原身生了不養的情況,琳琅一分錢也不想出的。
李秋芸和李志國兩人對琳琅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畢竟除非起訴的時候,琳琅出現一下,平常琳琅去了S市,他們到哪裡找得到她啊。
雖然琳琅在S市買了房子,公安那邊有琳琅等人在S市的地址,但,李秋芸和李志國年紀大了,卻是沒那麼大勁頭跑那麼遠,找到琳琅的門上,拼著琳琅,讓琳琅回來照顧李父。
當然了,他們也多虧了沒去,要不然真找不到琳琅,因為琳琅現在在S市的住處,是一個高檔住宅,安保非常嚴密,比之前四九城那個小區嚴密多了,不管是誰,只要業主不同意,都是進不了小區的,這樣一來,他們怎麼找得到琳琅。
不過他們也找不到琳琅的地址就是了,因為他們不是琳琅的父母,去派出所那邊問琳琅的地址,派出所也不會暴露琳琅隱私的;而李父身為琳琅的父親,倒是可以問到琳琅的地址,但,李父這會兒生病,躺在床上呢,哪裡去得了派出所查琳琅在S市的地址。
因琳琅就是不搭理他們,只每個月打二十塊錢,李秋芸和李志國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而因二十塊,在九十年代貶值了不少,比七八十年代的購買力差多了,根本彌補不了兩人照顧李父的辛苦,所以兩人又開始推卸責任,誰也不想照顧李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