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一位“土生土長”的老外,能夠對大夏傳統文化有如此深入的瞭解。
並且這還是在無法出國學習之後,羅森博士自行學習的成果。
當然,羅森科技高薪聘請的大夏文化專家,也是助力因素之一。
等到記者會即將結束的時候,九州星海公司負責人張天浩,這才在月球城市的專屬辦公室裡,透過遠端影片的方式,出現在媒體記者面前。
對於自己現在所處的地方,張天浩沒有隱瞞,而是開門見山就說了出來。
隨後,他也只是回答了大夏官方夏華社記者的一個問題,就表示自己需要繼續工作,然後就斷開了遠端影片連線。
倒是九州星海公司的另一位負責人,現在崑崙市航天發射中心的指揮員李建,在現場回答了不少專業性的問題。
不過,他回答的專業性問題,也僅僅是行業內公認的一些內容,並沒有透露太多火星登陸的情報,對於星海公司是否會在十年內,開啟火星常態化登陸,也並沒有做準確的回答。
而是模稜兩可的表示:“探索的慾望,不能停止,一旦我們給自己設限,就相當於給未來蓋上了天花板,所以現在我們並不會像當初那樣,用確定的時間,約束強迫成長。
在初期,這是有用的,但是到了現在,這樣做並沒有用,一切都要以科學的理念去看待。”
在顧青、李建等人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祝融號火星飛船的各類機器人、裝置,都在按部就班的努力工作著。
等到記者提問環節結束,九州科技霸佔無數熱搜頭條的時候,九州科技鈦坦星部門有一位科學家突然發出了一聲驚呼。
因為他透過火星傳來的資料,清楚的看到2號機器人操控鑽探裝置,在鑽探至5米深度時,顯微鏡顯示,這段矽化黏土中存在鏈狀排列的碳酸鹽微球,其δ(讀作:德爾塔)13c同位素比值偏離非生物成因範圍達9‰。
雖然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外星人”,但毫無疑問,這是“外星生物”。
2號機器人毫無疑問,立即啟動了三級生物汙染防護程式,用鐳射剝蝕樣本表面後送入密封培養艙。
而鈦坦星部門的火星開發專家團隊,也在第一時間,得到了這一情報資料。
與此同時,一號仿生機器人,正操縱著無人機,對20公里外的火星一處平原進行測繪。
在無人機裝載的高畫質鏡頭下,能夠清楚的拍攝到疑似乾涸河床的條狀紋理。
除了古老河道之外,隨後還發現了湖泊沉積物,以及赤鐵礦、黏土,這類證明液態水長期存在的含水礦物。
當顧青回到自己在崑崙市的指揮辦公室之後,看到了海量資料堆在自己的伺服器裡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